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太平洋飓风季

✍ dations ◷ 2025-08-13 05:17:34 #2019年太平洋飓风季,太平洋飓风季,2019年气象

2019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19年6月开始。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台风,并被列入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在东、中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分别是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英语:NHC)及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英语:CPHC)命名,国际编号分别为xxE或xxC。更多关于东、中太平洋的飓风,请参见太平洋飓风季。

2019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一个气旋生成于2019年6月26日的飓风阿尔文(Alvin)。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6月23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6月26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1E。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阿尔文”(Alvin)。

6月28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29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6月28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E。

6月30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芭芭拉”(Barbara)。

7月2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7月4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7月5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6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性低气压。

7月7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7月3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7月6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科斯梅”(Cosme)。

7月8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性低气压。

7月9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7月15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E。

7月22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5E。

7月23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达利拉”(Dalila)。

7月24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性低气压。

7月25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7月26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E。

7月27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6E。

7月2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埃里克”(Erick)。

7月30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埃里克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7月31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8月1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8月2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4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5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7月26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E。

7月28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7E。

7月29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弗洛茜”(Flossie)。

7月3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3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弗洛茜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热带风暴发报。

8月5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6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8月2日凌晨,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E。

8月3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8E。

8月4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吉尔”(Gil)。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5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8月9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8月12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9E。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亨丽埃特”(Henriette)。

8月13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8月16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8月21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10E。

8月22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伊沃”(Ivo)。

8月25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31日下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E。

9月1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茱丽叶”(Juliette)。

9月3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9月4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E,不久后,国家飓风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更于30分钟后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2E。当晚,12E进入中太平洋海域,因此改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接续发报。

9月6日上午5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阿科尼”(Akoni)。同日晚间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10日下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9月12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13E。

9月13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基科”(Kiko)。

9月15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9月16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9月17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1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25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9月16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9月17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洛雷娜”(Lorena)。

9月19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20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一级飓风。

9月22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9月16日下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E。

9月17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14E。

9月1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马里奥”(Mario)。

9月22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4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7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E。

9月28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其为一潜在热带气旋,并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6E。

9月29日凌晨(当地时间9月28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纳尔达”(Narda)。

9月30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降格为热带低气压。稍晚,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10月12日傍晚,一个低压在夏威夷西方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C。晚间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评定为一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1C,并于一小时后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艾玛”(Ema)。

10月14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性低气压。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10月17日上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E。

10月1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18E。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奥克塔夫”(Octave)。

10月19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10月20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10月19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10月20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19E。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普里西拉”(Priscilla)。

10月2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11月13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11月15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20E。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雷蒙德”(Raymond)。

11月17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间1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除了被国家飓风中心和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7月12日凌晨,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E。

7月13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4E。

7月14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10月14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E。

10月16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其为一潜在热带气旋,并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7E。

10月17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11月15日下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E。

11月16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21E。

11月19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下面的名字将被用于于2019年在东北太平洋形成而又被命名的风暴。如果有退役名称的话,将由世界气象组织在2020年春天宣布。在这个名单中未退役的名字将在2025年的风季中再次使用。黑色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黑色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未使用之名字则以灰色字体表示。

下列名称将用于2019年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风暴。

以下图表显示了2019年太平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登陆资料(如有)。在括号内的死亡人数属于非直接,但仍与风暴有关的死亡。所有破坏及死亡数字都包括风暴在扰动及温带气旋阶段时的资料。


相关

  •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英语:Ribavirin,俗称病毒唑),是一种抗病毒药,属合成核苷类药,1970年由ICN制药公司Joseph T. Witkowski合成。对许多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尚不清楚。美国食品药物
  • 生物浓缩性生物浓缩性,因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大量合成各种化学物质应用在生活上,在经过使用之后,其中之化学毒性进入环境当中,在经过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逐渐累积体内中的
  • 识字识字(英语:literacy),有时称为读写能力,是指人阅读和书写文字的基本能力。一般是指读书和写字的能力水准到达可以沟通的能力。不识字的人称为文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识
  • 皮肤系统外皮系统包覆在生物体的表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分界,并且保护生物体免受外来物的侵犯。以单细胞生物而言,外皮即是细胞膜及黏附在胞膜外的分泌物,然而,细菌则有细胞壁来维持细
  • 义肢假体或假肢(英语:Prosthesis 或 Prosthetic implant)指人造肢体,用来取代肢体的功能障碍(不论暂时性或永久性),或是用来掩饰肢体伤残。与义体(如义乳、假鼻子、假发、假牙)最大的不同
  • 1980年1980年美国人口普查(英语:1980 United States Census)是美国历史上第20次全国人口普查,确定了美国的常住人口为226,545,805人,相比1970年美国人口普查,同比增长为11.4%。1980年美
  • 释尊释迦牟尼(梵语: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公元前623/563/480年—公元前543/483/400年,巴利语:Siddhāttha Gotama;梵语:सिद्धा
  • 英国医学总会医学总会(英语:General Medical Council,缩写作 GMC)是英国一个收费的注册慈善团体,根据《1858年医学法令》成立,拥有法定义务管有英国执业医生的登记名册。医学总会也负责管制英
  • 山原猫山原猫(学名:Leopardus jacobita),又名南美山猫或安第斯山猫,是一种细小的野生猫科。它们是传统上两种没有亚种的猫科之一。它们的数量估计少于2500只,但却只有有限的保育工作。山
  • 亚氯酸亚氯酸是氯(III)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2,是一种弱酸,但在酸性溶液中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纯亚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盐酸、氯酸和二氧化氯,但生成的盐类——亚氯酸盐相对稳定,亚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