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摩

✍ dations ◷ 2025-04-25 09:32:17 #阎摩
阎摩(梵语:यम,IAST:Yama),又译为琰魔、阎魔、夜摩、剡魔、焰摩,尊称为阎魔罗阇(天城体梵语:यमराज,IAST:Yamaraja,罗阇,即“大王”之意。)、阎魔大王、夜摩天王,印度神话中的死神,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桑纳托斯、埃及神话的阿努比斯。在同源的波斯神话中,其名为贾姆希德。在《梨俱吠陀》中,他是第一个经历死亡的人类,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成为居住在天界的神明,掌管夜摩天。根据吠陀的记载,阎摩是第一个死亡,到达天界乐土的凡人,因此,他成为亡灵的统治者,指引亡者灵魂到达天界。但是在之后的记载中,閰摩慢慢被认为是死亡之神。他也被认为是南方的守护神,掌管正义与法律。大乘佛教继承印度神话,将他列为十二天之一,但也认为阎摩为掌管地狱刑罚的神明,逐渐分化为两个神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阎摩主要被认为是掌管地狱刑罚的神明,华人尊称其为阎罗王。在梵文中,Yama(梵语:यम)有双胞胎、成对的意思,因此在一些传说中,阎摩有个双胞胎妹妹,即阎蜜。此外,Yama也可以被引申为成对的绳束,有捆绑的意思。王(raja,拉者),则是尊胜、具威力的意思,是对于君主或皇帝的一种尊称。Yama(梵语:यम)源自于原始印欧语词根*mer,意思是死亡。欧洲的睡魔(mare,nightmare),斯拉夫神话中掌管死亡的女神Marzanna,拉托维亚神话的大地女神Māra,都源自于同一个字根。祂也被称为卡拉(梵语:काल,IAST:Kālá),字面意思为时间、命运或死亡。湿婆神也有同样的称号。相传阎摩(梵语:यम,IAST:Yama)是太阳神苏利耶之子。他自愿死亡,为人类找出平安到达天界乐土之路,因此成为亡者之王。在《梨俱吠陀》中,阎摩罗阇居住在天界的乐土,人死后的灵魂都要到那里去见阎摩。阎摩有两条狗,是他的死神使者,经常在人间巡游,当发现有人快死的时候,就把他的灵魂引到天界。在《梨具吠陀》中,他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他的妹妹,名叫阎蜜(梵语:यमी,IAST:Yami),在某些传说中,她是他的配偶。随着印度教发展,閰摩开始出现另一种性格。他居住的地方,由天界,被移到阴间。凡人在过世之后,因为生前所造的恶业,将进入到那落迦,接受阎摩的审判以及酷刑,以弥补他生前的过错。阎摩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伊朗神话中,就已经出现这个神明。当时古印度人已经开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区的发展,从那里开始了吠陀文化的种姓制度,开创了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期。白印度人当时使用比梵文更早的语言写成吠陀经典,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古印度人婆罗门在印度西北发展出现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吠陀经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因此阎摩的信仰在婆罗门教中被继承了下来,并有所变化。婆罗门教相信轮回,认为阎摩是传说中第一个死去的人。后来,阎摩神从天界转入地界,被认为是专门监督死者生前的行为,并给与赏罚的神祇;远古的白印度人眼中,阎摩是个亲切的死神,并不是一个可怕的神祇。阎摩会亲率亡者穿越往地府的障碍,到达地府之后,阎摩还会与众亡灵享用筵席。但随着古印度人婆罗门完全支配印度次大陆,生活在整个社会中最高层次的婆罗门为了巩固种姓制度与统治地位,警惕人们不要犯罪,就把阎摩从一个和善的亡者之主描绘成死者与所有死神的君王,亦即地狱的主宰者,拥有众多的下属。阎摩也成为一个会用各种酷刑折磨不肖死者的恐怖神祇。这个做法令人们对阎摩这个神祇产生恐惧,并且随着佛教和古婆罗门教文化的东来,传到中国人的心中。佛教从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传说吸收而来,认为有阎摩法王有二,一者居焰摩天为其天主(“焰摩”是梵语yama的另一翻译),一者居地狱为其主管,称为阎罗王(即“阎魔罗阇”的简称)。后在中国地区演化为道教的十殿阎王。

相关

  • 空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数学符号为 ∅ {\displaystyle \emptyset } 、 ∅ {\displa
  • 达里奥·福达里奥·福(意大利语:Dario Fo,1926年3月24日-2016年10月13日 ) ,意大利剧作家、戏剧导演,生于意大利的San Giano,他的父亲是一个铁路技师。他与他的夫人福兰卡·拉梅(Franca Rame)一
  • 铝热反应铝热法,又称铝热反应(英语:thermite reaction),是用铝粉还原金属氧化物获得金属单质的方法。反应剧烈放热,温度可达2500~3500℃,放出耀眼的光芒。生成物为氧化铝和该高熔点金属的单
  • 北海北海(挪威语:Nordsjøen;瑞典语:Nordsjön;丹麦语:Nordsøen或Vesterhavet;德语:Nordsee;荷兰语:Noordzee;法语:Mer du Nord;英语: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纳
  • 旧石器时代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约4.5万年前-约1万年前),代表文化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山顶洞人文化、萨拉乌苏遗址。这些人生产骨尖,鹿角,燧石工具。他们画可能最早的洞穴
  • 腓力腓力六世(Philippe VI,1293年-1350年8月22日)瓦卢瓦王朝的第一位法兰西国王(1328年—1350年在位)。腓力六世为瓦卢瓦的查理之子,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的侄儿,路易十世腓力五世及查理四
  • 奎德克维德(德语:Ludwig Quidde,1858年3月23日-1941年3月4日),德国历史学家、和平主义者,因对皇帝威廉二世的尖锐批评而闻名。他在1927年与法国人费迪南·比松一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斑背噪鹛斑背噪鹛(学名:Garrulax lunulatus),是画眉科噪鹛属的一种,为中国大陆的特有种。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斑背噪鹛的栖息地包括温带森林和温带疏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
  • 彩色印刷彩色印刷是用彩色方式复制图像或文字的复制方式(与此相对应的是只有黑白的印刷方式,或称单色印刷)。它包括了许多步骤,或称转换过程,才能产生高品质的彩色复制品。下面是彩色印刷
  • 结构色结构色(英语:structural color)是光入射到空间周期与波长相近的物体上时,由光的散射、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通常见于CD和肥皂泡等物品。结构色,顾名思义,与结构有关的色,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