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冈城(日语:浪岡城/なみおかじょう */?),又称为浪冈御所(日语:浪岡御所/なみおかごしょ */?),是位于日本青森县青森市浪冈(日语:浪岡町)大字浪冈字五所、林本以及大字五本松字松本的城迹,原本为平城,分为新馆、东馆、猿乐馆、北馆、内馆、西馆、检校馆和无名馆,推测由北畠显义在长禄年间(1457年至1460年)、应仁年间(1467年至1469年)或文明年间(1469年至1487年)建成,为日本国史迹,指定面积达136,123平方米。
浪冈城位于浪冈中心地区的东北部,其北面是主要地方道青森县道27号青森浪冈线(日语:青森県道27号青森浪岡線),南面丘陵之下是浪冈川和正平津川的汇流点,传说以前在此地曾经有一个称为浪冈岬的蓄水池,除了有防御南面的用途外,与东北面五本松的浪冈崎之间也曾经设有桥梁,如果盲人过桥的话要花费七天,因此称为浪冈的七日桥,以南约250米则是川原御所。至于浪冈城本身虽然横跨五所、林本和松本三地,但是主要范围均位于五所,东西长约940米,南北则是245米左右,曲轮呈扇形分布,从东面起是新馆、东馆、猿乐馆、北馆、内馆、西馆、检校馆和无名馆,整体东面略高于西面,各馆之间则是宽约10至30米的堀。其中,新馆建于大永4年(1524年),以南隔着悬崖是浪冈川,北面是宽约4至5米的外堀,推测同时为水源,东馆是外郭,北面为宽约20米的水堀,南面是悬崖,大手门推测位于新馆和东馆之间。北馆位于中心部分,西面和北面是双重堀,与东馆之间的东面则有三重堀,四周也建有土垒(日语:土塁),内馆推测为本丸,相对高度达35.9米,西馆和检校馆南面与浪冈川之间的狭窄部分则估计原本建有搦手门(日语:搦手門),无名馆是往东西延伸的狭长曲轮,建有宽约10米的堀,为浪冈城整体的外堀。
根据《浪冈名胜旧迹考》记载,浪冈城的原址在文中2年(1373年)时仿照平安京,在四个角落建有祇园神社(日语:祇園神社)(现北中野广峰神社)、八幡神社(日语:八幡宮)(现浪冈八幡宫)、加茂神社(现五本松加茂神社)和春日神社(已废社)。文中年间(1372年至1375年)或应永年间(1394年至1428年),根据《北畠家文书》以及收录于《应仁武鉴》的《浪冈某记》记载,藤原秀衡的末子(藤原赖衡(日语:藤原頼衡))的曾孙浪冈秀种(日语:浪岡秀種),其女替北畠显家生下北畠显城(日语:北畠顕成),显成在显家死后转移至外祖父的领地,并且以此为领地。另外,由于显家之女是安藤贞季(日语:安藤貞季)之妻,加上原本北畠氏在部下南部氏的保护下寄身于稗贯(日语:稗貫郡)和船越(日语:船越村 (岩手県))一带,不过三户南部氏后来却改为支持北朝,这些也促使北畠氏转移至浪冈。最初,北畠氏先前往吉内和本乡(日语:五郷村 (青森県))一带,其后转移至北中野(日语:五郷村 (青森県))的源常馆(东山根城),在藤崎城(日语:藤崎城)主安东太郎的邀请下入主浪冈城。
