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dations ◷ 2025-09-09 15:3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中国官方立项的大规模多学科古史研究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该项目的预研究项目于2002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五计划”,2004年夏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最终结项。

中国史书常把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端,并将5000年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但史书上对炎帝、黄帝至尧舜禹的记载多带有神话色彩,因而无法作为信史。如果扣除仍然存疑的夏朝,则剩余的时长仅剩3500余年。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研究早期中华文明提供了大量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丰富,学者确信夏朝时期,中国已经存在初步发展的文明,且三皇五帝的传说也反应了一部分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九五”期间,实施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创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模式。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目的就是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发展状况。

在正式工程开始前,2002至2003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先进行了预研究,涉及的时间范围为考古上的龙山时期,即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对应五帝时期。研究地域为中原地区。工程第一期于2004至2005年展开,涉及的时间范围为五帝至商代初年,即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研究地域仍为预研究阶段确定的中原地区。第二期于2006至2008年展开,将研究的时间跨度扩展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而地域也扩展至整个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第三期于2009年至2013年进行。第四期于2013年至2015年进行。2018年5月,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公布。

2018年5月28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期间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探源研究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华文明探源项目取得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并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特征。在外来文明影响方面,探源研究认为,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比如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探源研究发现,中国文明实为散布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的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一个巨大丛体,体量远超世界上其它几个古代文明。从距今5800年起,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西辽河地区的史前社会开始了向复杂化的加速度发展。从中华文明起源至距今3800年,长达2千年里,文献传说有许多这一时期“天下万国”的说法,探源研究将这个阶段叫作“古国时代”,认为是中国文明早期发展的第一个大的阶段。这一过程在探源研究中称为“中国文明的多元一体”,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奠定了日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也成为了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远因和源头。

相关

  • 肯尼思·威尔森肯尼斯·格德斯·威耳孙(英语:Kenneth Geddes Wilson,1936年6月8日-2013年6月15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利用电脑研究粒子物理学的先驱。于1982年,他因为相变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磷虾磷虾是一种类似虾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生物学上属于磷虾目(Euphausiacea)。磷虾这种小型的甲壳亚门浮游动物是须鲸、蝠鲼、鲸鲨、锯齿海豹及海豹的食物,也是一些海鸟的主要食物。是
  • 法国联合航空772号班机法国联合航空772号班机(UTA772,UT772)是一班由布拉柴维尔经恩贾梅纳飞往巴黎的定期航班。1989年9月19日13时03分,一架编号为N54629的麦道DC-10-30执行该班机,从恩贾梅纳机场起飞,4
  • 月球陨石月球陨石指源自月球,后来掉落地球表面的陨石。第一颗月球陨石──YAMATO 791197,在1979年于南极洲被发现,但当时仍不知道它源自何方。第一颗确认源自月球的陨石为1981年在南极
  • 叫我第一名《叫我第一名》(英文:Front of the Class),这部电影改编自布莱德·柯恩(英语:Brad Cohen)的真实经历故事,克服学习困难,如愿成为一位教师。年幼的布莱德在父母离婚之后与母亲和弟弟同
  • 摇摆碱基对在分子生物学中,摇摆碱基对(英语:Wobble base pair)为一对华森,克立克碱基对例外的双核苷RNA分子。四个主要摆动碱基鸟嘌呤-脲嘧啶(guanine-uracil),肌苷-脲嘧啶(inosine-uracil),
  • 空尾蜥属空尾蜥属(学名:)意为“中空蜥蜴的祖先”,是种原始双孔类爬行动物,拥有特化的类似翅膀结构,使它可以滑翔。这些是条状结构,有皮肤覆盖在上面。空尾蜥的平均长度是40公分长,而身体长而
  • 白苞猩猩草白苞猩猩草(学名:)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岛、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柳叶大戟(云南植物研究),台湾大戟(台湾彩色植物图鉴)
  • 羽幌鱿属羽幌鱿属(学名:)是一属已灭绝的鱿鱼,生活在白垩纪时期。 唯一被归类于该属的物种是。
  • 于尔基·卡泰宁于尔基·塔帕尼·卡泰宁(芬兰语:Jyrki Tapani Katainen,1971年10月14日-),芬兰政治人物,曾任芬兰总理(2011年—2014年),2014至2019年担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1993年成为家乡锡林耶尔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