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热带气旋

✍ dations ◷ 2025-04-29 03:26:51 #环状热带气旋

环状热带气旋(英语:Annular tropical cyclone)是一种具有巨大的对称风眼,四周被厚而均匀的强烈对流(英语:Convection (meteorology))包围的热带气旋,通常没有相对分散的螺旋雨带,并一般具有对称的外观。结果,环状热带气旋的外观可被称为卡车轮胎或甜甜圈结构。随着热带气旋增强,可以发展为环状特征;然而,在推动从非对称系统向环状系统转化的过程,以及具有环状特征的风暴针对环境因素的异常抵抗之外,环状热带气旋的行为与不对称的风暴类似。因为考虑到热带气旋会产生环​​状特征的条件通常发生在远离可进行地表观测的海洋上,故大多数与环状热带气旋相关的研究仅限于卫星影像和侦察机。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约翰·克纳夫(John Knaff)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詹姆斯·科辛(James Kossin)于2002年透过红外线卫星云图观测到环状热带气旋,并将环状热带气旋的特征定义为热带气旋的一个现象。克拉夫及考辛进行卫星云图观测之后,鉴定环状热带气旋的内核具有深层对流,风眼较一般热带气旋大而对称且至少3小时以上在中心密集云团以外的区域会产生对流。然而,环状热带气旋缺乏典型热带气旋特征的雨带。这个定义只适用于热带系统保持这些特征的时候,当热带系统并不具有环状特征时,通常会成为非对称热带气旋。但是,此定义仅适用于风暴保持这些特征的情况——风暴何时何地都没有环状特征,热带气旋被认定为不对称。除了主要的定义特征,一旦风暴变成环状,在昼夜(英语:Diurnal cycle)脉动下与外流相关的卷云冠就会消失。

虽然热带气旋可以在广泛的强度范围内达成环状特征,但受到环境的影响,目前只有发展到相当强烈的热带气旋,平均最大持续风速约为108节(每小时200公里或每小时124英里)以上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此外,环状热带气旋较不易于减弱,环状热带气旋不同于其他的非对称热带气旋而能够长时间保持它们各自的巅峰强度。在巅峰强度之后,环状系统会逐渐减弱。 这种不寻常的持续性强度使得环状热带气旋的未来强度难以预测,并且经常导致相当严重的预测误差。克拉夫及考辛分析了1995年至1999年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飓风,发现国家飓风中心将环状热带气旋的巅峰强度维持时间平均低估72小时,而巅峰强度平均落差18.9节(每小时35公里或每小时21.7英里)。

目前有一些气象学家研究出环状热带气旋的观测方法,这种方法能结合实时的天气状况并可观的进行结构分析,但目前尚未进行实务运作。

热带气旋会因为眼墙中层旋涡(英语:Mesovortices)混合风眼墙中的强风与风眼的微风而会变成环状,这有助扩大风眼。此外,该过程有助于产生等效的潜在温度(通常被称为theta-e or θ e {displaystyle theta _{e}} )风眼内相对均匀。这种转变大约需要24小时才能完成,可以被认定是眼墙置换循环的一种。在最大风速半径范围内,风力像阶梯一样减少。这可能表明随着气旋加强,风眼和眼墙之间会混合更多的强风,这有助解释为何环状特征通常仅适用于强度较高​​的风暴。

环状系统的强度通常大于最大潜在强度(英语:maximum potential intensity)的83.5%,表明风暴发展出环状特征的条件通常有利热带气旋的持续性和强化。环状热带气旋也需要微弱的风切变,从克纳夫和科辛研究的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风暴可见,所有风暴在对流层上层都呈现出东风和冷空气。除了强劲的外流,表明产生环状热带气旋的条件在副热带高压脊的赤道一侧和热带地区是最适合。然而,环状热带气旋不需要较温暖的海面温度,环状特征仅在特定且狭窄的海面温度范围内发展,介乎25.4-28.5 °C(77.7-83.3 °F)之间。

相关

  • 毛毛雨毛毛雨是一个气象用语,又称“零星小雨”,是指分布稠密均匀的微细液态降水,雨滴直径小于0.5毫米,雨量低于0.1毫米。毛毛雨是由高度较低的层云和层积云所产生的。
  • 甲基咪唑甲基咪唑(n-MEI,n=1,2,4)是指一个甲基取代的咪唑,有下列几种同分异构体:
  • 外交 (杂志)《外交》(英文原名:),由美国著名的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主办,为美国国际事务及外交政策研究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杂志之一。杂志于1922年开始出版。1947年7月,《外交》刊
  • 张岳 (嘉靖进士)张岳(1535年-1590年),字汝宗,号龙峰,浙江余姚县人,明朝官员。嘉靖辛未进士,喜欢上疏议论当权者的过失,万历年间于刑部右侍郎任上遭免职。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嘉
  • 罗恩·邦当罗纳德·英韦·邦当(英语:Ronald Yngve Bontemps,1926年8月11日-2017年5月13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泰勒维尔,美国篮球运动员,曾代表美国参加1952年夏季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并获得金牌
  • 林鑫林鑫(1951年-2006年3月28日)是台湾的漫画家,本名林江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
  • 邸力邸力(1914年-2004年),原名狄莉西,女,回族,内蒙古萨拉齐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
  • 卑尔根气象学派卑尔根气象学派是气象学的一个学派,现代天气预报的大部分基础理论即来自该学派。卑尔根气象学派是由挪威气象学家威廉·皮耶克尼斯和与他合作的年轻学者于1917年成立。该学派
  • 分裂网分裂网 (splinternet),有时也被称为“网络巴尔干化”(英文为 cyberbalkanization 或 Internet Balkanization),指网络世界因某些要素被分裂成不同的群体。这些因素可能包含科技
  • 哈万士·巴克里阿哈默德·哈万士·宾·巴克里 (马来语:Ahmad Hazwan bin Bakri, 1991年6月19日-) 是出生于纳闽,马来西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或边锋。现时效力于马来西亚超级足球联赛俱乐部柔佛DT同时也代表马来西亚国家足球队参加国际比赛。哈万士·巴克里被吉隆坡的球探发现亚发掘,于是俱乐部邀请他加入青年队,正式展开他的职业生涯。2016年12月23日,哈万士·巴克里与柔佛DT签下为期2年的合约,但并未对外透露转会费,当时媒体估计转会费为65万至100万马币之间。 2017年1月20日,哈万士·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