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克里斯蒂安·布伦尼克,F.C.S.(英语:Chemical Society),F.I.C.,F.A.C.I.(英语:Royal Australian Chemical Institute),J.P.,(Johannes Christian Brünnich,1861年9月11日-1933年7月3日),是一名澳洲农业化学家。他生于奥匈帝国戈里齐亚,移居澳洲昆士兰后参与了当地的制糖工业,又供职于当地农业部门,被认为是昆士兰史上第一位农业化学家;此外,他亦发表了关于农业或化学的出版物,研究了其他与农业相关的议题,也曾任教化学。布伦尼克在1933年7月因脑血管疾病逝世,葬于图旺公墓。
布伦尼克在1861年9月11日生于奥匈帝国戈里齐亚(现属于意大利),并在波希米亚(现捷克共和国一带)度过少年时期。他在1874年偕家人来到瑞士施泰法接受教育,初期就读于父亲任教数学的院校,其后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专修化学。在专修化学时,布伦尼克师从德国化学家维克托·梅耶和乔治·隆格(英语:Georg Lunge),并曾短暂担任梅耶的个人助手。毕业后,布伦尼克到俄罗斯为蔗糖厂(从糖用甜菜提炼蔗糖的工厂)工作,其后到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为一所药物批发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又回到波希米亚,在一所蔗糖厂担任化学家。
1884年,布伦尼克到瑞士参军,期间结识了缪勒医生。缪勒医生在澳洲昆士兰盖恩达(英语:Gayndah)执业,刚与家人回到家乡瑞士;他对澳洲予以正面评价,布伦尼克因此决定来当地碰碰运气。于是,在1885年上半年,布伦尼克移居澳洲昆士兰。
布伦尼克对农业化学作出了不少贡献(尤其是在制糖工业方面),被认为是昆士兰史上第一位农业化学家。
布伦尼克刚移居澳洲后,就获一所位于昆士兰布林巴(英语:Bulimba, Queensland)的麦芽提炼厂委任为经理和煮糖人;其后,他又短暂到澳洲城市达尔文的一所蔗糖厂出任管理工作。1887年4月,布伦尼克加入拓殖糖业有限公司(英语:CSR Limited),在一所位于昆士兰城市麦凯附近的蔗糖厂担任经理和化学家,这是他在昆士兰制糖工业的真正事业开始。
供职于拓殖糖业有限公司期间,布伦尼克负责化学分析的工作,例如分析蔗汁的化学成分、计算市售蔗糖的含糖百分比。此外,他还对制糖的工业和农业运作作出了大量科学研究,例如研究如何防治蛴螬(一种危害蔗糖生长的害虫)。
布伦尼克为拓殖糖业有限公司工作了十年。拓殖糖业有限公司相当满意他的表现,曾在1892年向他发放25镑(相当于2020年的2670镑)的奖金。在参与制糖工业的日子里,布伦尼克热衷于参与原创性研究,也表现出此方面的能力,这令他的声誉蒸蒸日上。
1897年(一说1896年),备受敬重的布伦尼克获昆士兰政府任用,成为当地农业及畜牧部(现昆士兰农业、渔业及林业部(英语: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Forestry (Queensland)))的政府农业化学家。在任期间,布伦尼克为昆士兰蔗糖产业的发展作出不少贡献,有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政府也总是会就蔗糖产业的技术问题咨询他。1912年,他获委任为皇家制糖工业委员会(英语:Royal Commission)的技术顾问(英语:Technical advisor)。
在1890年代,昆士兰蔗糖业界不满关于土壤和蔗糖品种的科学研究稀缺,舆论随即出现了兴建糖业试验所的声音。于是,布伦尼克制订了建立糖业试验所的计划,经修订后在1898年付诸实行。计划推行后,他亦曾在一所用于糖业试验的分析实验室担任监管职务。除了建立糖业试验所外,布伦尼克也曾协助制定以化学分析来釐定蔗糖价格的办法,奠定了计划的基础,在此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方案的制订被认为是布伦尼克最重要的成就之一。1899年,他研究了水污染问题,并提出制糖工厂安全排污的方法。他亦在汇报中央蔗糖厂(英语:Central Sugar Mill Ruins)运作一事上作出大量贡献,还在1905分析了24个甘蔗品种的含糖量,这些甘蔗品种栽种在威灵顿角(英语:Wellington Point, Queensland)试验场。
布伦尼克共在政府供职了35年。在担任公职期间,布伦尼克曾与上级起争论,又与另一名负责制糖工业的官员沃尔特·麦克斯韦(Walter Maxwell)产生矛盾。在1901/02财政年度,他因为不满财政预算不足而提出抗议,与农业及畜牧部副部长起了争吵,还差点遭到解雇。昆士兰立法议会(英语:Queensland Legislative Council)为此在1901年11月下旬召开会议,讨论政府部门的预算安排;会议上,多名官员讨论布伦尼克本人的工作表现,期间麦克斯韦批评布伦尼克对所属部门的工作一无所知,但亦有人对布伦尼克持正面评价。会议完结后,布伦尼克保住工作,却成为了麦克斯韦的下属;两人冲突频繁,对布伦尼克整个职业生涯起了负面影响。他也与农业及畜牧部的同工约翰·布朗利·亨德森(John Brownlie Henderson)争执,进而划清界线。
