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前颗粒

✍ dations ◷ 2025-09-07 22:50:04 #陨石矿物学和岩石学,陨石,陨石矿物,星际物质,核合成,太空尘

太阳前颗粒是起源于太阳形成之前的某个时间里,就在星际空间形成的微小固体物质。陨石学家经常用这个名词来表示起源于一颗恒星的颗粒,也就是 "星际尘埃";他们从陨石中提取这些颗粒进行研究。因为许多的星际尘埃并非来自单独的一颗恒星,而是由更小的太阳前颗粒在星际云物质吸积形成,所以大多数的太阳前颗粒也不是星际尘埃。就逻辑而言,所有的星际尘埃都是太阳前颗粒,但不是所有的太阳前颗粒都是星际尘埃;这种令人困惑的术语在21世纪的陨石学中根深蒂固。陨石学家喜欢夹杂(交替)的使用这些术语,因此最好合并这两者,或者将星际尘埃写成"太阳前星际颗粒"。

太阳前星际尘埃颗粒在太阳前恒星流动和冷却的气体中形成。在每颗太阳前恒星内发生的恒星核合成为每个颗粒提供了不同于我们太阳系和银河系平均,而是该颗母恒星独特的同位素组合物。这些同位素特征是发生在母恒星内部,通常是辨识天体物理核过程的指纹标记,并证明它们的母恒星。

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在原始陨石中的惰性气体氖 和氙具有不寻常的同位素特征(英语:Isotopic signature);包括它们的起源和物质类型都是一个谜。 这些发现是为了计算被捕获的极少量惰性气体同位素相对丰度的目的,透过在质谱仪内蒸发散装陨石的样品所得到的。在20世纪70年代,类似的实验发现了更多被困的氙同位素成分。同位素成分起源的推测被提出来相互竞争,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当时所认知的范畴内提出的,即这些变化都是由最初在均匀状态的太阳气体星云坍缩过程创造的。

20世纪70年代的唐纳德·D·克莱顿(英语:Donald D. Clayton)将星际尘埃引入行星科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解释理论。同时,他否认了陨石学家普遍认同太阳系一开始是均匀热气体的观点。取代的是,他预测在不同类型质量损失的恒星中,能在冷凝中的热体内发现不寻常但可预测的同位素组成。他认为这种颗粒存在于整个星际物质中。克莱顿在1975年的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这一想法描述星际物质,述说其中充满了超新星产生的颗粒,而且这些颗粒富含放射性已经灭绝的氖和氙放射性同位素。 克莱顿定义了几种可能会被发现的太阳前颗粒:来自红巨星的星际尘埃, ,来自超新星(perva)和凝结(densate)首字母的缩写。尽管此一学说得到积极和持续的发展,但直到在陨石内发现这样的颗粒之前,在克莱顿提出此建议的十年内一直没有得到同侪的支持。

陨石体内有星际尘埃的第一个明确证据来自芝加哥的爱德华·安德斯实验室 ,用传统的质谱仪技术发现,在用酸溶解陨石后,预测残留的不溶于酸性碳质残渣中含有的同位素丰度,几乎与红巨星的星际尘埃中的同位素丰度完全吻合。然后,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安德斯的酸不溶性残留物就是星际尘埃。寻找实际的星际尘埃并对其进行记录,是一项困难得多的挑战,不仅需要确定这些颗粒的位置,还要表明它们的同位素与红巨星体内的同位素相匹配。随后,进行了10年的密集实验和搜索,试图分离这些氙同位素载体个别的颗粒。但真正需要的是可以测量星际尘埃中单独颗粒中数量较少原子的新型质谱仪。几个实验室进行了溅射短离子探头的研究,企图用这样的仪器来证明。但当代的离子探头还需要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

在1987年,在相同的这些酸不溶性残留物中,发现陨石的酸不溶性星际钻石颗粒和碳化硅颗粒,而且含有大量的惰性气体。通过改善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量这些颗粒的化学结构,又测到了重大的同位素异常。改进的SIMS实验表明,每个碳化硅颗粒中的硅同位素都不同于太阳系的同位素比率,而是某些红巨星所预期的同位素比率。因此,星际尘埃是在1987年发现的。要测量微小的星际尘埃中结构元素(例如,碳化硅颗粒中的硅)的同位素丰度比率,需要两种困难的技术和科学步骤:1)在陨石压倒性的群体中,定位微米大小的星际尘埃颗粒;2)将SIMS技术发展到足够高的水准,以测量微米大小颗粒内的同位素丰度比率。恩斯特·津纳(英语:Ernst K. Zinner)成为SIMS在微粒领域应用中无可争辩的领导者,为他赢得历史上的赞誉。

