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闽南语用词

✍ dations ◷ 2025-05-17 14:59:56 #台湾闽南语用词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汉字结构(合体 ‧ 独体) ‧ 部件俗字 ‧ 异体字 ‧ 多音字 ‧ 通假字 ‧ 假借字隶变 ‧ 隶定 ‧ 古今字 ‧ 生僻字右文说 ‧ 同形异义词陆 ‧ 港 ‧ 台 ‧ 新 ‧  日 ‧ 琉 ‧ 朝 ‧ 越吴语字 ‧  粤语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话字客家话正音正字 ‧ 台湾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 台闽汉字(字 ‧ 词)繁体字 ‧ 简化字汉字简化方案 ‧ 二简字 ‧ 简笔字旧字体 ‧ 新字体 ‧ 扩张新字体 当用汉字 ‧ 常用汉字 ‧ 同音汉字书写规则韩国国字 ‧ 朝鲜汉字 ‧ 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合文 ‧ 女书 ‧ 则天文字 ‧ 闽南借音字 ‧ 注音符号 喃字 ‧ 岱喃字 ‧ 假名(万叶 ‧ 平 ‧ 片) 口诀 ‧ 吏读 ‧ 乡札 ‧ 韩国国字 ‧ 西夏文 方块侗字 ‧ 古壮字 ‧ 僰文 ‧ 傈僳竹书 ‧ 仡佬字音读 ‧ 朝鲜汉字音古汉越语 ‧ 喃音 ‧ 汉越音台湾闽南语用词,是指台湾在经历过外来政权的殖民文化与台湾当地各民族文化混合而产生的闽南语用词。明郑时期起,大量汉族移民自闽粤一带的进入台湾,然而其中又以闽南的泉州府人以及漳州府移民最为多数;而闽粤移民自大陆迁至台湾后,语言与文化逐渐融合,而使得台湾发展出独特的腔调。而台湾闽南语由于外来政权不断更迭,使台湾闽南语在腔调上与原生闽南语有些微差异。 下方整理出台湾闽南语与华语之间有着些微或较大差异词汇与华语字词间的对照,并采用台罗拼音为其标音。

相关

  • 阿米巴变形虫,拉丁文为Amoeba,中文音译为阿米巴,所以也叫做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变形虫或阿米巴虫或称食脑虫(透过感染鼻腔而进入脑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九成)。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仅由一
  • 在化学中,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栏的化学元素称为族(英语:Group,Family)。长式周期表共分成18族,而f区元素的字段(在第3族和第4族之间)没有编号。同一族中的元素(尤其是主族元素)具有相似
  •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英语: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指的是任何涉及到呼吸道部分的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一般会被进一步细分为上呼吸道感染(URI、URTI)或者下呼吸道感染(英语:lower respir
  • 阅读障碍失读症(英语:Dyslexia、reading disorder、alexia),或称阅读障碍,是描述在智力无缺损的状况下,对于阅读和书写文字具有困难的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其他的症状包括难以拼
  • 额骨额骨(Frontal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头之一。位于前额处。它由可分为三部分: 额鳞:大而垂直,在前额。 眶部:环状或水平,对眼眶顶部和鼻腔的形成至关重要。 鼻部:与鼻骨和颌骨的额
  • 维尔纳叶法伐诺伊焰熔法(Verneuil process),又称为火焰合成法,是由法国化学家奥古斯德·维多·路易·伐诺伊所发明史上第一种取得商业成功的合成宝石制造法。伐诺伊焰熔法最主要是用来生产
  • 周边动脉疾病周边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可以称为周边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VD)、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PAOD),或是
  • Fsub2α/sub前列腺素 F2α (在前列腺素的命名中为PGF2α),其药学上称为地诺前列素(INN),它在医学上的用途是作为天然的前列腺素用于引产和堕胎药。 在哺乳动物中,它是由子宫受刺激时产生
  • 四大自由四大自由(英语:The Four Freedoms)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于1941年1月6日星期一阐明的目标。在“四大自由演讲”(准确而言是194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他提出了“世界各
  • 金门金门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由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以来的海峡两岸分治格局,该规划于法定设置阶段而未实施正式管辖。金门县地原属思明县。1914年7月,析思明县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