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 dations ◷ 2025-10-22 04:21:16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是一句源自中国古诗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察言观色、善于洞察事物变化的人或者一丝微小的迹象能够预示大事的发生。这句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和生活中。

“一叶知秋”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天霜拂秋草,客心伤此时。故园松柏犹,夜泊牛渚愁。闻道黄州遥,无因寄托书。一叶知秋近,衰华逐月新。”

这句词中“一叶知秋”一语,表达了诗人对戍客辛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战乱时局的深切忧虑。这句成语所蕴含的意境,揭示了人们对微小迹象的敏感洞察,以及对未来的深思和担忧。

“一叶知秋”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文章和绘画中均有运用,以此来表现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洞察与领悟。

在诗词中,“一叶知秋”常被用来描写诗人对时局的敏感感知和对未来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人生沉思的深刻。在绘画中,“一叶知秋”则常被用来表现画家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变化的把握,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除了文学和艺术领域,"一叶知秋" 这个成语也常常被人们引用于生活中,用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细微迹象能够预示大的变化。例如,当一个人敏锐地察觉到环境的变化,并因此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就可以说他“一叶知秋”。

在工作和生活中,这种洞察力和敏感性往往能够让人更好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因此,“一叶知秋”成为了人们赞美智慧和敏感的一种方式。

“一叶知秋”这个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相信在未来,这句成语将继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传承并发扬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内涵。

相关

  •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通常称呼:intubation)是指将气管导管通过上呼吸道插入气管内,以保障呼吸道通畅的医疗操作。全麻手术中,病人无法自主呼吸,而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呼
  • 1567年日本·战国时期欧洲
  •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集团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山东郯城一带。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以今安徽泗县、
  • 砷黄铁矿毒砂是一种矿物名,也称砷黄铁矿。产于高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锡石、钨锰铁矿、辉钼矿和辉铋矿等共生。毒砂为提取砷和各种砷化合物的主要原料。
  • 三河街道三河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三河街道下辖以下地区:互助社区、江陵路社区、花园社区、长龙社区、龙伏社区、回龙社区、二台子社区
  • 克里斯·帕拉特克里斯托弗·迈克尔·“克里斯”·帕拉特(英语:Christopher Michael "Chris" Pratt,1979年6月21日-)是一位美国男演员。他曾演出过电视剧《公园与游憩》(2009年)和《雪山镇》(2002年
  • 漭洲漭洲,明代时称杧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珠江口西侧川山群岛中的一座岛屿,行政规划属台山市下川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部海域,距大陆7.3公里,陆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与大陆
  • 亚瑟的麻烦老师《亚瑟的麻烦老师》(又称《亚瑟老师的麻烦》或《亚瑟害怕新老师》。英文原文:),是美国作家马可·布朗(Marc Brown)所写的儿童读物,于公元1986年发行。亚瑟在新学期,编到十三号教室,并且来了一个看似严厉的老师“烧鼠”(Mr. Ratburn)。第一天,烧鼠老师在其他教室的学生高兴地下课时,只有十三号教室的学生神情凝重,因为亚瑟与他的同学在第一天,就被烧鼠老师给了很多作业,连玩乐的时间都没有。学校要举办拼字比赛,在这前夕,其他老师,如甜水老师(Miss Sweetwater)带她的同学去参观水族馆,
  • 吴哲源吴哲源(1994年8月12日-),为出生于台湾台中市的棒球投手,目前效力于中华职棒中信兄弟队。原本在大学时期的吴哲源是一名内野手,在考量自己打击实力无法生存的情况下,经与教练讨论,决定重回国中后就没担任过的投手位置。仅练投一年,就在2016年参与中华职棒选秀被中信兄弟以第十指名选中,实际上是该次选秀会中最后一位被选中者。之后以签约金30万,至2018年结束月薪5.5万(上一军后另有调整)及激励奖金30万加盟中信兄弟。【一军】29 陈智弘 | 31 陈江和 | 36 石志伟 | 44 佛斯特(英语:John
  • 林宪濩林宪濩(16世纪—1620年代),字淑衎,号古榕,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二十松下都人,明朝政治人物。林宪濩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会试中第三名,成三甲进士,获授中书舍人,负责巡查福建、浙江、广东三地军政。在广东的官署休息时,看到后轩有“古榕”二字,当晚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