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犬

✍ dations ◷ 2025-10-23 03:10:35 #IUCN易危物种,澳大利亚哺乳类

澳洲野犬(学名:)或丁格犬(英语:dingo)是一群史前已经野化的犬,是狼的次级亚种,可能源自伊朗狼(),尽管叫做澳洲野犬,但其分布并不限于澳大利亚,也不是澳大利亚的原生物种。

澳洲野犬生活在澳洲各处,可居住在草地、沙漠、森林甚至湿地里。

考古证据显示澳洲野犬至少在3,500年前,就随着来自亚洲的南岛民族来到澳洲,然后从此在澳洲独自演化下去,直到十八世纪欧洲人带着狗进入澳洲为止。欧洲来的博物学家听到当地人描述澳洲野犬的长相后,认为它们是一种新的犬科动物,给了它这个学名。至于被人类驯化的狗,学名则叫做 ,一看就知道是一种狼的亚种(狼的学名是)。

不过科学家对澳洲野犬在生物学上的定位一直有意见,因为始终没有找到早期的实体样本,当初光靠几张画像跟口述外观定下的学名,很难说就是正确反映了它的出身。目前科学家最为普遍接受的澳洲野犬学名是,认为它们是从亚洲狼演化而成的一个亚种;最近的研究则指出澳洲野犬、狗跟狼,全都是源自同一遥远先祖的表亲。

不过长年研究野生澳洲野犬的雪梨大学野生动物学家马休•克罗瑟 (Mathew Crowther) ,对这样的分类法并不满意。他认为从澳洲野犬直立的耳朵、浓密多毛的尾巴、以及可以回头狂吠的颈子研判,澳洲野犬应当视为一种澳洲特有的独特物种。然而由于这三百年来,澳洲野犬跟欧洲移民带来的狗交配,现在很难分辨出纯正跟混血的澳洲野犬。

澳洲野犬是一个从未被彻底驯养的狗种。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在偏远的地方,与世隔离,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类较少干预。它们没有距离相等的牙齿,也没有缩短了的吻突,这些特征可以把其他狗及其祖先伊朗狼区别过来。与狼一样,雌性澳洲野犬每年只有一次繁殖期。

已知最早的澳洲野犬颅骨在越南发现约有5500年的历史,在东南亚其他区域有发现澳洲野犬的化石自5000到2500年之久,而澳洲最早的纪录是在3500年前。

澳洲野犬的起源始终无法确定,但应跟西南亚的狼只有关,并可能崛起于人类开始发展农业的同时。现代的看法认为现代的狗是由数支在不同时期和地区驯养的狼的混种,现代的澳洲野犬应是一种早期驯养的相当纯血统的狗品种后裔。在以色列发现14000年之久的类似澳洲野犬的骨骸,在美洲发现9000年的骨骸是人狼共生关系的证据,当东迁时半驯的犬只伴随他们,在美国东南发现的卡罗莱纳犬类似澳洲野犬,并拥有其他犬种没有的共同基因特征。

相关

  • 风扇风扇,日本和韩国称为扇风机,现代风扇以电为能源,故又称电风扇,简称电扇,台语称为电风。风扇是一种通过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机械,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空气流通。电风
  • 指令集指令集架构(英语: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缩写为ISA),又称指令集或指令集体系,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与程序设计有关的部分,包含了基本数据类型,指令集,寄存器,寻址模式,存储体系,中
  • 台中医院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简称台中医院)是一所位于台湾台中市的卫生福利部所属医院。创设于1895年,前身为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台中病院”。是台湾中部唯一的结核病专属医院。坐标:24
  • 差别接触理论差别接触理论(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又称异质接触理论、异质交往理论)是犯罪学理论之一,由美国犯罪学家爱德文·苏哲兰于1939年的《犯罪学原理》(三版)中首次提出;Suthe
  • 祭品祭品,又称供品、供物、祭物,是指祭祀仪式中用作供奉祭祀对象的物品,祭祀仪式当中祭品为不可或缺之物 ,祭品也表达了人们的虔诚。
  • 凯瑟琳公主布拉干萨的凯瑟琳(英语:Catherine of Braganza;葡萄牙语:Catarina de Bragança;1638年11月25日—1705年12月31日),1662年至1685年的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王后,丈夫为查理二世。夫
  • 大嶝岛大嶝岛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东南部的海岛,面积约13平方公里。行政上现属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大嶝岛与小嶝岛、角屿组成嶝岛群岛。该群岛原为金门县大嶝
  • 狞猫属Felis caracal狞猫(学名:Caracal caracal、caracal)是一种领域性非常强的猫科动物,它们的体型中等,但是被归于小型猫科,也是所有小型猫科(注意不属于猫属)中最重、奔跑速度最快的一
  • 北湖区北湖区,中国湖南省郴州市辖区之一,为郴州市的主要中心城区,其下管辖4个街道、5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总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区内的五岭广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
  • 三跗节虫三跗节虫(学名:),又名三分虫,是生存于泥盆纪法门期(英语:Famennian)的一属三叶虫,生活在深海的底层。它们没有眼睛,也没有颊部棘刺,宽阔的侧板有往下翻转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