在加入政府之初,布伦尼克曾在加顿农业学院(Gatton Agricultural College)任教化学和相关科目。当时,加顿农业学院设有两座实验室,一座供学生使用,另一座则是布伦尼克专用;他经常留在实验室里,鲜有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布伦尼克宣称,他向学生授业三年,便已经取得显然的成功;但是,时任农业及畜牧部部长却曾表示,布伦尼克从来不会在学院里出现。布伦尼克又与其他教员出现不和,曾向校长提出抗议,最终在1899年12月放弃教学工作、在1900年遭革除教席。于昆士兰立法议会的会议上,官员也讨论了布伦尼克在学院的工作表现。
布伦尼克在1907年担任昆士兰皇家学会(英语:Royal Society of Queensland)副会长,翌年担任会长,在1909年至1914年是学会的司库;他也是澳洲皇家化学学院(英语:Royal Australian Chemical Institute)(成立于1917年,当时未有“皇家”字样)的创会会员。布伦尼克又在1898年获选为皇家学会会士,1905年获选为皇家化学学会(当时名为大不列颠皇家化学学会,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前身之一)会士。
布伦尼克的出版物有些以科学界为对象、有些以农民为对象,精于阐明困难概念。他发表了超过60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题材包括应用化学、土壤研究、动物营养学(英语:Animal nutrition)、植物营养学(英语:Plant nutrition),探讨了昆士兰农业所面对的困难和机遇。此外,布伦尼克撰写了《农场、乳业及日用化学基础课程》(Elementary Lessons on the Chemistry of Farm, Dairy, and Household),最初在1906年连载于《昆士兰农业期刊(英语:Queensland Agricultural Journal)》,后在1912年和1922年以专著(英语:Monograph)形式出版,成为了不少农村学校的教材。
作为受雇于农业部门的农业化学家,布伦尼克的研究范围并不限于制糖工业,而是涵盖了烟草栽培、根除入侵物种花椒梨(英语:Prickly pears in Australia)、土壤分析、防治体外寄生虫、肥料等议题。例如,他曾对不同品种的草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经济效益、以及作为饲料的效用,从而找出哪种草对农民的经济效益最佳。此外,他还草拟了不少关于肥料、人造黄油、牲畜饲料、纯净种子等农业议题的法案。
布伦尼克为人善良而风趣,做事带有热情,其开明思想在他身处的时代显得非比寻常;他经常对上级直言不讳,同事有时会暗地里戏谑模仿,但他实际上备受同事尊敬。布伦尼克信奉基督教圣公宗;他亦是“昆士兰玫瑰十字分会”的成员(玫瑰十字会为基督教神秘教团),分会的成员称他为“兄弟”,并在布伦尼克死后获邀出席其葬礼。
1884年,布伦尼克在瑞士军队的野战炮兵(英语:Field artillery)部队服役,官拜少尉。
1891年12月归化后,布伦尼克加入澳大利亚轻骑兵队(英语:Australian Light Horse)的第2/第14轻骑兵团(英语:2nd/14th Light Horse Regiment)(又称为昆士兰骑马步兵),出任加顿营营长;他对这项军职充满热情。1902年9月,布伦尼克在澳洲总督的批准下退役,官拜上尉。
布伦尼克是家中长子,父亲名为克里斯蒂安·克里斯托夫·布伦尼克(Christian Christoph Brünnich),是一名信义宗牧师、同时是数学家,母亲名为保琳·泰蕾兹(Pauline Therese)。
布伦尼克在1886年4月与凯特·泰瑞(Kate Terry)在女方家中结婚。泰瑞是家中长女,父亲名为詹姆斯·泰瑞(James Terry),生于英格兰泰恩茅斯;她爱好音乐和绘画,在1951年5月离世。两人育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布伦尼克在1931年9月退休,两年后在1933年7月3日因脑血管疾病逝世,终年71岁,葬于图旺公墓;葬礼在翌日下午举行,采用圣公宗仪式,其妻子和儿女的朋友、以及昆士兰玫瑰十字分会的成员均获邀出席。
化学家大卫·里维特(英语:David Rivett)认为,布伦尼克的实验工作绝对可靠,也能作出绝对可靠的判断,对昆士兰应用化学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也为当地农业部门的工作订下了高标准。澳洲报章《汤斯维尔快报(英语:Townsville Bulletin)》认为,布伦尼克为昆士兰制糖工业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化学控制方面),一定会在当地糖业上青史留名。
以下列出布伦尼克所获荣誉头衔的全称及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