太阳前颗粒有不同的类型,到目前为止确认的太阳前颗粒有下列几种矿物:

太阳前颗粒的研究使用到扫描或穿透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瞬变电磁法) 和质谱仪等方法 (惰性气体质谱法、共振电离质谱测定法 (RIMS)、二次离子质谱法 (SIMS, NanoSIMS))。太阳前颗粒中包含的钻石只有几奈米的大小,也因此被称为奈米钻石。虽然它们是第一种被发现的太阳前颗粒,但因为它们是如此的小,因此奈米钻石的研究很困难,相对的对它们的了解也最少。其它的太阳前颗粒大小都在微米的范围,太阳前颗粒代表着是从我们的太阳系之外进入的物质。

对太阳前颗粒的研究提供了核合成和恒星演化的资讯。颗粒标示的快速过程核合成同位素讯息是检验超新星爆炸模型的有用讯息。其它颗粒提供在渐近巨星分支恒星的同位素和物理资讯,它们是制造银河系中难冶炼的轻铁元素和金属的主要来源。因为这些颗粒中的元素是在银河系内不同的时间 (和地点) 制造出来的,搜集一系列的颗粒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在我们太阳系形成之前的星系演化。

随着在核合成上提供的讯息,固体颗粒提供它们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讯息。例如考虑红巨星-它们在银河系中产生大量的碳。它们的大气层是冷到足以进行凝聚过程的场所-造成固体颗粒沉降 (也就是说,多个原子凝聚的元素,像是碳)-大气层。这不像我们太阳的大气层,它是太热而不足以形成更复杂的分子。这些固体物质的碎片,然后被辐射压注入星际介质。因此颗粒携带着讯息向我们提供资讯:(i) 在红巨星大气层冷凝的过程, (ii) 在星际介质中辐射和加热的过程,和(iii)穿越银河系抵达我们的太阳系,携带着元素制造出我们的颗粒的类型。

相关

  • 普里什蒂纳普里什蒂纳(阿尔巴尼亚语:Prishtina/Prishtinë,塞尔维亚语:Приштина/Priština)是科索沃共和国的首都,位于该国东北部。科索沃独立前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为科索沃自治省的
  • 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又名G6PD缺乏症(英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G6PDD) ,俗称蚕豆症。是一种先天代谢缺陷(英语:Inborn errors of carbohydrat
  • 佐米曲普坦佐米曲普坦 (英语:Zolmitriptan)是一种选择性5-HT1激动剂,通过激动颅内血管(包括动静脉吻合处)和三叉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上的5-HT1B/1D受体,引起颅内血管收缩并抑制前炎症神经肽的释
  • 圣人列表这是基督宗教圣人的不完全的列表,依基督徒姓名(若有必要的话以姓名中的姓、地名或定语)的首字母顺序排列。总共有超过10,000名被罗马天主教会列圣(宣圣)的圣人和宣福(beatified)的
  • 空中英语教室空中英语教室文摘杂志社,简称为空中英语教室、空英或空中英语教室教育集团(英语:Studio Classroom)是一家英语杂志社,该杂志社共推出三本专门为华人设计的英语学习类杂志,主要是
  • 中西区 (台湾)坐标:22°59′32″N 120°12′21″E / 22.9922655°N 120.2057351°E / 22.9922655; 120.2057351中西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
  • 台北市立图书馆西门智慧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西门智慧图书馆(Ximen Intelligent Library),又名西门OpenBook智慧图书馆,是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图书馆之一,位于台北捷运西门地下街其中的一区,临近西门站,租用两家店
  • 刺蒴麻属刺蒴麻属(学名:)是椴树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5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
  • 10号州际公路新墨西哥州段10号州际公路(英语:Interstate 10, I-10)形成于1957年,新墨西哥州段全长164.27英里(264.37千米)。公路在新墨西哥州是呈现东西向的。在跨过亚利桑那州与本州州界后,I-10由西至东进
  • 荒野遗孤荒野遗孤(芬兰语:Erämaan Viimeinen)是芬兰交响金属乐团夜愿于2007年12月5日发行的单曲。歌曲乐曲和乐队专辑《Dark Passion Play》中的器乐音乐《Last of the Wilds》相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