显成之子显元在现在浪冈城的东南面的天岱(现浪冈天狗平)兴建浪冈城,打算以此为根据地再兴南朝,可是在明德和约后,原本的浪冈城在足利义满的命令下被拆毁,北畠氏也被迁回稗贯。享德初年,北畠氏在南部氏的支援以及足利义政的判断下,再度重返浪冈,浪冈城便是由北畠显义在长禄年间(1457年至1460年)、应仁年间(1467年至1469年)或文明年间(1469年至1487年)建成,《日本城郭全集》主张是长禄年间,《日本历史地名大系》认为应仁年间最为有力,青森市则认为是1460年代。另一方面,《国史大辞典》引述始于1977年的考古发掘(日语:発掘調査)记载,指出浪冈城在12世纪后半已经有人使用,推测可能与津轻安藤氏(日语:安東氏)有关。其后根据《日本城郭全集》记载,北畠氏在进入室町时代后,获南部氏委任负责管治津轻六郡,不过由于北畠氏与南部氏敌对的秋田氏(日语:秋田氏)串通,南部氏在天文年间(1532年至1555年)时将津轻一分为三,改派同族前往管治,北畠氏则变成仅领有浪冈附近的土豪,与此同时《日本城郭大系(日语:日本城郭大系)》则引述《津轻郡中名字》记载,指出当时田舍郡(日语:田舎郡)2800町(约27.77平方千米)、奥法郡约2000町(约19.83平方千米)以及沼�保一千贯(日语:貫高制)是浪冈具永(日语:浪岡具永)的领地,在与北畠氏一同三分津轻的大光寺氏(日语:大光寺氏)、大浦氏之中属于首屈一指。
永禄5年(1562年),川原御所之乱爆发,川原御所的北畠具信(日语:北畠具信)死于浪冈御所的浪冈具运(日语:浪岡具運)手上,自此浪冈氏(日语:浪岡氏)开始走向没落,最终被大浦为信消灭。关于浪冈城陷落的时期,津轻氏和南部氏的史料并不一致,根据《津轻一统志(日语:津軽一統志)》记载,为信在天正6年7月20日(1578年8月23日)从三方面攻打浪冈城,北畠氏直接弃守,最终北畠显村(日语:北畠顕村)被活捉后送至西根的寺院后切腹。另一方面,根据《南部史要(日语:南部史要)》和《南部根元记(日语:南部根元記)》记载,显家的子孙浪冈显继在大永4年自杀,同族显则和具氏逃至三户,其后由南部高信入主石川城(日语:石川城)(现弘前市),出任津轻郡代(日语:郡代)。天正9年(1581年),其子石川政信(日语:石川政信)将居城转移至浪冈,他在天正16年(1588年)死去后,为信在天正18年(1590年)3月攻打当时担任郡代的楢山剑带和南右兵卫,最终两人败走回南部。对此,《日本历史地名大系》认为津轻氏的史料较为可信,青森市也同样采取天正6年的说法。其后,福士弥三郎作为城番(日语:城番)一度居住于猿乐馆。
根据在1876年编写而成的《新撰陆奥国志》记载,浪冈城的堀在当时已经是水田,其余的地方则是菜田,内馆是种有樱花的公园,新馆是五本松(日语:浪岡町)的村落,其他则大多是苹果园。其中,内馆建有的北畠古城迹碑是由浪冈八幡宫的神官阿部文助与国学家下泽保躬商讨后,得到平野清助与山冈铁舟等人的支持下在1882年8月建成,刻有在1880年9月由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书写的“北畠古城迹碑”六字,背面的碑文则由佐佐木高行(日语:佐佐木高行)所选,由金井之恭(日语:金井之恭)下笔。1940年2月10日,浪冈城获指定为青森县首处日本国史迹。其后,在始于1977年的考古发掘中,浪冈城的出土文物约有5万件,包括古代和中世的土器、中世的生活用品、宗教仪式用的镜、唐钱(日语:唐朝銭)、北宋钱、明钱(日语:明銭)、大量明朝的青瓷、白瓷、青花瓷、少量刀剑和动物骨头,也发现了水井、堀和土垒等等遗迹。1988年,浪冈城原本的史迹指定面积达215,800平方米,不过在1988年发现记载有误,实际上是136,123平方米,1989年3月7日获追加指定。2017年4月6日,浪冈城获日本城郭协会选为续日本100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