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

✍ dations ◷ 2025-04-04 11:07:32 #苦味
苦(英语:Bitterness)是味觉的一种,食物中黄连、苦瓜是苦味的。苦是味觉中最敏锐的一种,经常被形容为一种令人无法入口、不舒服的感觉。人类先天抗拒苦味,但可以经由后天的学习过程,来学会接受某些苦味。苦也被引伸为一种情绪反应,“辛苦”、“苦况”等指难以忍受的景况、纳闷的感觉,即是痛苦。苦是味觉的一种。苦味不是由单纯的某一类化学物质所引起,但会造成苦味的几乎是有机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含氮的长链有机化合物,二是生物碱。其中生物碱常被医学上用作药物,例如奎宁(Quinine)、番木鳖碱(Strychnine)、尼古丁、咖啡因、藜芦素、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古柯碱、吗啡等。有些物质,例如糖精(Saccharin),尝起来先有一点甜味,后来却转变为苦味,因此受到部分人的排斥。当味道太苦时,通常会使人或动物排斥这种食物。许多致命的植物所含的毒素属于生物碱,会引起强烈的苦味。因此,苦味无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保护生命的角色。以奎宁来说,引起苦味的最低浓度是0.000008M,因此人类对苦味味觉特别敏感,苦味的阈值如此低,在保护作用上是很重要。苦是药物的五味之一。苦是药物的六味之一。药物来源于五元,即土、水、火、风、空。土是药物生长的本源,水是药物生长的汁液,火是药物生长的热源,风是药物生长的动力,空是药物生长的空间,五大元素缺其一则药物无法生长。由于五大元素的成分多寡不同,而产生了药物的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其中,水与风偏盛则生出苦味药,例如山豆根、秦艽、唐古特乌头、兔耳草、小檗皮、獐牙菜等。一般而言,具有苦味的药物,其功能有开胃、驱虫、止渴、清热、解毒、开窍、收敛等作用,主要医治食欲不振、虫病、口干烦渴、中毒、痳疯病、晕眩、瘟病、呕吐、赤巴病、乳房炎症、声音嘶哑等。服用过量则会诱发体倦无力、隆病、培根病等。药物服后,与胃火相遇,会被三种胃火依次消化。首先被能碎培根磨碎,其次被能化赤巴消化,最后被伴火隆分离为精华与糟粕。其中,苦味、辛味、涩味的药物在后期消化后,转化为苦味,而能医治培根病与赤巴病。

相关

  • 君士坦丁赠礼君士坦丁献土(拉丁语:Donatio Constantini),是一份伪造的罗马皇帝法令,内容是公元315年3月30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签署谕令,将罗马一带的土地赠送给教宗。一般认为这份文件于8世
  •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英语:peroxisome)是一种被称为酶体(英语:Microbody)的细胞器,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它们参与非常长链脂肪酸(英语: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支链脂肪酸(英语:Branc
  • 别构位点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源自希腊语allos——“其他”、stereos——“固态(物体)”)又称变构调节、异构调节或是异位调节,是酶活性调节的一种机制,也称为变构调节。其原理
  • 丹吉尔丹吉尔(柏柏尔语:ⵜⴰⵏⵊⴰ;阿拉伯语:طنچة‎;转写:Tanja;西班牙语:Tánger;法语:Tanger),又译坦几亚,是北非国家摩洛哥北部的一个滨海城市,在直布罗陀海峡西面的入口,与大西洋及地中
  • 肌小节肌小节(英语:sarcomere,即肌节、肌原纤维节)是肌原纤维(英语:myofibril)的基本单位。肌节由三种不同肌丝系统组成。二头肌的一个肌细胞可以有100000个肌节。平滑肌的肌原纤维不排列
  • 过氧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英语:peroxisome)是一种被称为酶体(英语:Microbody)的细胞器,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它们参与非常长链脂肪酸(英语: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支链脂肪酸(英语:Branc
  • 根本分裂在佛教史中,根本分裂是指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教派分裂。在佛教研究中,此前的阶段,通常被称为原始佛教、根本佛教或初期佛教;此后佛教进一步分化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传
  • 华氏911《华氏911》(英语:Fahrenheit 9/11),美国导演麦可·摩尔于2004年拍摄的纪录片。影片从批判的角度描述了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希、反恐战争和对新媒体的控制,也是美国票房记录最
  • 可宁卫可宁卫股份有限公司(Cleanaway Company Limited),通称可宁卫或可宁卫集团。是位在南台湾高雄市的一绿色环保企业,经营一般废弃物、一般事业废弃物以及有害事业废弃物等一站式清
  • 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1968年创校 2003年改制为专科学校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是一间位于台湾高雄市美浓区的护理专科学校,曾有4个学科。已于2018年8月1日停止招生。公车(高雄市公车):高美医专: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