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下惠介

✍ dations ◷ 2025-11-26 09:57:09 #1912年出生,1998年逝世,日本导演,滨松市出身人物,每日电影奖最佳导演得主,电影旬报十佳奖最佳日本电影导演得主

木下惠介(日语:木下 惠介,1912年12月5日-1998年12月30日)是一位日本电影导演,本名为木下正吉,出生于静冈县,与黑泽明、小林正树、市川崑并称为四骑士。

木下惠介于1912年12月5日生于日本静冈县滨松市千岁町,家中经营一家食品店。他在幼年时即迷上电影。木下惠介于1930年静冈县立松工业商校毕业后已打算进片场工作,但因父母反对,木下惠介为此一度离家出走。他最后打动父母,同意让他进入电影界。1933年,他加入了松竹蒲田摄影所的技术部,在大导演岛津保次郎的《隔壁的八重妹》中担任摄影助手,后来又在他的《家族会议》中任助理剪接,获岛津赏识,在36年转到导演部,在他的《浅草之灯》、《朱与线》和《哥哥与妹妹》中任助理导演,岛津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演员的处理方法都深深地影响着木下惠介。1939年,他转任师兄吉村公三郎的助理导演,协助后者拍成名作《暖流》,又为他的《五人的兄妹》编写剧本。1940年木下惠介被召入伍到中国参军,但翌年即因患肺积水返国复员。1943年,获松竹的厂长城户四郎提升为导演,拍摄首作《热闹的港口》,改编自菊田一夫的同名作,描写两名骗子怎样被爱情、爱国心和纯真的人情所感化而择善去恶。黑泽明同年也为东宝拍摄处女作《姿三四郎》,但当年的导演新人奖“山中贞雄赏”郤由木下惠介所夺。

影评人舒明在他著作《日本电影风貌》中把木下惠介的导演生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由43年到51年《海的花火》止,九年间拍了十九部作品。这时期的木下,题材十分多样化,有风趣喜剧,包括:《热闹的港口》、《小组干杯》。社会讽刺剧,包括:《破鼓》、《卡门归乡》。社会批判剧,包括:《大曾根家的早晨》、《破戒》。通俗爱情片,有《我心爱的姑娘》、《善魔》等。值得一提的,是《卡门归乡》是日本的第一部彩色电影。“这些电影都流露了木下惠介追求真善美的艺术气质及人道主义精神。”

由1952年的《天真的卡门》开始,到《笛吹川》止,九年中拍了十七部作品。“这时期他除了继承以前多样化的创作风貌外,更在技巧上不断创新,让抒情调子发挥到顶点。”这期间的作品中堪称杰作的有《天真的卡门》、《日本的悲剧》、《女子学园》、《二十四只眼晴》、《卿如野菊花》、《楢山节考》、《笛吹川》等。其中《日本的悲剧》用新闻记录片交替剪接来制造蒙太奇的手法、《女子学园》的迫人剧力和《二十四只眼睛》的感动场面、《卿如野菊花》中“用朦胧的镜头和椭圆形的画框”来处理回忆场面,以至《楢山节考》中电影化了的歌舞伎形式,和《笛吹川》中在黑白胶卷上加进点滴彩色的“水彩式”手法,都教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第三期年份较长、程序也曲折,由1961年到1978年十八年之间只完成了八部影片,中间甚至沉默了八年,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在65年与一直合作无间的松竹意见不合,而离了这家他工作32年的片厂。不过,即使如此,1961年的《永远的人》和64年的《香华》仍成绩斐然,前者写恨写得淋漓尽致,更代表日本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电影奖;后者改编自名女作家有吉佐和子的长篇小说,全长超过200分钟,是同年最卖座的电影。这期间木下惠介在电视界却非常成功。从64年至80年,他在电视台制作的《木下惠介剧场》和《二人世界》等都有十分高的收视率。

木下惠介的晚期作品,由1979年他重投松竹直到1998年逝世止。这期间他只拍了五部电影,力求表现,《冲动杀人,儿子啊》、《父啊!母啊!》和《遗留此在人间》都对社会、战争等问题流露出强烈的关注,胸襟广博,悲天悯人。

《电影旬报》于1986年邀请了四十位作家和影评人推选出松竹公司20部最佳作品,结果木下惠介的作品上榜最多,压倒了小津安二郎。这说明了木下在日本本土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人和不少影评人心目中甚至远超黑泽明,而风格上他也与后者的男性化与豪壮不一样,而倾向温驯的、纯真的女性化色彩,“一个阳刚雄浑之美,一得阴柔纤细之美”,可说是各有千秋。

相关

  • 企业企业是组织众多个人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企业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用法,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
  • 辛克纳吉罗夫·马丁·辛克纳吉(德语:Rolf Martin Zinkernagel,1944年1月6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城市州里恩,瑞士生物学家,澳洲勋章获得者,苏黎世大学实验免疫学教授。1975年自澳洲国立大学(ANU
  • 第六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与我同行《与我同行》(Going My Way)是一部194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个奥斯卡奖。歌影双星Crosby作为主演为其演唱了五首歌曲,影片采取的把圣诗改编成流行歌曲的
  • 法占澎湖1885年澎湖之役属于清法战争一部分,也是台湾战区(西仔反)其中一役。战役为期三日,以1885年3月29日(光绪11年2月13日)法国将领孤拔率领远东舰队炮轰澎湖厅妈宫澳(今马公港)、金龟头、
  • 拉欣·拉赫曼拉欣·拉赫曼(英语:Rashin Rahman,1967年5月23日-),或直称拉赫曼,印度男演员。他曾出演过超过150部电影,其中以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电影最多。在后两种电影中,他亦以艺
  • 梅芙·宾奇梅芙·宾奇·斯内尔(Maeve Binchy Snell,1939年5月28日-2012年7月30日)经常被称为梅芙·宾奇(Maeve Binchy),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专栏作家和演说家,以她对爱尔兰小镇生活和人物
  • 共和十年宪法共和十年宪法是于法国共和十年(1802年)在法国颁布的一部宪法。该宪法修正了共和八年宪法,修改调整了执政府方面的内容,使得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终身第一执政。根据宪法,第一执政的
  • 争斗时争斗时(कलियुग,Kali Yuga)是印度教中四个宇迦循环中的最后一个宇迦,也是目前所在的宇迦。根据印度教描述的宇宙图景,争斗时是继二分时之后的宇迦。其时充满罪恶,人性彻底堕
  • 布尔达纳布尔达纳(Buldana),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Bulda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62979(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62,979人,其中男性32,717人,女性30,262人;0—6岁人口8,216人,其中男4,462人,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