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伊特号轻巡洋舰

✍ dations ◷ 2025-09-14 22:02:59 #德·鲁伊特号轻巡洋舰

6座雅洛锅炉

10座44毫米博福斯防空炮

8座12.7毫米勃朗宁机枪

甲板:30mm

主炮:30mm

德·鲁伊特号轻巡洋舰 (荷兰语:Hr. Ms. De Ruyter) 是荷兰皇家海军的一艘轻型巡洋舰。由于财政问题和和平主义运动,该舰最初被设计为排水量5,100吨的小型战船。在设计阶段的后期,该舰增加了一个额外的炮塔并加强了装甲。该舰是荷兰海军第七艘以海军上将米希尔·德·鲁伊特命名的舰艇。

德·鲁伊特号于1933年9月16日在斯希丹的Wilton-Fijenoord造船厂安放龙骨,并于1936年10月3日正式进入战斗序列。该舰最终于1942年在爪哇海海战中被日军击沉。

德·鲁伊特号是在大萧条时期设计的,大萧条时期不仅是经济萧条时期,也是和平主义在荷兰广泛传播的时期。由于这些原因,该舰最初被称为(舰队领袖)而不是巡洋舰,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也在尽一切努力削减成本。

该舰的任务是与现有的两艘爪哇级巡洋舰一同防御荷属东印度群岛;这个想法是,如果有三艘巡洋舰,即使必须修理一艘,也总有两艘可用。

然而,由于设计中的成本削减政策,德·鲁伊特号不能完全胜任她的任务。她的主炮(150毫米炮)与当时的其他轻巡洋舰相比之下明显火力不足,该舰的装甲也不足,并且缺乏远程高射炮。然而,她的火控系统非常出色。

二战期间,德·鲁伊特号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多次执行任务,试图抵御日本的入侵,但徒劳无功。该舰在1942年2月4日的巴厘岛海海战中被日军空袭,但损坏并不严重。2月18日,该舰参加了巴塘海峡海战。

在2月27日的爪哇海海战中,德·鲁伊特号是荷兰海军少将卡雷尔·多尔曼(Karel Doorman)的旗舰。27日晚,在爪哇岛北部海岸附近,美英荷澳司令部的联合舰队被日本海军重巡洋舰那智号和羽黑号突袭。在荷兰巡洋舰爪哇号被鱼雷击沉数分钟后,德·鲁伊特号在23点40分左右被羽黑号发射的93型鱼雷击中并起火,鱼雷还破坏了该舰的电气系统,使船员无法扑灭火灾。德·鲁伊特号于次日凌晨2点30分左右沉没,包括多尔曼海军少将在内的357人随该舰沉入海底。

德·鲁伊特号残骸于2002年12月1日被专业沉船潜水员发现,并被宣布为战争坟墓,船上的两个钟被打捞上岸,其中一个被运往海牙。爪哇号的残骸也在同一天被潜水员发现。

2016年,人们发现德·鲁伊特号大部分残骸已经从海床上消失,但残骸在海底留下的印记仍然存在。100多艘各国舰艇和潜艇在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周边海域沉没;许多被指定为战争坟墓。众所周知,这些残骸被非法打捞,通常使用炸药。2017年2月,一份报告确认了有三艘沉船被非法打捞,其中就包括德·鲁伊特号。

相关

  • 南特敕令南特敕令(法语:Édit de Nantes),又称为南特诏令、南特诏书、南特诏谕,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1598年4月13日签署颁布的一条敕令。这条敕令承认了法国国内结盟宗(又称胡格诺派、雨格诺
  • 王育竹王育竹(1932年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量子光学专家。生于河北正定。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60年苏联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
  • 克特勒沃尔夫冈·克特勒(德语:Wolfgang Ketterle,1957年10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他的研究专注在冷原子的捕捉,以使这些原子接近绝对零度。在1995年时,他所领
  • 电脑系统计算机系统涵盖广泛,包括了以下领域:计算机系统可划分为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两大类。
  •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英语:Forest ecology)是指以森林生态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者将森林视为一个生物群落,其中包含天然林地内的所有生物(英语:Biotic component)(如植物、动物、微生物
  • 线蛱蝶亚科共有4个族和3个属,详见正文。线蛱蝶亚科(学名:)是蛱蝶科中的一个亚科。物种繁多,有些飞行极快速,又有些喜爱滑翔飞行。有些物种花纹粗大,会跨越前后翅,一些品种的翅膀底面色泽深沉,形
  • 希腊国希腊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Πολιτεία,)(英语: Greek State)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及意大利占领希腊后,在希腊建立的傀儡国家的正式名称。希腊国分为德国及意大利占领区。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普陀区的一个图书馆,建于1957年1月1日,当时地址位于西康路1072号。1966年10月,普陀区图书馆搬迁至江宁路1005号。1987年12月21日,位于
  • 脉冲位置调制脉冲位置调制(英语:Pulse-position modulation,PPM)是一种调制信号的方法,假如现在有个比特的信号,此种方法会将这M个比特的资料借由传递一个脉冲,此脉冲有2M不同的可能(借由将原资
  • 木原均木原均(1893年10月21日-1986年7月27日),是日本遗传学家,以小麦遗传研究闻名。木原均于1893年10月2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毕业于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1927年至1956年任京都大学农学部教授,1955年至1969年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教授,1942年到1984年任木原生物研究所教授。他被选为日本学院的成员。自1983年起,日本遗传学会(GSJ)将木原奖颁授给在遗传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研究人员,以纪念木原均他以小麦为主的研究在全球为遗传学和演化的贡献。 1985年,横滨木原生命科学发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