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墨西哥

✍ dations ◷ 2025-04-03 16:49:03 #入侵墨西哥
法国武装干涉墨西哥(西班牙语:Segunda Intervención Francesa en México),又称为马西米连诺事件或法墨战争,是一次由法兰西第二帝国远征军对墨西哥发动的一次入侵,开始时曾获得英国及西班牙的支持。这次入侵是由于墨西哥总统贝尼托·胡亚雷斯于1861年7月17日停止再向外国支付借款的利息,结果激怒了墨西哥最大的借款人,西班牙、英国及法国。这次行动的领袖是法皇拿破仑三世,三股势力于同年10月31日签订了《1861年伦敦条约(英语:Convention of London (1861))》,整合力量准备从墨西哥取回她们之款项。至12月8日,西班牙舰队及步兵自古巴出发,抵达了墨西哥湾的重要港口,韦拉克鲁斯。入侵行动建立了墨西哥第二帝国,而大量保守派的墨西哥人亦支持这个帝国。帝国的出现(1864至1867年)中断了胡亚雷斯的总统治期(1858至1871年)。墨西哥的保守派,以及大量墨西哥贵族,试图恢复以往的君主制,他们在法军的武力支援下(法军之意图只为墨西哥西北的富矿),协助了奥地利的大公,斐迪南·马西米连诺即位成为皇帝。英国、西班牙及法国舰队先后于1862年1月6日、8日抵达了韦拉克鲁斯,意图对墨西哥施加压力,逼使他们偿还债款。2月27日坎佩切向法军投降,3月5日一支由罗伦兹(法语:Charles de Lorencez)将军指挥的法军部队抵达。当西班牙及英国意识到法国意图征服墨西哥,两国于4月9日撤出舰队,24日时撤回军队。5月,法军的兵船Bayonnaise号封锁了马萨特兰港数日。稍后法军于1862年5月5日(现成为墨西哥的五月五日节)在普埃布拉遭遇到首次失败,被指挥墨西哥政府军的伊纳希欧·萨拉戈萨(西班牙语:Ignacio Zaragoza)所击败。追击的墨西哥军队稍后于6月14日被法军歼灭于奥里萨巴。9月21日,更多的法军抵达墨西哥,再于10月16日巴赞将军与更多增援抵达。10月23日,法军攻陷了坦皮科,12月12日哈拉帕亦被和平占领。1863年1月15日,法军轰炸韦拉克鲁斯。翌日,福雷将军统率法军开始对普埃布拉进行围城战。4月30日,法国外籍兵团在卡梅伦战役(英语:Battle of Camarón)中开始其富传奇色彩的历史,当一支有3名军官、62名步兵的巡逻小队在尚·丹茹(法语:Jean Danjou)上尉指挥下巡逻时,遭到3个营约3000人的墨西哥步骑军围攻,被迫在卡梅伦庄园进行防御。战斗中丹茹上尉重伤而死,剩下的士兵只能与敌军白刃战。他们战至几乎最后一人,只有三人幸存。卡梅伦日现在仍然是法国外籍兵团最重要的庆祝日。巴赞将军的法军于普埃布拉以南的圣罗伦索,击败了试图解围的墨西哥军队。普埃布拉稍后于5月17日向法军投降。5月31日,胡亚雷斯总统与他的内阁成员带着政府的宝物,向北逃亡至华雷斯城,稍后再逃到奇瓦瓦市,墨西哥政府继续在当地保持流亡,直至1867年他们收复了国土。法军于1863年6月7日进入墨西哥城。法军主力于3日后在福雷将军统率下,进入了城市。阿尔蒙特将军于21日被任命为墨西哥的临时总统。同时35名成员的军政府亦同日成立,后来于7月10日宣布成为一个天主教帝国。在拿破仑三世的努力下,帝国的冠冕赠予了哈布斯堡王室的马西米连诺大公,他在10月3日于的里雅斯特附近的米拉马尔城堡(Miramar),接受了由军政府提出的皇位邀请。在1864年3月28及31日,法国兵船Cordelière号的士兵试图夺取马萨特兰,但遭到墨西哥军队的逐退。法军于巴赞将军指挥下,在1864年1月7日占领了瓜达拉哈拉,而另一支法军于2月6日占领了萨卡特卡斯。法国人的胜利接踵而来,6月3日阿卡普尔科陷落、7月3日攻占杜兰戈,11月时法军亦于锡那罗亚州及哈利斯科州战胜了共和军。马西米连诺于4月10日接受了皇位,签订了《米拉马尔条约》,并在1864年5月28日(或29日)乘坐SMS诺瓦拉号(英语:SMS Novara (1850))于韦拉克鲁斯登陆。他被加冕为马西米连诺一世,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思想十分先进,他希望建立一个立宪制政权,与民主选举的议会分享权力。另外,他亦希望设立法律禁止童工,并设立工时限制、废除实际上将印地安人当成农奴的土地租用制度。