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秒

✍ dations ◷ 2025-11-10 20:01:30 #闰秒
闰秒是在协调世界时(UTC)中增加或减少一秒,使它与平太阳时贴近所做调整。UTC,是透过广播作为民用时的官方时间基础,它使用非常精确的原子钟来维护。要保持UTC与平太阳时的一致性,偶尔需要调整,也就是"跳个"1秒来做调整,就是所谓添加闰秒(请参阅ΔT(英语:ΔT))。闰秒时间现在是由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座标系统服务(IERS)来确认,而在1988年1月1日之前是由国际时间局(BIH)承担这项职责。当要增加正闰秒时,这一秒是增加在第二天的00:00:00之前,效果是延缓UTC第二天的开始。当天23:59:59的下一秒被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负闰秒的话,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但目前还没有负闰秒调整的需求。需要时的日长度必须低于1750-1892年的平均日长度,才会累积足够调整1秒所需要的时间。除了每天4毫秒的波动外,日长度自1700年以来都保持一样。然而,从历史上的日食观测则显示,自公元前700年以来,每个世纪的日长度大约增加1.7毫秒。需要闰秒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平均太阳日(mean solar day)的长度正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加中,另一个原因是原子钟赋予秒固定的时间长度。而当结合时,就已经比当时的太阳时的秒短少了一点点。时间现在是以稳定的原子钟来测量(TAI或国际原子时),而地球自转有着许多的变数。最初,秒是依据地球绕着轴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以平均太阳日的1⁄86400来定义(参见太阳时)。到了20世纪中叶,很明显的,地球自转没有提供足够一致的标准,于是在1956年改以绕太阳轨道公转一年的时间重新定义秒。在1967年,秒又被以物理学的属性再一次重新定义:以铯133的振荡频率来定义秒,并可以用原子钟来测量。但主要由于潮汐加速,太阳日变成每世纪增长1.7毫秒(每世纪2.3ms,但冰河反弹会缩减0.6ms)。全球定位系统服务界面委员会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举行的第47届会议中宣布,他们已经邮寄出停止闰秒的表决案。这项表决的计划是:

相关

  • 精神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精神病学目前是一门医学专科,内容是关
  • 牛乳牛乳,俗称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顾名思义,牛乳是牛的乳汁。在不同国家,牛乳也分有不同的等级,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高钙低脂及脱脂牛乳。美国将牛乳按照脂肪含量分为五类
  • 脑机界面脑机接口(英语: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有时也称作direct neural interface或者brain-machine interface),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连
  • 医女医女是朝鲜王朝职业,负责医治宫廷女性。因为朝鲜王朝受程朱理学影响,故要严设男女之防。宫廷女性生病时,多由医女诊断,再由医官处方,因为医官不能亲自诊断女性。于太宗六年(1406年
  • 加拿大加拿大军队(英语:Canadian Forces;法语:Forces canadiennes;分别简称为“CF”或“FC”)是加拿大各军部队自1968年2月1日起采用的统称。加拿大联邦政府由当日起将陆海空三军合并为
  • 脱氧鸟苷去氧鸟苷(Deoxyguanosine)是一种属于核苷的化合物,与鸟苷相似,但少了一个位于核糖2'位置上的氧原子,因此称为去氧鸟苷。若是在3'位置加上一个磷酸基团,可转变成为去氧鸟苷单磷酸。
  • 许志琴许志琴(1941年8月14日-),原籍重庆,生于上海,中国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973”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
  • 19味觉感受器,类型2,成员19,TAS2R19 是一个人类基因组中TAS2R19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苦味味觉感受器的一员。
  • 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英语:Renal tubular acidosis、英语:RTA)涉及在体内酸的积累酸中毒(acidosis)、起于肾脏未能适当地酸化尿液而造成的医学疾病。当血液通过肾脏的过滤,滤液穿过
  • 病毒体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拥有的包裹病毒体的脂肪泡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话,那么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写成的句子。基因会指导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