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布朗·杜兰德

✍ dations ◷ 2025-09-12 11:33:20 #阿什·布朗·杜兰德

阿什·布朗·杜兰德(英语:Asher Brown Durand) (1796年8月21日–1886年9月17日)是哈德逊河派的美国画家。

杜兰德出生在新泽西州的梅普尔伍德(当时叫杰弗逊村),并最终死在那里。他在11个孩子中排行第八。父亲是一名钟表匠和银器匠。

杜兰德在1812年到1817年期间曾是雕刻学徒,后来与公司所有者查尔斯·库辛·莱特(Charles Cushing Wright,1796 – 1854)建立了合作关系,莱特要求他管理公司的纽约办事处。他在1823年为约翰·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雕刻《独立宣言》 ,奠定了杜兰德作为美国当时最杰出的雕刻师之一的名望。杜兰德在1825年协助创办了纽约绘画协会,该协会后来成为国家设计学院;杜兰德于1845年至1861年期间担任协会主席。

阿什·杜兰德在钞票上的雕刻被用作美国第一批邮票的肖像,即1847年系列邮票。他与他哥哥赛勒斯·杜兰德(1787-1868)还一起雕刻了一些随后于1851年发行的邮票。

杜兰德在赞助人鲁曼·里德(Luman Reed)的鼓励下,其主要兴趣于1830年左右由雕刻转向油画。在1837年,他陪朋友托马斯·科尔到阿迪朗达克山脉的舒伦湖(Schroon Lake)写生,不久后他开始专注于风景画。他在卡兹奇山、阿迪朗达克山脉和新罕布夏州的白山山脉写生度过了几个夏天,画了几百张素描和油画速写,这些作品后来被收录进了完成的学院作品集,帮助定义了哈德逊河派。

杜兰德因其对树木、岩石和树叶的描绘格外细致而闻名于世。他提倡尽可能从大自然中直接画出现实。杜兰德写道,“让‘艺术家’小心翼翼地接受‘大自然’呈现给他的任何东西,直到他在某种程度上与大自然的无限性建立亲密关系...永远不要让艺术家故意背离真理,亵渎大自然的神圣。”

像其他哈德逊河学校的艺术家一样,杜兰德也相信大自然是上帝不可言喻的体现。他在19世纪中期的纽约艺术期刊《蜡笔》(The Crayon)上发表的文章《关于风景画的信》(Letters on Landscape Painting)中表达了这种观点和他对艺术的总体看法。杜兰德写道: “风景艺术的真正领域是在可视的创作中再现上帝作品... ...”

杜兰德以他1849年的画作《纯真》 (Kindred Spirits)而闻名,这幅风景画画出了位于卡兹奇山脉的哈德逊河学校艺术家托马斯·科尔和诗人威廉·卡伦·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这幅画是为了致敬在1848年去世的科尔,也是送给布莱恩特的礼物。布莱恩特的女儿朱莉娅在 1904 年将这幅画捐赠给纽约公共图书馆,在2005年5月的一次拍卖中,图书馆透过苏富比拍卖行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爱丽丝·沃尔顿(此次拍卖是以密封、先出价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实际拍卖价格并不清楚)。然而,3500万美元的价格是当时美国画作所拍出的最高价格。

杜兰德的另一幅画是《进步》( Progress )(1853 年),由一位铁路公司主管委托。这幅风景画描绘的是美国的进步,从左边的自然状态(美洲原住民观望处)到右边的道路、电报线、运河、仓库、铁路和汽船。2018年12月,一名匿名捐赠者以约4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幅作品,并将其捐赠给了弗吉尼亚美术馆。

时隔35年多,布鲁克林博物馆2007 年期间首次专门为这位画家举办专题展览,展出了杜兰德近60件作品。该展览名为“纯真 :阿什·B·杜兰德和美国风景”,于2007年3月30日至7月29日展出。杜兰德被安葬在纽约布鲁克林的绿荫公墓。

1823
《独立宣言》(版画)

1835 《亚莉阿德妮》

1837
《风暴聚集》(Gathering Storm)

1845年
《安德烈少校被捕》(The Capture of Major Andre)

1845年
《山毛榉》 (The Beeches)

1846年 《猎人》(The Hunter)

1847年
《印第安人的晚祷》(The Indian's Vespers)

1849
《自然研究,树木,纽堡,纽约》(Nature Study Trees Newburgh New York)

