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肝菌

✍ dations ◷ 2025-09-07 02:59:43 #乳牛肝菌属,食用菌,欧洲真菌,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1753年描述的真菌

L. (1753)
(L.) Lam. (1783)
(L.) Quél. (1888)
(L.) Sutara (1987)

蕈伞平坦

子实层连生

可食用

乳牛肝菌(学名:),又称粘盖牛肝菌,俗称泽西奶牛蘑菇(Jersey cow mushroom),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乳牛肝菌属。这种真菌是一种灰黄色的食用菌,主要在秋季的欧洲松树林中出现,并且总是在红铆钉菇()的附近出现。

乳牛肝菌最早是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3年描述的,其学名为粘盖牛肝菌()。后来,真菌学家罗素于1806年将其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拉丁文词汇,意思是“牛”。

红铆钉菇的菌盖直径为3–10厘米(1.2–3.9英寸),呈粘土粉色,染着肉桂色或赭色色调。起初是凸面状的,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扁平状或漏斗状。其菌盖]具粘性,且边缘呈波浪状。其菌柄高4–6厘米(1.6–.4英寸),厚0.5–0.8厘米(0.2–0.3英寸),呈黄赭色,并且呈倒锥体状。其菌肉呈白色或黄色,并且仅有淡淡的味道。但是,部分文献却指出其味道甘甜,且有着果香气味。其气孔起初呈橄榄色,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赭色,并且最终会变成粘土色。其孢子印呈橄榄色,而担孢子的大小则为8–10 x 3–4微米。

乳牛肝菌非常常见,并且广泛地分布于欧洲,包括阿尔卑斯山等高山地区。这种真菌主要在针叶林或松树林中成群结队地出现,经常在红铆钉菇的附近出现,并且不时会隐藏在矮树丛中。其子实体多在秋季发芽。

乳牛肝菌有着淡淡的味道,因此可供食用。但是,部分文献却指出其味道甘甜,且有着果香气味,因此是一种美味的真菌。

乳牛肝菌经常和红铆钉菇一起出现,且红铆钉菇只会与乳牛肝菌一起出现。除此以外,现在有不少证据显示,红铆钉菇是一种寄生真菌,而其宿主就是乳牛肝菌。

相关

  • 突变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女真文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10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不过,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西
  • 1-十八烷醇octadecan-1-ol1-十八烷醇,或硬脂醇是一种脂肪醇,化学式为CH3(CH2)16CH2OH。在室温下,1-十八烷醇为一白色细粒或薄片。它不溶于水,有低毒性。可用于润滑剂、树脂、香水及化妆品
  • 正丁基锂正丁基锂(英文简称BuLi),常简称为丁基锂,是最重要的有机锂化合物。其被广泛使用于弹性聚合物如聚丁二烯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SBS)的聚合起始剂。也常在工业上与实验室中,用
  • 石墙暴动石墙暴动(英语:Stonewall riots),又称石墙起义(英语:Stonewall uprising)、石墙反抗(英语:Stonewall rebellion),是1969年6月28日凌晨发生在美国纽约市格林尼治村石墙酒吧的一连串自发
  • 眶上裂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位于眶腔上部的开口。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支、外展神经经由此处入眶。
  • 植物体无机盐运送途径蒸腾流(英语:Transpiration stream)是维管束植物体中从根至叶的连续水流,植物从根部吸收水与无机盐后,经由木质部的导管(英语:Vessel element)运送到全株,并于叶以蒸腾作用或泌液作用
  • 返回式卫星返回式卫星指在轨道上完成任务后,有部分结构会返回地面的人造卫星。返回式卫星最基本的用途是照相侦察。比起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的视野更广阔、效率更高。早期由于技术所限,必需
  • 金门大学拉丁文:Civium in moribus rei publicae salus (英文: "The welfare of the state depends upon the morals of its citizens")金门大学(英语:Golden Gate University),位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