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逊尼派
✍ dations ◷ 2025-04-25 04:50:34 #逊尼派
逊尼派(阿拉伯语: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ʾAhl ūs-Sunnah wa āl-Ǧamāʿah,简称أهل السنة ʾAhl ūs-Sunnah),又译素尼派,原意为遵循圣训者,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称“正统派”,与什叶派对立。一般认为,全世界大约有85至91%穆斯林隶属此派别。632年,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的时候,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半岛。当时穆斯林中有两大势力:一方是注重传统的北方两河流域阿拉伯部落长老和波斯商人,另一方是着重穆罕默德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信众。两河流域阿拉伯部落长老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对伊斯兰教贡献重大,应继承哈里发。在穆斯林社团的早期政治斗争中,由麦加前往麦地那的迁士集团赢得胜利;其代表人物为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尔,他出任第一任哈里发,代表穆罕默德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信众。其后奥马尔(又译欧麦尔)、奥斯曼先后成为第二、第三任哈里发。在第三任哈里发遇刺身亡之后,阿里被推举为第四任哈里发,这导致伊斯兰内部的分化加剧以至内战。支持阿里担任哈里发的穆斯林被称为阿里党人,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并主张为奥斯曼报仇的穆斯林被称为奥斯曼党人。两派之间的战争是伊斯兰的第一次内战,从656年一直持续到661年。661年,阿里被政敌刺死。阿里死后其子哈桑当选哈里发,但被迫让位给政敌穆阿威叶。穆阿威叶创立倭马亚王朝(又译伍麦叶王朝,《旧唐书》中称之为“白衣大食”)。680年穆阿威叶去世,他的儿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阿里的另一个儿子侯赛因(又译胡赛因)拒绝向叶齐德效忠,起兵反抗,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城被倭马亚王朝军队所杀;起义失败后,渐由政治集团演变成宗教派别。683年,分散在各地之信徒再次起事,以阿里第三子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的名义(被拥为伊玛目),由穆赫塔尔领导起事;他们认为在库法的什叶派教徒未尽全力出军,致令侯赛因战死,故击溃库法之什叶派教徒。未几,穆赫塔尔亦战死,起义失败,其追随者形成凯桑派。约700年,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逝世,派内关于马赫迪再世及太平盛世的思想崛起。传系上,主张伊玛目位在侯赛因之后应由他的嫡传后裔继承并由前任伊玛目指定方为合法,因此否认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的继承权。第六任伊玛目开始,伊玛目已成为有阿里血统的什叶派领袖的专门头衔。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家属后代阿里、哈桑、侯赛因等人有权任哈里发的信众被称为“阿里什叶”(“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是“追随、党派”的意思),即后来的什叶派,他们认为其他的哈里发都是篡权者。而认为所有哈里发都是合法的多数的“正统派”即成为“逊尼派”。逊尼派以《古兰经》为其立法的主要根据,但不同于什叶派的《四圣书》,逊尼派以《六大圣训集》为其立法的第二根据,并主张布哈里的“圣训实录”,地位仅次于古兰经。在教法学方面,最终确立艾布·哈尼法、沙斐仪、马立克、伊本·罕百勒所创立的四大教法学派的权威地位,并按其教法执法。在诵经方面,除接受七种诵经方法为合法及正统外,还有不同场合下举行的教仪、祷词及动作。在教义学方面,在与哈瓦利吉派及什叶派的争论中,出现支派。如反对宿命论的盖德里叶派,坚持宿命论的贾卜里派,强调内心信仰并主张“对恶行延缓裁决”的穆尔吉亚派,倡导理性并强调“安拉统一和公正”的穆尔太齐赖派,为正统信仰辩护并贬低理性的艾什尔里派,主张“安拉拟人或具肉身”的属性派等。十一世纪中期,艾什尔里派的教义得到塞尔柱王朝的支持并成为官方信仰,随后由安萨里将其与苏非主义(神秘主义)合一,形成逊尼派的最终教义,对历史上一度争论的问题取得大体统一的意见,承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等四任哈里发均为合法和正统,其德行与他们在位的顺序相称。十八世纪末,逊尼派分化出阿拉伯半岛兴起之瓦哈比派,十九世纪末,出现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现代主义及伊斯兰复兴等思潮及运动,源于库特卜的伊斯兰恐怖主义亦出自逊尼派。一般来说,什叶派比较温和富于变通,伊玛目可以按照时代需要解读可兰经,而逊尼派人数最多,除了主张古兰经一字不可改外还坚持传承,认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应该由选举产生。针对国内什叶派,逊尼派国家态度亦不同,如土耳其采宽容政策,但像沙特阿拉伯及马来西亚等,则采迫害或禁止政策。部分逊尼派国家,如巴基斯坦及印尼等,虽未以国家立场压迫,但针对国内什叶派的暴力行为有逐渐升温的趋势。由于与什叶派之间的武装冲突日亦增加,逊尼派里也出现了少数主张以圣战对抗什叶派或美国的激进份子,例如:盖达组织、塔利班和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但也和其他同为逊尼派的国家及势力理念不合而产生冲突,像是周边阿拉伯国家长年支持反恐战争且否定伊斯兰国及其哈里发的正统性、叙利亚反对派和伊斯兰国之间的冲突等。以逊尼派为背景的伊斯兰恐怖主义针对非穆斯林、叛教者,以及什叶派、苏非主义者等其他穆斯林。
相关
- 姬松茸Agaricus rufotegulis Nauta (1999) Agaricus brasiliensis Wasser, M.Didukh, Amazonas & Stamets (2002) Agaricus blazei Murrill (1945) sensu auct. Agaricus sylvati
- γ链CSF2RB是以下I型细胞因子受体(英语:type I cytokine receptor)的共用亚基:
- 浓缩铀浓缩铀(Enriched Uranium),指经过同位素分离处理后,铀235含量超过天然含量的铀金属,与其相对的是贫化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采用三种分离方式来提高其铀-235的
- 膜蛋白质膜蛋白(英语:membrane protein)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而细胞中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可以与膜以不同形式结合。根据与膜结合强度的不同,膜蛋白可以
- 三苯甲烷三苯甲烷,也称三苯基甲烷,是一种芳香烃,化学式为(C6H5)3CH。这种无色固体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三苯甲烷是许多人工合成染料的基础,这些染料被称为三芳基甲烷染料,其
- 辰辰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六十一个(七划的则为第十五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辰部归于七划部首。辰部只以右方、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詹姆斯·格利姆詹姆斯·吉尔伯特·格利姆(英语:James Gilbert Glimm,1934年3月24日-),美国数学家,美国数学学会前主席,石溪大学杰出教授。
- 手术缝合线手术缝合线是一种医疗器材,用来将受伤或外科手术后的人体组织缝合在一起。一般由一根针附上一定长度的丝状物构成。在千年的历史中,曾开发出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材料的缝合线。数
- 缬沙坦缬沙坦(英语:Valsartan),是一款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该药物使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AT1)受体封闭,血管紧张素Ⅱ血浆浓度升高,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同时抗衡AT1受体的
- 球类游戏球类运动是以球作为基础的运动或游戏。有许多流行的游戏或运动,涉及某些类型的球。这些游戏可从他们的总目标分类,表明一个共同的起源或其基本思路:世界上流行的球类运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