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 (真空管)

✍ dations ◷ 2025-09-13 01:05:30 #三极管 (真空管)

三极管(英语:Triode)是一个有放大器功能的真空管,在真空的玻璃外壳内有三个电极:包括一个加热的灯丝(或称阴极)、控制栅格(英语:control grid)及金属平板(阳极)。三极管是由李·德富雷斯特在1906年发明,是第一个电子放大器。也是其他类型真空管如四极管、五极管的祖先。它的发明开创了电子时代,使无线电放大和长途电话成为可能。李·德富雷斯特因为发明三极管,被誉为是电子学之父。现在的三极管只有一厘米左右的长度。三极管曾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直到上世纪70年代被晶体管取代。目前,电子管主要用于无线电发射机和工业射频加热装置中的大功率RF功放。


理论原理

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锗管和硅管。而每一种又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锗PNP两种三极管,(其中,N是负极的意思(Negative),N型半导体在高纯度硅中加入磷取代一些硅原子,在电压刺激下产生自由电子导电,而P是正极的意思(Positive)是加入硼取代硅,产生大量空穴利于导电)。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仅介绍NPN硅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对于NPN管,它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结称为发射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 (Emitter)、基极b (Base)和集电极c (Collector)。当b点电位高于e点电位零点几伏时,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而C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几伏时,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集电极电源Ec要高于基极电源Eb。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同时基区做得很薄,而且,要严格控制杂质含量,这样,一旦接通电源后,由于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及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很容易地越过发射结互相向对方扩散,但因前者的浓度基大于后者,所以通过发射结的电流基本上是电子流,这股电子流称为发射极电子流。由于基区很薄,加上集电结的反偏,注入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越过集电结进入集电区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n,只剩下很少(1-10%)的电子在基区的空穴进行复合,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给,从而形成了基极电流Ibn.

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得:

Ie=Ib+Ic

这就是说,在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Ic与Ib是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

β1=Ic/Ib

式中:β1--称为直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Ic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Ib之比为:

β= △Ic/△Ib

式中β称为交流电流放大倍数,由于低频时β1和β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β值约为几十至一百多。

α1=Ic/Ie(Ic与Ie是直流通路中的电流大小)

式中:α1也称为直流放大倍数,一般在共基极组态放大电路中使用,描述了发射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

α =△Ic/△Ie

表达式中的α为交流共基极电流放大倍数。同理α与α1在小信号输入时相差也不大。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实际上是利用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去控制集电极电流的较大变化。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通过电阻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


放大原理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电源U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远低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发射结主要是电子流。

2、基区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电子进入基区后,先在靠近发射结的附近密集,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促使电子流在基区中向集电结扩散,被集电结电场拉入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Ic。也有很小一部分电子(因为基区很薄)与基区的空穴复合,扩散的电子流与复合电子流之比例决定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

3、集电区收集电子由于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很大,这个反向电压产生的电场力将阻止集电区电子向基区扩散,同时将扩散到集电结附近的电子拉入集电区从而形成集电极主电流Icn。另外集电区的少数载流子(空穴)也会产生漂移运动,流向基区形成反向饱和电流,用Icbo来表示,其数值很小,但对温度却异常敏感。

相关

  • 生命征象生命体征(英语:Vital signs),或称生命迹象,医学术语,是一组4到6个最重要的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维持生命)的表征。这些测量结果被用于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提供潜在疾病的线索,并显示出
  • 变速变速器(德语:Getriebe;英语:Transmission),在车辆特别是汽车常称为“变速器”、“排挡”或“波箱”,马来西亚称为“牙箱”;在工业机械常称为“变速机”,是进行机械动力转换的机械或液
  • 空洞在天文学里,空洞或巨洞(英语:Void)指的是纤维状结构之间的空间,空洞与纤维状结构一起是宇宙组成中最大尺度的结构。空洞中只包含很少或完全不包含任何星系。一个典型的空洞直径大
  • 稗说体散文稗说,也称稗说体,是高丽后期出现的类似笔记类的文学体裁。高丽时期的稗说主要是围绕诗人、诗句,记述逸闻趣事,传说,期间夹杂着作者的评论,也记述有关文、赋、对联、酒令等其它文学
  • 移动网络蜂窝网络(英语:Cellular network),又称移动网络(mobile network)是一种移动通信硬件架构,分为模拟蜂窝网络和数字蜂窝网络。由于构成网络覆盖的各通信基地台的信号覆盖呈六边形,从而
  • 145街车站145街车站(英语:145th Street station)可以指:
  • 燕薇燕薇(越南语:Yến Vy,1979年-),原名丁瑞燕薇(Đinh Thoại Yến Vy),是越南著名女演员,模特,歌手。1995年在街上观看艺术家金子龙拍音乐电影时,燕薇被金子龙邀请参演。燕薇拥有丰满,阳光
  • 广州地铁5号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林和人林和人(1975年7月14日-),是一位日本男性播报员,目前于北海道电视台(HTB)服务。血型A型。
  • 比特币历史比特币(bitcoin)是第一个加密电子货币,其特色是使用密码学来控制货币的制造和管理,而非依赖特定的中央机构。然而,比特币背后的科技和概念并非均为新创;其推测的幕后发明人中本聪结合了许多来自数位朋克社群的既有想法,创造了比特币。在比特币发行之前,世界上已有存在种不同的“ecash”技术和产品,最早的起源来自大卫·乔姆和史戴分·布蓝兹(英语:Stefan Brands)所提出之以发行者为主的ecash协议。接着许多以ecash协议为基础的数位货币等产品开始出现,其中以亚当·贝克(英语:Adam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