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志良

✍ dations ◷ 2025-04-28 15:31:49 #中华民国考古学家,辅仁大学教授,东吴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大学教授,那姓,台湾战后北京移民,国立故宫博物院人物,台湾满族

那志良(1908年-1998年),字心如,是一位生于北京宛平的文物专家,为国立故宫博物院资深职员,专精于玉器研究。

那志良在1908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旗人家庭。年少时,考量到家里经济情况,那志良从北平市立第三中学转入由陈垣所兴办的贫民中学(该校专收贫穷人家子弟且不收学费)。

1925年1月,那志良在中学毕业后被陈垣推荐进入故宫参与清室善后委员会文物点查与处理工作。随后,紫禁城于1925年双十节正式改名为“故宫博物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有关当局开始将文物向北平以南地区迁撤。 那志良首先押运文物至上海,又到长沙、宝鸡、汉口、汉中、成都、峨眉、宜宾等地;他于日后保存大量当时的往来公函、字条借据和运输账册,甚至也有采买用品的清单。

1949年2月22日,国民政府海军运输舰“昆仑号”载着近三千箱故宫文物抵基隆港。那志良在随文物运至台湾后任职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并延续其于器物上之研究(尤其是关于玉器的部分)。此外,他多次应邀为海外数座博物馆整理藏品,并至国立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多所学校授课。

1998年,那志良在台北去世。

2005年6月,其儿之妻王淑芳自台北至北京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其毕生收藏关于故宫的史料。

《玉器通释》、《古玉鉴裁》、《玉器辞典》、《古玉论文集》、《中国的玉器》、《古玉图籍汇刊》、《精致温润的玉器》、 《中国古玉图释》、《石鼓通考》、《鈢印通释》、《故宫三十年经过记》、《故宫四十年》、《晋唐以来书画家收藏家印谱》、《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光灿华丽的珐琅》、《中国古物通鉴》、《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

相关

  • 泰勒斯米利都的泰勒斯(希腊语:Θαλῆς ὁ Μιλήσιος,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常被称为泰勒斯(希腊语:Θαλῆς,Thalēs,英语:Thales,/ˈθeɪliːz/),是古希腊古风时期的自然哲学
  • 黏合剂黏着剂也称胶黏剂、黏合剂、胶水,在1942年被哈利·库弗博士(英语:Harry Coover)发明。指将两个物体黏附在一起的材料,根据所要黏合材料的特性(主要是表面特性,如粗糙度),使用不同的黏
  • 毫秒脉冲星毫秒脉冲星(MSP),曾经被称为"反复脉冲星",是自转周期在1-10毫秒范围内的脉冲星,他目前仅能在微波或X射线的电磁波频谱的波段上被观察到。毫秒脉冲星的起源依然有些神秘,主导的理论
  • 韩医历史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韩医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在融合古朝鲜固有和从中国
  • 散景散景(英语:Bokeh)亦称焦外,是一个摄影名词,一般表示在景深较浅的摄影成像中,落在景深以外的画面,会有逐渐产生松散模糊的效果。散景效果有可能因为摄影技巧或光圈孔形状的不同,而产
  • 哇扬戏皮影戏(Wayang Kulit,也称哇扬皮影偶戏以区别中国的皮影戏)是印度尼西亚一种独特的戏剧型式,常见于爪哇岛和巴厘岛,是印尼哇扬剧场中最著名的一种。戏偶由皮革所制,而操偶棒杆的材
  • 张禴张禴,字汝诚,号西盘,顺天府平谷县(今北京市平谷区)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正德初年,权宦欲处置都御史强珍,张禴坚持
  • 古布比古布比(Gubbi),是印度卡纳塔克邦Tumk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6802(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6802人,其中男性8631人,女性8171人;0—6岁人口1794人,其中男932人,女862人;识字率75.62%,
  • 王懃王懃(?年-?年),云南人,监生,弘治六年任邻水县训导(该职缺至清康熙六十年裁拨岳池县)。是一位政治人物,明朝时曾在四川顺庆府邻水县(位于今四川省东部,梁大同三年置,是一个千年古县)担任官吏
  • 桓荣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东汉时期官员。东晋世族谯国桓氏的远祖。桓荣是齐桓公的后代。少年游长安,学习《欧阳尚书》,以九江人朱普为师。因家贫常靠劳力赚钱。好读书,十五年不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