破裂锥

✍ dations ◷ 2025-05-10 03:03:59 #陨石坑,行星地质学

破裂锥(Shatter cone),或称为碎裂屑锥,是一种只在陨石撞击坑或地下核爆场的基岩发现的罕见地质特征。该特征是岩石受到 2-30 GPa 高压冲击的证据。

破裂锥有一个独特的锥状构造,并且在同一个样本内有从顶部辐射的大和小尺度结构,有时候在较大的锥状构造上会在其中一端更偏向汤匙状。在石灰岩等细颗粒岩石中更容易形成含有凹槽(擦痕)的马尾状结构。粗颗粒岩石较不易产生破裂锥,因为可能不容易和擦面等其他地质特征分别。目前已有多种理论解释破裂锥的形成机制,其中包含震波通过岩石的压力或岩石压力消退后反弹的张力。

破裂锥的体积可从数微米到数米。已知世界最大的即超过 10 米,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露台湾(Terrace Bay)的斯莱特群岛(Slate Islands)。锥体垂直轴的方向通常是从撞击点向外辐射,锥体方向向上并指向撞击坑中心,虽然一些岩石方向因为撞击地点的撞击后地质作用而指向相反方向。

加拿大安大略省斯莱特群岛麦格雷港(McGreevy Harbour)高约 10 米的破裂锥。

美国田纳西州韦尔斯溪撞击坑(Wells Creek)中细颗粒白云石形成的破裂锥特写。

美国田纳西州韦尔斯溪撞击坑中细颗粒白云石形成的破裂锥。

美国俄亥俄州巨蛇山隐爆作用结构中的破裂锥。长度单位 mm。

法国罗什舒瓦尔撞击坑内花岗岩的 30 公分大小的破裂锥。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的圣塔菲撞击结构内的破裂锥。

相关

  • 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英语:Anthracyclines)或蒽环类抗生素(英语: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是一类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种(Streptomyces peucetius var. caesius)的化疗药物。 它们能够治
  • 孢子体孢子体(sporophyte,/spɔːroʊˌfaɪt/)是陆生植物与多细胞藻类世代交替过程中的多细胞二倍体阶段。起始于两个单倍体的配子融合(受精)形成单细胞的二倍体的合子。合子再经过有
  • h区元素根据元素外层价电子构型的不同,周期表可以分成几个区;同一区里的元素,其填在最高能级上的电子的亚层轨道类型是相同的。分区的名称就是根据轨道的名称定的:下表列出了元素周期表
  • 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砜(英语:Tetradifon,也叫做四氯二苯砜,化学名2,4,5,4'-四氯二苯基砜)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开发于20世纪70年代,对哺乳动物也有毒性。
  • 处女之泉《处女之泉》(瑞典语:Jungfrukällan、英语:The Virgin Spring)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电影,故事由瑞典传统民谣《Töres dotter i Wänge》改编,是他的代表作,于1960年上
  • 太浩湖盆地管理区太浩湖盆地管理区(英语:Lake Tahoe Basin Management Uni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用以保育太浩湖以及太浩湖盆地周围的公有土地。森林在内华达山脉处横跨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
  • 帕宏杜夏特雷亚历山大.让巴蒂斯特.帕宏杜夏特雷(法语:Alexandre Jean-Baptiste Parent du Châtelet ;1790年9月29日-1836年5月7日),法国内科医师、公共卫生学者、疾病学专家,其重要的学术关注包
  • 真盔菊石见内文真盔菊石(学名:),又名真蹄菊石,是生存在早白垩纪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其化石被发现于德国、法国、巴西、美国、斯瓦巴和扬马延。真盔菊石的外壳均匀内旋,外形扁平。侧面有结节
  • 双叶褶口螺双叶褶口螺(学名:)为环口螺科褶口螺属的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湖北、长江流域一带等地,生活环境为陆地,多生活于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灌木草丛中、树叶和
  • 塔波查山塔波查山(英语: Mount Tapochau ,日语:タポチョ山 ,又译塔帕丘峰、踏破浪山等)是美国属地北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上的最高点,位于塞班岛的中央位置。塔波查山是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