结果,他的想法由于太自由而不能取悦保守派,而自由派又不愿接受君主制,使得马西米连诺在墨西哥只有很少支持。在1864年11月13日,三艘法国兵船(Victoire号、D'Assas号及Diamante号)炮轰了马萨特兰十三次,然后墨西哥帝国军队终于征服了这座城市。法军于1865年仍继续胜利,巴赞率军在2月9日攻克了瓦哈卡,击败了守卫城市的波费里奥·迪亚斯。法国舰队运载士兵登陆,并于3月29日攻占了瓜伊马斯。但是在4月11日,墨西哥共和军却于米却肯州的塔坎巴罗战胜了帝国军队。4至5月间,锡那罗亚州及奇瓦瓦州中出现很多共和国部队,而格兰德河畔的大部分城镇亦被共和军夺取。于7月11日,第二次的塔坎巴罗战役中,比利时志愿者遭到共和军的击败。马西米连诺于10月3日颁布了"黑色法令",令任何墨西哥俘虏都可能遭到立即处决的威胁。这个法令稍后成为马西米连诺被处决的依据。数名共和国中的高级官员因此法令,而于10月21日被处决。当时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选择支持胡亚雷斯的共和派,不过因为南北战争而无法进行干预。在1865年内战结束后,美国的菲力·谢里登将军马上在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及尤利塞斯·S·格兰特将军的监察下,集结了5万兵力,并进驻美墨边界。谢里登部队的巡逻,直接地威胁到法国远征军,而且美国亦向胡亚雷斯的部队提供武器。美国国会在1864年4月4日一致通过决议,反对墨西哥君主制统治的建立。结果在1866年2月12日,美国要求法国撤去其驻墨西哥军队,同时美军被派驻格兰德河畔的据点,另外亦设置了海军封锁来阻止法军的增援登岸。美国并正式向奥地利提出抗议,关于奥地利志愿者在5月6日来到墨西哥。在1866年,拿破仑三世终于宣布在5月31日撤回法军。共和国在法国撤去对帝国军队的军事支援后,开始一连串的胜利。共和军于3月25日占领了奇瓦瓦、7月8日夺回了瓜达拉哈拉。同时在7月,共和国亦收复了马塔莫罗斯、坦皮科及阿卡普尔科。拿破仑三世促请马西米连诺放弃墨西哥。法军在7月26日撤离了蒙特雷,再于8月5日撤离萨尔蒂约,并在9月撤离了索诺拉州。马西米连诺的法国人内阁成员于9月18日投降。共和军在10月时于瓦哈卡州击败了帝国军队,于11月占领了整个瓦哈卡州,以及部分的萨卡特卡斯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及瓜纳华托州。12月6日,奥地利及比利时的志愿军解散,并预期会加入墨西哥的军队,但4648名志愿者中的3500人并没有加入,并试图离开墨西哥。在11月13日,Ramón Corona与法国人商议关于马萨特兰的收复,在中午时占领军登上三艘兵船,Rhin号、Marie号和Talisman号,并且离开。共和军于1867年1月攻占了剩余的萨卡特卡斯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和瓜纳华托州,法军在2月5日撤离了墨西哥城。在2月13日,马西米连诺撤退至克雷塔罗。共和军于3月9日对克雷塔罗进行围城战,于4月12日对墨西哥城进行围城战。在4月27日,一次帝国军队的反击遭到击败。5月11日,马西米连诺试图穿越敌军战线逃亡,然而于5月15日被截获,并送上军事法庭审讯。马西米连诺被判处死刑。欧洲很多君主,以及其他重要人物,如维克多·雨果、朱塞佩·加里波底都发出电报及信件,请求墨西哥放过马西米连诺一命。但是,胡亚雷斯拒绝改变判决,因为他相信必须向外国展示,墨西哥绝不容忍任何外国势力在其国土上扶植政权。马西米连诺在6月19日与米格尔·米拉蒙和托玛斯·梅希亚一同被处决,于克雷塔罗郊区的一座山丘上,由忠于总统的墨西哥军队执行。胡亚雷斯的统治地位获得更加巩固。墨西哥城在马西米连诺被处决后一日投降。共和国重新建立,总统胡亚雷斯在国家首都重建统治权力,政策只有很小程度改变,因为当初马西米连诺坚持了大部分胡亚雷斯的自由改革。当战争胜利后,保守派因为以往与法军结盟而被彻底抹黑,结果迅速消失在墨西哥政界中。在共和国重建早期,自由派在政治上几乎毫无任何对抗力量。但在1871年,胡亚雷斯被再次选为总统,不过宪法禁止了重新选举,结果挑起了其中一名落选候选人,波费里奥·迪亚斯发起叛乱对抗胡亚雷斯。尽管得到了自由派中的保守人士的支持,但这次试图的叛乱其实必定失败,但同时1872年7月19日胡亚雷斯却病死在办公室里,使叛乱变得毫无意义。迪亚斯试图对抗过渡的总统,塞巴斯蒂安·莱尔多·德·特哈达,但他再次于选举中失败,并退休回到他在瓦哈卡州的庄园。1876年,当莱尔多参加选举,迪亚斯发动第二次叛乱,并且成功夺取了总统的宝座。自此,迪亚斯连任了8次总统至1911年为止。

