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炮兵第六旅(第一战区炮兵指挥部),是东北军炮兵的最后旅级炮兵指挥机构,也是张学良的起家部队,精英部队;这支部队在西安事变拒绝了张学良的命令,却在抗日战争中不折不扣的饯行了张学良的理想,一直战斗到抗战胜利,于黄河西岸各炮兵阵地迎来日军投降的一刻。
1935年3月,国民革命军成立炮兵整理处。同年6月9日,蒋中正命全国骑兵、炮兵、工兵等特种兵,均归陈诚督导整理。关于炮兵部队,陈诚决定把炮兵将现有可用火炮457门编成两团制独立炮兵旅4个、独立团5个、独立营4个。
1936年春天,国民革命军炮六旅成立,旅长黄永安集中了编余的全国之克虏伯1903式75mm野战炮(包括仿造的三八式75野炮),共两团72门(占全国75mm以上火炮总数六分之一),分别是中央军炮七团(驻河南彰德府)、原东北军炮12团(驻洛阳西工)。
炮12团是张学良的起家部队,装备克虏伯式75mm野炮,其为东北军发展的母体之一。东北军的一大特点是极其注重教育,不爱用行伍出身的军官,喜欢有文化的学生,所以其技术兵种素质冠于全国。张学良是讲武堂一期炮兵科出身,而且得到了邹作华这样的炮兵人才,任命其为炮四团团长(炮12团),隶属于起家部队第二旅,炮四团在各方面都成为了三方面军的标杆团队,后东北军成立炮兵军,邹作华任军长。与此同时大批炮兵军官亦随之走上前台,如吴克仁(保定炮五期)、刘翰东(保定炮八期)、黄永安(保定炮八期)、王和华等人。
“东北军最厉害的是炮兵(张学良语)”,在东北军经历一系列挫折之后,十团之炮兵剩下了五个,三个炮兵旅变为两个,重炮八旅缩编为独立重炮十七团,炮八旅原旅长黄永安转任炮六旅旅长,下辖中央军炮七团和原独立炮兵第六旅的主力:炮十二团。
西安事变时炮十二团与炮十七团均驻扎于洛阳西工营房,随黄永安拒绝执行占领洛阳的命令,保境安民。其间炮十二团有些不稳,因旅部紧挨着洛阳之各军政指挥机关,刘歭强烈要求先将炮六旅缴械,而黄永安与之相持不下;经不断祝绍周奔走折冲,与12月21日以捐赠的名义将枪械存于洛阳军校,而75野炮以训练为名拒不上交;第二天洛阳民众纷纷于旅部慰问炮六旅官兵,洛阳之各机关也终于松了口气,向南京报平安。
西安事变东北军炮兵损失很大,如炮十五团被包围缴械,连长以上除一人外均撤换。
王以哲将军被刺,黄永安赴西安料理丧事,将其副官杨之彦带回,安置在炮12团一营当连长;王以哲灵柩去北京路过洛阳,炮六旅全体军官前往悼念。
双十二事变之后半年是77事变,张学良之起家部队终于越过了门槛,投身于洪流之中。抗战开始后炮七团闹独立,炮兵管理处将其调出,以重炮十七团补入,如此炮六旅实际上成为原东北军重炮八旅(旅长亦黄永安)与炮六旅的合编,精华尽收其内。
该部于七月七日早晨九点得到军政部命令北上保定抗敌。旅长黄永安因曾授课于平汉路沿线车站站长副站长,均是熟人,火车将炮六旅直接运至离保定最近之区域(保定遭日军轰炸)。第二天得到刘歭命令,配属于黄杰第二师;各部于保定开始撤退后,炮六旅才得到参谋次长林蔚之命令,撤往石家庄组织防御。
