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2867

✍ dations ◷ 2025-09-07 14:59:01 #小行星带天体,以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969年发现的小行星

小行星2867 (2867 Šteins)是1969年由苏联天文学家尼科莱·切尔尼克(俄语:Николай Степанович Черных)在克里米亚天体物理观测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以拉脱维亚和苏联天文学家卡利斯·斯坦斯(拉脱维亚语:Kārlis Šteins)命名。2008年,欧洲太空总署的无人探测飞船罗塞塔号曾经造访这颗小行星。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在2006年出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小行星2867是一颗E-型小行星,直径大约为4.6公里。罗塞塔号在造访这颗小行星之前,曾经通过光变曲线分析发现,它的外观不规则,自转周期为6小时,没有卫星。

在罗塞塔号造访后,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其描述为“天空的一颗钻石”,因为在远处看它的外观和钻石非常相似,一极比较宽,而另外一极是比较尖。在宽的一极有一个直径2.1公里的大环形山,这使得天文学家感到困惑:很难想象这颗直径在5公里左右的小行星能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能够保存下来。科学家通过罗塞塔号拍摄的照片计算出小行星2867的尺寸是6.67 x 5.81 x 4.47公里。

2008年9月5日,罗塞塔号无人探测器以8.6公里/秒的低速(相对于之前的速度)掠过小行星2867,两者的最近距离不到800公里。 罗塞塔号计划将飞越两颗小行星,这是第一次,而第二次则在2010年飞越21号小行星鲁特西亚(司琴星)。罗塞塔造访的时机是在从探测器的角度看小行星刚好被太阳照亮的时候,使得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清晰而准确。

小行星2867的撞击坑命名方式非常奇特,是除了月海和水星山脉外,没有以人名或地名等专有名词命名的。

小行星2867上的区(地形特征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以小行星2867的发现者命名。

小行星2867的撞击坑,以各种宝石命名。


相关

  • 多食症多食症(英语:polyphagia或hyperphagia),也作食欲过旺,是指极度的饥饿或食欲的增加。在医学中,多食症是一个医学征象,暗示着极度的饥饿饥饿状态,以及反常的固体食用,可由糖尿病、克莱
  • 夏威夷夏威夷州(夏威夷语:Mokuʻāina o Hawaiʻi,英语:State of Hawaii),目前由美国控制,是美国的州份之一,由夏威夷群岛组成,距离美国本土3,700公里,属于太平洋沿岸地区;所属的大洲则是大洋
  • 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英语:MAOIs,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是一类抑制单胺氧化酶作用的药物。该类药品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相比其他抗抑郁药,该药对非典型抑郁
  • U(SOsub4/sub)sub2/sub硫酸铀(IV)是一种水溶性铀化合物,化学式为U(SO4)2,高毒。硫酸铀酰溶液经过光化学还原可以得到硫酸铀(IV),以乙醇为还原剂,光化学还原可以在日光下进行。硫酸铀(IV)在溶液中结晶,
  • NaSeH硒氢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HSe,广泛用于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中。硒氢化钠可由硒和硼氢化钠反应得到:
  • 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是指中华民国的县改制为直辖市后,原本管辖的山地乡随之改制而成的地方自治团体,与自治区类似。由于直辖市之下的区依法并未拥有地方自治权,为解决山地乡改制
  • 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英语: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建筑本身称为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表演艺术纪念中心(英语:John F. Kennedy Me
  • 刘易斯与克拉克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英语: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1804年5月–1806年9月)是美国国内首次横越大陆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活动。领队为美国陆军的梅里韦瑟·刘易斯上尉(Meri
  • 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1,5-二磷酸(英语:ribulose-1,5-bisphosphate,缩写RuBP)又称为1,5-二磷酸核酮糖、二磷酸核酮糖、双磷酸核酮糖,是在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里起重要作用的一种五碳糖。植物
  • 大卫·维利大卫·维利(英语:David Willey;1990年2月28日-)是一位英格兰板球运动员。他是一位左手球员。他现在效力于北汉普顿板球俱乐部。。他也代表英格兰板球代表队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