1850卡茨基尔山风景》(Kaaterskill Landscape),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1850
《死亡冥想》(Thanatopsis)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853年
《进步》( Progress ),维吉尼亚美术馆

1859
《卡兹奇山》(The Catskills),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1859
《景观》(Landscape),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1860
《洛基悬崖》(Rocky Cliff),雷诺达故居美国艺术博物馆

1865
《夏日午后》(Summer Afternoon),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相关

  • 水泡水泡(英语:Blister),或称水疱,是皮肤表层聚积一小包体液的现象,体液可以是淋巴液、血清、血浆、血液、脓等,通常是由于摩擦、灼伤、冻伤、化学品接触、感染引起的。水泡内通常为清
  • 原曹洞宗大本山台湾别院钟楼坐标:25°02′22″N 121°31′19″E / 25.03937°N 121.521889°E / 25.03937; 121.521889曹洞宗大本山台湾别院钟楼,为台湾台北市市定古迹,状似城门,为东和禅寺的入口。钟楼位
  • 2011年3月香港 此章节的时间以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保安局局长李少光表示,截至今日下午六时,主要是涉及港人与在日本的亲友暂时失去联络,另外,亦有个案提出要求提前返港,其中60人透过入境处
  • 盛京五部盛京五部,清朝的政治机构。清朝曾定都盛京,入关后迁都北京,盛京则保留了陪都的地位。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盛京礼部,次年(1659年)设户部、工部,康熙三年(1664年)设刑部,三十年(1691年)设兵
  • 初英山初英山,又名初音山,位于台湾花莲县吉安乡福兴村与秀林乡铜门村交界处,峰顶海拔905米,为台湾小百岳之一。该山峰地处吉安溪与花莲溪支流木瓜溪的分水岭上,立有二等三角点1214号。
  • 奴隶解放奴隶解放是指奴隶主自愿将奴隶释放以使其自由的行为。奴隶解放是奴隶制度里面经常有的一个元素,甚至可能任何奴隶制度都有,而不是对奴隶制度的一种拒绝。希腊的奴隶在被解放后一般都会成为外人。他们成为外国居民,但却不能成为他们居住地的公民,因此他们获得的自由并不是完全的自由。
  • 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日(英语:International Day For Monuments and Sites),也被称为世界遗产日(World Heritage Day),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活动,并在每年4月18日在世界各地举行种类甚多且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参观古迹和遗址、会议、圆桌会议和报纸文章。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例如2017年的主题为“永续旅游”的相关议题。国际古迹遗址日由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1982年4月18日提议,并于1983年由教科文组织的大会批准。其目的是促进认识
  • V形褶皱V形褶皱(英语:Chevron (geology))是一种褶皱结构,具有上下一致重复的折叠层,具有直的褶皱翼和成锐角的褶皱背脊。 若发育良好,这些褶皱两翼形成 V 形状相交。 其相交角度通常为 60 度或更小。 它们是受压缩应力而造成。 构成V形褶皱的岩层通常是由交替不同强度的岩层组成。例如浊积岩的组成,一般以交替的高强度砂岩和低强度页岩组成。褶皱的延续是不受几何限制。 若有适当的地层,V形褶皱就可由压缩应力造成 。在压缩应力下,地质岩石层以褶皱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耗散。在不受约束情况下,褶皱以最小弯曲来
  • 孙时芳孙时芳(1564年-1647年),字中宇,绍兴山阴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最初孙时芳获荐举为广东盐课提举,天启改任唐王府长史。当时时唐王朱硕熿年老,世孙朱聿键尚未请封,他就向朱硕熿三次上启让朱聿键于玉牒正名,最后成功,朱聿键也袭封唐王。之后朱聿键派人召来孙时芳,但他却请求辞官;到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陷南京,朱聿键在福建即帝位是为隆武帝,其时再次起用他,八十二岁的他吩咐家人整理行装至福京谒见隆武帝。隆武帝看到他很高兴,点蜡烛迎接他,和他追述往事,并对内阁辅臣说:“以前孙时芳是朝廷的臣子,现在他则
  • 阿尔弗雷德·普罗布斯特阿尔弗雷德·普罗布斯特(德语:Alfred Probst,1894年-1958年4月),瑞士男子赛艇运动员。他曾代表瑞士参加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艇比赛,获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