相关

  • 人口论《人口论》(英语: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于1798年由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为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人口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马尔萨斯注意到许多人误用他的理
  • 糖耐力测试糖耐力测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一种测试血糖在人体内代谢水平的医学实验。具体步骤是,要求被测试对象在空腹情况下喝下75克无水葡萄糖或82.5克含一分子水的
  • 变形虫界变形虫门是一类似变形虫的(amoeboid)原生生物。变形虫门的多数物种靠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而移动。伪足类似于手指形状、边缘是钝的,所以称作lobopodia,直译为钝的伪足. 大多数是
  • 营养补充品营养补充品,又称营养补充剂、膳食补充剂、营养剂、饮食补充剂、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等,是一种成分是从食物中萃取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补
  • 反安慰剂效应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意为“我将伤害”)指出一些信念或预期等心理效果,可能会导致疾病产生,或影响治疗的效果。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
  •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英语: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缩写OGDC;或称英语: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是一个复合酶,因其在三羧酸循环中的作用而众所周知。
  • 克林奇县克林奇县(Clinch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南部的一个县,面积2,135平方公里,县治霍默维尔。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996。克林奇县成立于1850年2月14日。历史 | 经济
  • 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又称为“造园”,是在中国(或东亚其他国家)的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而
  • 伦敦交通局伦敦交通局或称伦敦运输局(英语:Transport for London),缩写:TfL,是负责管理英国首都大伦敦区主要运输系统的地方政府机关,其主要角色是将运输政策或者计划付诸执行,并且管理在伦敦
  • 王志东王志东(1967年6月28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国互联网先驱创业者,新浪网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他与丁磊、张朝阳并称为"网络三剑客"。1988年,王志东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