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 (真空管)

✍ dations ◷ 2025-11-09 22:04:13 #三极管 (真空管)

三极管(英语:Triode)是一个有放大器功能的真空管,在真空的玻璃外壳内有三个电极:包括一个加热的灯丝(或称阴极)、控制栅格(英语:control grid)及金属平板(阳极)。三极管是由李·德富雷斯特在1906年发明,是第一个电子放大器。也是其他类型真空管如四极管、五极管的祖先。它的发明开创了电子时代,使无线电放大和长途电话成为可能。李·德富雷斯特因为发明三极管,被誉为是电子学之父。现在的三极管只有一厘米左右的长度。三极管曾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直到上世纪70年代被晶体管取代。目前,电子管主要用于无线电发射机和工业射频加热装置中的大功率RF功放。


理论原理

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锗管和硅管。而每一种又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锗PNP两种三极管,(其中,N是负极的意思(Negative),N型半导体在高纯度硅中加入磷取代一些硅原子,在电压刺激下产生自由电子导电,而P是正极的意思(Positive)是加入硼取代硅,产生大量空穴利于导电)。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仅介绍NPN硅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对于NPN管,它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结称为发射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 (Emitter)、基极b (Base)和集电极c (Collector)。当b点电位高于e点电位零点几伏时,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而C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几伏时,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集电极电源Ec要高于基极电源Eb。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同时基区做得很薄,而且,要严格控制杂质含量,这样,一旦接通电源后,由于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及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很容易地越过发射结互相向对方扩散,但因前者的浓度基大于后者,所以通过发射结的电流基本上是电子流,这股电子流称为发射极电子流。由于基区很薄,加上集电结的反偏,注入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越过集电结进入集电区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n,只剩下很少(1-10%)的电子在基区的空穴进行复合,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给,从而形成了基极电流Ibn.

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得:

Ie=Ib+Ic

这就是说,在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Ic与Ib是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

β1=Ic/Ib

式中:β1--称为直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Ic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Ib之比为:

β= △Ic/△Ib

式中β称为交流电流放大倍数,由于低频时β1和β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β值约为几十至一百多。

α1=Ic/Ie(Ic与Ie是直流通路中的电流大小)

式中:α1也称为直流放大倍数,一般在共基极组态放大电路中使用,描述了发射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

α =△Ic/△Ie

表达式中的α为交流共基极电流放大倍数。同理α与α1在小信号输入时相差也不大。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实际上是利用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去控制集电极电流的较大变化。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通过电阻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


放大原理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电源U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远低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发射结主要是电子流。

2、基区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电子进入基区后,先在靠近发射结的附近密集,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促使电子流在基区中向集电结扩散,被集电结电场拉入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Ic。也有很小一部分电子(因为基区很薄)与基区的空穴复合,扩散的电子流与复合电子流之比例决定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

3、集电区收集电子由于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很大,这个反向电压产生的电场力将阻止集电区电子向基区扩散,同时将扩散到集电结附近的电子拉入集电区从而形成集电极主电流Icn。另外集电区的少数载流子(空穴)也会产生漂移运动,流向基区形成反向饱和电流,用Icbo来表示,其数值很小,但对温度却异常敏感。

相关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英语: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简称为HMT)是包括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与组蛋白-精氨酸N-甲基转移酶在内的是一大类组蛋白修饰酶类,它们催化将一个、两个
  •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又称界面活性剂)是能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可降低两种液体或液体-固体间的表面张力。最典型的例子是肥皂,具分解、渗入的效果,应用广泛。表面活性剂一般
  • 557年
  • 房屋贷款房地产抵押,又称楼宇按揭。是抵押的一种,债务人交出房地产产权作借款保证,而债权人信任物业价值,若还钱供款出问题,出现法院拍卖房屋,债权人会没收物权及转卖折现,补偿损失。有关加
  • 大学竞争大学彼此间长年的竞争,通常发生于两间大学拥有地缘关系或是相同的专业领域,竞争可以再延伸为学术领域与运动竞赛,通常后者较显为人知,学校通常会特别强调在各种场合与竞争对手时
  • 开门大吉《开门大吉》,是一个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由尼格买提以及沈梦辰合作主持。因为由王老吉凉茶赞助,所以在名字之中带个“吉”字。首播于每周周一晚上7点,而后
  • 印度卢比符号印度卢比符号(标志:₹;代码:INR)是印度的官方货币——印度卢比的货币符号。印度政府在2010年7月15日将由 Udaya Kumar(英语:Udaya Kumar)设计的符号呈现给公众,通过一个“开放”的印
  • 岩墙群岩墙群是一种厚度比较稳定的近直立的板状岩浆侵入体的集合体。作为超大陆初始裂解的标志,岩墙群在全球超级大陆恢复重建研究中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尤其,陆缘放射状(或扇状)分布
  • 莱拉·弗赖瓦尔兹莱拉·弗赖瓦尔兹(Laila Freivalds,1942年6月22日-)是瑞典社会民主党政治人物,曾担任瑞典司法部大臣(1988年至1991年,1994年至2000年),瑞典外交部大臣(2003年至2006年),于2004年担任瑞典
  • 巴宾顿阴谋巴宾顿阴谋(Babington Plot),指暗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并复辟玛丽成为英国女王的一系列行动。巴宾顿为此阴谋的主要行动者,并计划于1586年救出遭到囚禁的玛丽,以及暗杀伊丽莎白。巴宾顿阴谋起源于外交事务的动荡,而这些动荡一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宗教的对抗,亦即天主教与新教的对抗。西班牙天主教徒企图透过重新立玛丽为英国君主取代伊丽莎白,以制衡新教在英国的势力。该阴谋的主使者为约翰‧巴拉德,以及安东尼‧巴宾顿。巴拉德为一位天主教神父兼密谋者,到英国之后找到天主教士绅巴宾顿领导并组织英国天主教徒对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