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是美国人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出版的一本五十页小册子,其中系统论证了北美洲十三个英国殖民地独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003年美国邦诺书店统计,《常识》位居影响美国历史的二十本书的榜首。在问世二百年之后,《常识》才有了中译本。
美国20世纪哲学家悉尼·胡克为《常识》再版的序文中曾言:“潘恩之所以全身心地投入这场美国革命,并不是作为一个美国人、局限在为美国的利益;而是作为一个自由人、一个世界公民,他坚信,他为美国所做的努力,就在为英国、法国以及所有被奴役的地方争自由的努力。”
在《常识》中,潘恩首先列举英王和英国议会的罪恶,论证英国并非殖民地居民的祖国,以此打消殖民地人民对母国英国的忠诚。潘恩指出英国对殖民地的动机“是利益而不是情谊。”英国并非北美的母国,“欧洲,而不是英国,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潘恩又说如果英国是父母,就连豺狼和野蛮人都不如,因为“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蛮人也不同亲属作战。”
其次,《常识》列举了独立带来的种种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好处。潘恩说:“我们由于同英国保持联系而遭到的危害和损失是不胜枚举的。”潘恩表示:“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因为它依附于英国而变成英国政治天平上小小的砝码,它就永远不能置身于纷争之外。”他认为在英国统治底下,只会被英国拉进混乱的欧洲事务之中,对发展中的殖民地的利益和安全皆构成不利影响。并且他认为殖民地独立后将可以自由发展贸易,对经济有好处,因为“一旦英国和任何外国之间爆发战争,北美由于她同不列颠的联系,在贸易上一定会遭到毁灭。”
紧接着,《常识》阐述了自然权利与人民主权思想,提出殖民地独立基于自然权利。潘恩认为人显然有某些根本权利,这些权利先于政府而在,故政府不得违犯。他表示即使最佳状态下的政府也只是必要之恶,最糟的政府则表现令人无法容忍的恶。潘恩所谓“最好”,指最有效率、最低廉而言。此外他认为:“社会产生于我们的需求,政府产生于我们的恶行。”他指出君主制是罪恶之源:“一个普通的城市人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坏蛋更有价值。”反之他支持共和制,认为选民与被选者之间这种频繁互换,自然而然能建立整个共同体利害与共的意识,治者与被治者也自然而然会彼此支持;一个政府的力量,基础就在这种相互支持,而不在毫无意义的国王名义。
最后,《常识》以美洲人为人类承担捍卫自由的神圣使命来激励殖民地人民独立和建立自己的国家,给独立行为赋予崇高感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潘恩以明确的语气声称殖民地人民只有通过武装斗争宣布独立,才能得到他们的权利。他以激动人心的句子说:“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旧世界遍地盛行着压迫、自由到处遭到驱逐。亚洲和非洲早就已经把她逐出,欧洲把她当做异己分子,而英国已经对她下了逐客令。啊!接待这个逃亡者,及时地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常识》的论证可谓情理的结合,达到动之以情,说之以理的境界。一方面以逻辑思维论证英国的罪恶和独立的好处、权利,一方面有用激昂的词句振奋美洲殖民地人民的独立决心。史学家就曾评论《常识》说:“《常识》把国王与议会的权威撕成了碎片。从那以来,除《汤姆叔叔的小屋》之外,在美国再也没有一个出版物曾发生那样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