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利普斯

✍ dations ◷ 2025-07-08 09:51:59 #1889年出生,1941年逝世,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德国作家,德国军医,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家

汉斯·利普斯(德语:Hans Lipps, 1889年11月22日-1941年9月10日),德国现象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家。

利普斯于1909年在德累斯顿高中毕业,并到慕尼黑大学学习艺术史、建筑学、美学与哲学。1910年至1911年,利普斯在德累斯顿服兵役,期间继续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行哲学学习。1911年春天,他转到哥廷根大学跟随埃德蒙德·胡塞尔学习。利普斯属于著名的“哥廷根现象学小组”,其成员还有”同西奥多·康拉德(Theodor Conrad)及其妻子,以及罗曼·英伽登、弗里茨·考夫曼(Fritz Kaufmann),他们都聚集在胡塞尔和莱茵那赫周围。慕尼黑现象学小组还包括艾蒂特·史坦茵,她记录了年轻的利普斯:“他瘦高身材,但也很壮;他的英俊又富有表现力的脸庞像孩子那般细嫩,他又大又圆的眼睛却满是热切——就像孩子的眼睛那样不断追问。他通常以短暂而明确的陈述发表他的意见。”

利普斯对生物学也有研究。 1912年冬天,他完成了博士论文,题为《改良培养基中植物结构变化》,之后他开始学习医学。在1914年至1918年一战期间,利普斯担任助理军医。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哥廷根和弗莱堡继续因战争中断的学业,并正式获得了医学学位。1919年,利普斯获得从医的营业执照,1920年他把博士学位论文出版,重点关注的问题是“特定的秋水仙碱衍生物的影响”。

在1921年,利普斯完成了他的任教资格论文,论文题目是《数学哲学研究》,指导教师是通过艾蒂特·史坦茵认识的数学家理查·科朗特。 利普斯与哲学家约瑟夫·科尼希(Josef König)、赫尔穆特·普莱斯纳(Helmuth Plessner)和乔治·米施(Georg Misch)保持着密切的个人联系。在1923/24学年,他和米施开办了一个有关意义理论(解释学)的研讨会。1928年,利普斯出任马堡大学哲学教授。在拒绝了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的教授席位后,利普斯于1936年接受了法兰克福大学的讲席教授职务。

在利普斯的整个学术生涯中,他偶尔从事医学,交替出任军队医生和国家医生。在1921/1922以及1930/1931年间(当时他已经在成为教授),利普斯长时间担任海军医生,并前往除澳大利亚以外的其他所有大陆。1934年,汉斯·利普斯加入了纳粹亲卫队]。根据奥托·弗里德里希·博洛克(Otto Friedrich Bollnow)的说法,利普斯曾经这样做是为了和纳粹党保持一定距离,他原以为亲卫队是一个纯粹的军事组织。

1939年9月二战开始时,利普斯被征入军队,担任法国和俄罗斯的军医。1941年9月10日,利普斯在Shabero/Ochwat战役中丧生,遗体埋葬在附近的杜迪努公墓。

利普斯认为,人的存在奠基于对现实的解释。追问哪种事物指涉到、并从根本上包含了人,这相关于一切事物首先之所是者。

同样,胡塞尔也需要进行一个回转。然而,胡塞尔的转向并不指向具体的人,而是指向“先验自我”,一个具体的人首先是通过先验自我才得以被构成。马丁·海德格尔借助关于此在的存在论分析取代了胡塞尔对“先验意识”的意向性分析,他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基础本体论这一概念对此进行了说明。

同样,利普斯也关注具体人类的“存在”(Sein)。不同于海德格尔把“存在”解释为“显示自身”之物,利普斯从这样一个问题开始:“存有者的丰富意义在何种程度上导致了对我之存在的构成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利普斯更接近胡塞尔的先验追问方法。但不同于胡塞尔的是,利普斯既不关心存有者的构成,也不像海德格尔那样关心“存在与存有者”的问题。在利普斯看来,存在不能从其本质的具体化中解脱出来。他更感兴趣的是谓词“是”(being)的丰富含义:诸如“是蓝的”、“是狮子”、“是铁”等陈述中的“是”指代不同的东西,并且在各自的意义中不尽相同。所以利普斯得出结论说:“并没有普遍的本体论。”

利普斯的基本哲学态度:“哲学并不是由对象决定的,而是由从事哲学活动的主体的样式、以及它如何在其知觉运动中关涉自身而决定的”。哲学既不能被界定为一个具体的主题,也不是一个划定了明确界线的研究领域——哲学不能被肢解为具体学科或被人为掌控。 “哲学”阐明了这样一种方向和视角,即:人们不能刻意假设哲学是我的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哲学不打算提供新的理由,相反,哲学“作为对一个已经存在的基础工作的负责任接纳”而出现。在哲学中,我成为对我自己的意识。