因道路阻塞,重炮行动迟缓,炮六旅逐渐成为后卫,路遇东北军53军万福麟部,骑兵,步、骑、炮挤在路上无法通行,只得停下继续等待。黄永安命炮17团机枪营之24挺机枪与炮十二团两门克虏伯野炮组成6队骑兵,干脆以自己力量独自断后,日军先锋被野战炮和机枪突然打击不敢冒进,炮六旅于夜间缓缓而行;一门野炮陷入泥中经一夜抢救无效放弃。
至石家庄后稍作休整参加正定之战,20集团军司令商震为东北军旧部,正定守城141师师长宋肯堂为黄永安保定军校同班(保定八期炮科),此战炮六旅终于放开手脚。
宋肯堂为正定本地人,陪黄永安一起勘察地形,炮六旅建立测地网,进行了三天以上的充分准备,将炮兵观测所设于城东北角,而后日军发现这一点,将此处作为突击的主要方向。
十月7日起,炮六旅以150mm重炮营和75mm野战炮全团参战,75野炮二营进入正定城,一三营在滹沱河南岸布防,归炮十二团团长刘震寰统一指挥;炮六旅炮弹充足,打击敌(14师团)一昼夜,对面之土肥圆十四师团炮兵亦强大。
10月9日日军全力攻上北面城墙,然后沿城墙攻击城东北角炮六旅观测所,炮兵军官有的被日军炮火埋于土中,随后与日军展开近战,二营营长张兴华持手枪不退,后弹尽战死。</ref>
旅长黄永安最担心的是撤离问题,野炮营之75mm克式野炮须六匹马才拉得动,重炮营之150mm榴弹炮干脆连桥都过不去。黄永安提前请求参谋次长林蔚再架一座便桥,于夜间将野炮营从桥上通过;重炮营则直接下水,用长挽绳浮渡。炮六旅夜间撤退颇顺利一炮未丢;到石家庄后林蔚当面告诉黄永安,此战炮七团撤退时将全部参战火炮丢在了北岸。
1937年十一月初,重炮营随商震部参加安阳之战。
随后12团一营配属139师再战于卢氏;接下来一路艰难撤退,于野鸽营北面被横在路上的几百辆废弃车辆阻于路上,但官兵无人弃炮,经一夜忙碌清理道路,安全撤至黄河南岸;而中央军炮兵此战连轻便的山炮都弃之不顾,炮六旅官兵对此颇为不解。
随后炮六旅才得到命令,集结于郑州,属第一战区作战序列,受程潜指挥。
炮六旅以旅部兼第一战区炮兵指挥所,1939年训练总监部命令陕西一带炮兵统归第一战区炮兵指挥官训练校阅。
1943年夏,旅部撤销,至1944年一月第一战区炮兵指挥所(炮六旅)率所属炮兵保有河南腹地,日军自己也对重新修复黄河铁桥失去信心,同时第一战区炮兵在豫西与山西日军对峙,保护陇海线。
此间,因陇海线运输方便,巩县兵工厂炮弹供应便利,国军炮兵部队在第一战区炮兵麾下颇为活跃,先后参战的有炮五团、炮六团、炮九团(驻洛阳)、炮11团(原东北军炮兵,驻潼关与陕灵之间)、炮15团(原东北军,驻陕灵)等部。
而炮六旅原隶属的炮12团,或因野炮机动逊于山炮,且野炮优势在于射程较远,所以主力入陕,布置于韩城至潼关黄河西岸炮兵阵地;炮十七团仍在河南境内,守卫洛阳北部的黄河渡口。确定的分布为:
1944年1月获军政部命令,各战区炮兵指挥部一律撤销,无任何后续安排,炮六旅指挥机构由此走向终结。旅长黄永安遣散人员后赴宝鸡任第九军副军长,各部随之调整;于此同时,日军架桥机运抵北岸重新架设黄河铁桥,三月底通车,五月份席卷河南,六月兵锋抵达潼关外围;此时原炮六旅各部随第八战区部队云集于灵宝前线,或驻守陕西河防,继续与日军作战;这支西安事变未执行张学良命令的东北军炮兵部队,虽在抗战中被不断拆分,但都顽强坚持到抗战胜利,随后湮没,再无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