ハ行转呼

✍ dations ◷ 2025-08-13 02:11:16 #日语,日语音系学,日语历史

ハ行转呼(日语:ハ行転呼はぎょうてんこ )是日语发展史中的一次大的语音流变,指的是语中和语尾的ハ行假名发音向ワ行变化的现象。该流变在平安时代前期便已经开始发生,在镰仓时代普遍化。因通过此流变而读成ワ行发音的音,称作ハ行转呼音。

平安时代初期,ハ行假名的辅音音值是清双唇擦音,而后发生唇音退化的音变,其辅音变化为双唇近音(即ワ行音)。

例如:

由于ハ行转呼的进行,如上例中,本应写作“うへ”却有写作“うゑ”的。反过来讲,作为当时的笔记的一等资料(特别是训点资料)中,可以看到ハ行的假名写法有所摇摆,即说明了当时正是ハ行転呼的进行期。另外,支仓常长的在拉丁语文献中写法是“FAXICVRA”,也能进一步证明,16至17世纪时,日语中仍读作唇音。

另外,词头的ハ行音,除了“フ”以外,后来也因唇音退化现象的发生,变成了不使用唇部发音的清喉擦音。此后,的音从日语中消失,不过近代因导入外来语的需要,又以“ファ”“フィ”“フェ”“フォ”的形式重新出现在日语中。

此外,随着之后ワ行假名的进一步的语音变化,“ヰ”“ヱ”“ヲ”最终同化成ア行的“イ”“エ”“オ”三个,变成如今的样子:

但是,受到以往表记形式习惯的限定,实际上ハ行转呼音往往仍写作ハ行的假名。究其原因,若是沿语音变化随意改换写法的话,可能会造成词语识别上的障碍。“恋(こひ)”在文献中固定写为“こひ”,“思ふ”这样有着活用词尾为“ふ”的连体形或终止形的词也类推之,并没有变成“う”。

以藤原定家所著《下官集》为滥觞之定家仮名遣(日语:定家假名遣)中也是同样。不过使用频率比较低的词,也有以ワ行假名书写的。例如在《仮名文字遣》中所见“鯉(こひ)”不同于“恋(こひ)”而写作“こい”“こゐ”之类。以及《伊势物语》起首有

其中“初冠(うゐかうぶり)”本来作“うひかうぶり”而作“うゐ”。因“うひかうぶり”这个词在这个《伊势物语》的起首之外基本见不到,写作“ゐ”也不会产生识别上的障碍。

进入江户时代后,契冲以语音变化之前的上代和平安时代的写法为正而著《和字正滥抄》,其中表述的所谓契冲仮名遣受到日本国学者之间的支持。最终在明治时代,基于此而成的历史假名遣于学校教育中施行,含有ハ行转呼音的词汇也据历史假名遣区分书写。具体地,尽管ハ行转呼音的发音与ワ行假名无异,却依然写作ハ行假名。不过历史假名遣与实际发音乖离,知识负担比较大。战后,保守派退后,施行了现代假名遣,至此为止由“は”“ひ”“ふ”“へ”“ほ”组成的词中词尾的假名文字也忠实于现代音,分别写作“わ”“い”“う”“え”“お”了。

不过助词的“は”和“へ”并没有根据发音写作“わ”“え”作为假名遣保留下来了,这一点往往是日语初学者的最初几个困难之一。

因为这个现象,可以知道在日语词汇上,语中和语尾含有ハ行假名的词(合成语除外),均为自镰仓时代以来形成的词。有一个例外是“はは(母)”,这个词发音也曾变为“はわ”,后来再次变为“はは”。据考证这是为了维持和“ちち(父)”、ぢぢ(爺)”相对应的“はは(母)”、“ばば(婆)”体系而再次变化。此外作为助词的“は”“へ”为一个单独的词,处于语尾也会转呼,变成ワ行音。