哲学要追溯那些在没有对其自身的意识之前呈现出来的东西,并引出对它们的意识。因此,我试图在我的起源中意识到自己,从而达到与现实的原始关系。不是通过处理先前的决定,而是通过在这些先前决定中接受我自己。这样一种哲学并非面向启蒙,而是面向我之存在的负责任的表现、面向恰切的存在。就此而言,哲学即是存在哲学。

哲学的职权范围是现实性,就其而言我已然触及到这一领域,并一直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时我获得了对自己和现实性有了前判断的理解。正是在这种关系中,现实性成为了现实,人类也意识到自身。自我和他人的现实性指向了事物的现实性,而后者重又回指到前者。任何东西只有在这种均衡中才得以存在。最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切真实的和一定程度上真实的东西都回指到我自己和他人的(实践的和理论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人类存在才被实现。所以,这种关系是“存在之可能性的迹象”:一块铁、蓝色、视觉、认知、尴尬等等。

哲学将人类的存在揭示为现实性的中心——类比于文本的解释。因此利普斯认为,哲学是一种指向人类存在的现实性解释学,其目的是使后者能获得自身的实现。“解释学”必然意味着一个根本上的回溯性维度。

哲学作为现实性解释学同与语言紧密相关。通过语言,孤独的现实性(无论是在物体对象方面,还是在人类存在方面)得以揭示出来。因此,哲学探索的首要任务在于:掌握并遵循朝向蕴含在世界和言论中的意义痕迹。同时,哲学必须要澄清这些痕迹,并阐明它们之作为逻辑基础的前判断的理解样式。这导致了词义开放性的问题。与胡塞尔“意义的观念统一体”理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利普斯强调了某些话语的“开放中立性”,其意义随谈论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类似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进一步的相似之处在于维特根斯坦的“边缘模糊概念”(《哲学研究》第71节)与“设想概念”两者之间,在这两种情况都是由“游戏”一词来说明的。然而,没有证据表明两人曾受到对方影响。

Hans Lipps: Werke in five volumes. Frankfurt a.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76-1977.

伽达默尔在利普斯著作的序言中写到:“在我们当下的时代,利普斯的著作应再一次被人们重视。在英国,从语言‘矿场’采矿的人不仅有维特根斯坦、奥斯丁和塞尔这些前任,而且还有汉斯·利普斯这个出色的对手。在对语言的研究中,利普斯这里的思想资源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现象学家中,利普斯对语言的听觉敏感性和手势知觉的研究无可匹敌。”

相关

  • 辞书学辞书学(英语:lexicography)是编纂辞典的工艺和技巧的学问,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辞书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文辞典。有人认为,辞书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百科全书、专科辞典及年表等。
  • 匙,也称汤匙、匙子、勺、勺子、汤勺、调羹或匙羹,是一种餐具、量具或工具,由带有凹陷的头部和连接的柄构成。用来装液体和小块固体。一般把体积较小、用于进餐的称为“匙”或“
  • 沃尔多县沃尔多县(英语:Waldo County)是美国缅因州中南部的一个县,面积2,209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6,280。县治为贝尔法斯特(Belfast)。成立于1827年2月7日,县名乃纪念
  •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英文简称IFPRI)是一个国际性的农业研究机构。IFPRI的研究范围广泛并围绕一个宗旨,即为消除饥饿和减少贫困寻求持久可行的方案。IFPRI的研究重点是在发展中
  • 法赫德国王大桥法赫德国王大桥(阿拉伯语:جسر الملك فهد‎,转写:Jisr al-Malik Fahd),又名巴林道堤桥,位于波斯湾中的巴林湾,是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间的跨海公路大桥。大桥的命名是为纪
  • 阿尔贡坐标:43°18′N 45°52′E / 43.300°N 45.867°E / 43.300; 45.867阿尔贡 (车臣语、俄语:Аргу́н)是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中部的一个城市,位于首府格罗兹尼和古杰尔梅斯之间 (距
  • 井土灵山井土灵山 (日语:井土 霊山,1859年-1935年)是日本的一名记者,作家,诗人。本名经重,字子常,号灵山,别号灵山仙史,灵山外史,马陵。与高希舜,王亚尘,吴昌硕,张大千,林长民,汤化龙,方若,罗振玉等人有
  • 玛丽亚·施赖弗玛丽亚·奥因斯·施赖弗(英语:Maria Owings Shriver,/ˈʃraɪvər/;1955年11月6日-)是一位美国女演员、记者兼作家。她已接受了一个皮博迪奖,并作为NBC主持人在1988年夏季奥运会的
  • 须臾须臾(muhūrta),中文数字单位10-15,和佛教时间单位。根据佛教《僧祇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 二十念为一瞬, 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 二十罗预为一须臾, 一日一夜为三十
  • 陆道培陆道培(1931年10月30日-),浙江宁波人,中国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55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