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湘剧
✍ dations ◷ 2025-05-18 22:24:51 #湘剧
湘剧又称长沙湘剧,是流行于湖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一个中国地方剧种,至今已经有600多年以上的历史。湘剧旧称“人戏”、“大戏”。因用长沙方言演唱,并以长沙为中心,以及江西萍乡、吉安等地,也流行于长沙府下属各县,故也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湘潭班子、长沙湘戏、长沙湘剧。根据历史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择封第八子为长沙王,建吉王府养伶人于府,又常邀民社献艺,曰湘乐。”外来的戏剧逐渐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湘剧。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徐渭所著《南词叙录》说:“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可见当时弋阳腔已在湖南流行。后来青阳腔的影响日深,湘剧在曲牌中添入大段滚唱,形成高腔中的“放流”。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湘剧班社多以唱高腔为主,或兼唱昆腔,譬如福秀班、老仁和班。乾隆年间,湘剧班社逐渐增多,其中大普庆班则以唱昆腔为主。清代中叶徽调和汉调传入,湘剧开始加入弹腔(又称乱弹),称为南北路。南路是指二簧,北路则指西皮。道光年间,出现了最早以唱弹腔为主的仁和班。同治至光绪年间,不但班社蓬勃兴起,而且各地纷纷办起科班 ,仅长沙一带,就先后设立30多班。后来,弹腔成为湘剧的主要唱腔,除《三国》、《水浒》、《杨家将》等历史故事戏外,剧目尚有称为“三十六按院”的一批公案戏,如《四进士》、《奇双会》等。民国时期,湘剧不断发展。1921年,开始出现福禄坤班等女子科班,自此湘剧有了女演员。1938年12月,田汉曾举办短期训练班,在湖南南部及广西桂林一带先后组成7个湘剧宣传队,作抗日战争的宣传。在抗日战争中,湘剧受到严重的摧残,许多戏班被迫流散,不少名演员在战火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整理、创作了不少著名剧目,例如《琵琶上路》、《打猎回书》、《追鱼记》等。高腔剧目《拜月记》和创作的现代戏《园丁之歌》都被摄制成影片。湘剧在现代成为边缘文化,得不到社会的关注。主要戏剧作家的相继去世以及演员收入太低而转行导致湘剧的日渐衰微。而湘剧的没落也激起了保护文化的声潮,政府官员的参与以及新剧目的创作有助于湘剧重新得到市场。湘剧声腔主要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乱弹)4种声腔构成,用中州韵唱白。高腔是湘剧四大声腔的代表,源于江西的弋阳腔。低牌子是一种曲牌联套体结构的唱腔,唱时以唢呐或笛子来作伴奏,更配以锣鼓。为了丰富唱腔,营造强烈对比,高腔和低牌子分折间唱的演唱形式,称为“高低间唱”。湘剧有1155个历史剧目,很多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以及地方的传说和艺人的创作。
相关
- 频尿症频尿症(英文:Frequent urination)。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内的排尿次数比正常人高。一般正常的成年人,一天排尿次数大约5至7次,夜间0至1次,女性通常会较少。因此排尿10次以上一般都
- 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英文:Phonogram)是表音文字的一种,又称“音素文字”,是以多个单音字母合并而成,拥有单音或多音节的语音文字。例如英文和法文。拼音文字和音节文字的区别是,音节文字的一
- 模型在数学学科模型论中,语言 L {\displaystyle {\mathcal {L}}} 的结构
- 团藻目团藻目(Volvocales)为藻类植物之一植物目。该植物于植物分类表上,归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同纲者尚有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 等等植物目。
- 图伦男子图伦男子(丹麦语:Tollundmanden)是一具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酸沼木乃伊。透过放射性碳定年法,推论出他生活于前4世纪,也就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前罗马铁器时代。1950年,他在丹麦锡尔克堡
- 沙龙沙龙可以指:
- 内乌肯鸟内乌肯鸟(学名Neuquenornis)是一属反鸟亚纲鸟类。它们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其下已知只有飞翔内乌肯鸟一个物种。其化石是在8500-8300万年前桑托阶的Bajo de l
- 眼屎眵(chī/ㄔ),即眼眵,俗称眼屎、眵目糊,眼部的油脂状分泌物,一般为淡黄色粘稠液体,凝固后呈树脂状。其主要组成是眼板腺的脂性分泌物和泪液,另外还包含少量脱落的结膜或角膜的上皮组
- 现代管理研究所南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所,1997年11月由李维安创办并担任首任所长至2007年12月,挂靠于南开大学商学院。
- 国家诚信党国家诚信党(马来语:Parti Amanah Negara)是一个马来西亚的政党,也是希望联盟成员党之一。国家诚信党的前身马来西亚工人党(Parti Pekerja-Pekerja Malaysia)于1978年成立,是一个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