在中古汉语中有音节末尾为塞音,称作入声的声类(事实上为塞音中的唯闭音)。日语汉字音读中,在塞音后面加入元音,因此这些汉字音读都以“フ・ツ・チ・キ・ク”结尾。表记入声字就使用假名“フ”。据考证在此时假名“フ”的辅音还是。随后音值变成,再接下来因ハ行转呼的缘故,发音变得与假名“ウ”相同。不过“フ”在清音之前没有插入元音,留下了和原本入声音相近的音,表示成促音。

但是,后来即使在清音之前也出现了词尾为“ウ”的情况。比如汉字合(ゴフ・コフ),原本有如合体(ガッタイ)、合戦(カッセン)这样的发音,而在合成(ゴウセイ)这种词中即使在清音之前,发音末尾也变成了“ウ”。还有,使用汉字甲(カフ)的词“甲子”有“コウシ”和“カッシ”两种读音。

相反的,不在清音之前,有时也没有“ウ”,而使用“ツ”。比如说,“立(リフ)”也有像建立(コンリュウ)这样的词一样向“ウ”变化的词汇体系,但大部分词汇都像設立(セツリツ)、立案(リツアン)那样,使用促音“ツ”。正因此,也有像“押(アフ→オウ)”和“圧(アフ→アツ)”那样原本同音的词后来变成不同音的情况。甚至还有像雑(ザフ)那样“ゾウ”和“ザツ”两种发音并立存在的情况:雑巾和雑菌俩词虽然其后半部分发音都是「キン」,但是前半部分发音并不同。

此外,在现代日语使用者的口中,发生了像单词“十回”不读“ジッカイ”而读成“ジュッカイ”这样的情况。这是原本的清音之前为促音这一规则,和加入“ウ”的变化两者混在一起的结果。

相关

  • 撒马利亚派撒马利亚人(希伯来语: שומרונים‬‎,Shomronim,字面意思为“《妥拉》的守护者”;阿拉伯语:السامريون‎,Sāmeriyyūn),生活在黎凡特的族群,是以色列人的一个旁支。撒
  • 格陵兰语格陵兰语(Kalaallisut)是因纽特语的一种,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主要在格陵兰西部流通,与其他因纽特语以及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其他原住民语言相近。格陵兰有3种因纽特语言:其中K
  • 小笠原诸岛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小笠原群岛(日语:小笠原諸島),又名波宁群岛(英语:Bonin Islands),是日本在西太平洋的一个群岛,位于东京以南1,000多公里
  • 犹太人居住区犹太区又犹太人区(Jewish quarter),历史上又称为ghetto(也意译为隔都或隔坨区),是指中世纪和近代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市区中因社会、政治或经济等因素而被划分出来作为犹太人居住的地
  • 奥多亚塞奥多亚塞(Odoacer,亦作Odovacar;435年-493年)是意大利的第一个日耳曼蛮族国王(476年~493年在位)。奥多亚塞早年参加罗马军队。475年他率众反叛篡夺者欧瑞斯特。476年被军队拥为王。
  • 1868年夏威夷地震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中时区时间(UTC±0)为准。1868年夏威夷地震是指1868年4月2日2时24分左右发生于夏威夷王国夏威夷岛的强烈地震。是次地震的地震规模为Mfa 7.9级,最
  • 提力斯托马斯·罗兰·“汤姆”·蒂利斯(英语:Thomas Roland "Thom" Tillis;1960年10月30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自2015年成为北卡罗莱纳州联邦参议院议员。此前他曾是北卡罗来纳
  • 朱诺 (电影)《朱诺》(英语:)是一部由美国/加拿大合拍的2007年电影,该片由杰森·雷特曼执导,迪亚波罗·科蒂编剧,埃伦·佩奇出演女主角朱诺(Juno),一位还在念高中但却意外怀孕的少女。其他几位主
  • 伊朗国徽伊朗国徽由当时的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在1980年5月9日核准。由两个词语:安拉和清真言中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组成。前者简化为一个叠音符号,后者以四面新月和剑的形式呈现。整
  • 关东都督府关东都督府是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后,所成立的军政机构。其前身关东总督府于1905年10月18日成立于辽阳,1906年9月1日改称关东都督府,迁至旅顺。都督由陆军大将或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