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蜀定理

✍ dations ◷ 2025-08-03 04:21:58 #丢番图方程,数学定理,数论

在数论中,裴蜀等式(英语:Bézout's identity)或裴蜀定理(Bézout's lemma)是一个关于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公约式)的定理。裴蜀定理得名于法国数学家艾蒂安·裴蜀,说明了对任何整数 a {\displaystyle a} a {\displaystyle a} 和互素。

裴蜀等式也可以用来给最大公约数定义: d {\displaystyle d} )第二版中给出了问题的描述和证明。

然而,裴蜀推广了梅齐里亚克的结论,特别是探讨了多项式中的裴蜀等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定理和证明。

对任意两个整数 a {\displaystyle a} d {\displaystyle d} b {\displaystyle b} 中任意一个正元素 p {\displaystyle p} 中任意一个正元素都是 d 0 {\displaystyle d_{0}} ,) 满足 | x | | b / d | {\displaystyle |x|\leq |b/d|} | y | | a / d | {\displaystyle |y|\leq |a/d|} ,等号只会在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倍数时成立。辗转相除法给出的解会是这两解中的一个。

裴蜀方程 504 x + 651 y = 14 {\displaystyle 504x+651y=14} 没有整数解,因为504和651的最大公约数是21。而方程 504 x + 651 y = 21 {\displaystyle 504x+651y=21} 是有解的。为了求出通解,可以先约掉公约数21,这样得到方程:

通过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可以得到一组解 ( 9 , 7 ) {\displaystyle (-9,7)} 24 ( 9 ) + 31 7 = 216 + 217 = 1 {\displaystyle 24\cdot (-9)+31\cdot 7=-216+217=1}

于是通解为: { ( 1 9 + 31 k , 1 7 24 k ) | k Z } {\displaystyle \left\{\left(1\cdot -9+31k,1\cdot 7-24k\right)|k\in \mathbb {Z} \right\}} ,即

a 1 , a n {\displaystyle a_{1},\cdots a_{n}} n {\displaystyle n} 个整数, d {\displaystyle d} 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存在整数 x 1 , x n {\displaystyle x_{1},\cdots x_{n}} 使得 x 1 a 1 + x n a n = d {\displaystyle x_{1}\cdot a_{1}+\cdots x_{n}\cdot a_{n}=d} 。特别来说,如果 a 1 , a n {\displaystyle a_{1},\cdots a_{n}} 互质(不是两两互质),那么存在整数 x 1 , x n {\displaystyle x_{1},\cdots x_{n}} 使得 x 1 a 1 + x n a n = 1 {\displaystyle x_{1}\cdot a_{1}+\cdots x_{n}\cdot a_{n}=1}

K {\displaystyle K} 为域时,对于多项式环 K {\displaystyle K} 里的多项式,裴蜀定理也成立。设有一族 K {\displaystyle \mathbb {K} } 里的多项式 ( P i ) i I {\displaystyle \left(P_{i}\right)_{i\in I}} 。设 Δ {\displaystyle \Delta } 为它们的最大公约式(首项系数为1且次数最高者),那么存在多项式 ( A i ) i I {\displaystyle \left(A_{i}\right)_{i\in I}} 使得 Δ = i I A i P i {\displaystyle \textstyle \Delta =\sum _{i\in I}A_{i}P_{i}} 。特别来说,如果 ( P i ) i I {\displaystyle \left(P_{i}\right)_{i\in I}} 互质(不是两两互质),那么存在多项式 ( A i ) i I {\displaystyle \left(A_{i}\right)_{i\in I}} 使得 i I A i P = 1 {\displaystyle \textstyle \sum _{i\in I}A_{i}P_{=}1}

对于两个多项式的情况,与整数时一样可以得到通解。

裴蜀可以推广到任意的主理想环上。设环 A {\displaystyle A} 是主理想环,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为环中元素, d {\displaystyle d} 是它们的一个最大公约元,那么存在环中元素 x {\displaystyle x} y {\displaystyle y} 使得:

这是因为在主理想环中,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的最大公约元被定义为理想 a A + b A {\displaystyle aA+bA} 的生成元。

相关

  • 南极毛皮海狮南极毛皮海狮(学名:Arctocephalus gazella)又叫南极海狗,主要分布于南极洲水域,其中约95%生活在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它的学名来源于第一艘捕捉到它的德国船SMS Gazelle。
  • 埃米尔·皮卡夏尔·埃米尔·皮卡(法语:Charles Emile Picard,1856年7月24日-1941年12月11日),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皮卡出生于巴黎。1877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博士
  • 短片集《短片集》(英语:)是罗伯特·奥特曼于1993年导演的电影,剧本由奥特曼及Frank Barhydt执笔,改编自瑞蒙·卡佛 (Raymond Carver)的九篇短篇小说以及一首诗作。电影的场景不在原著中
  • 王淑陵王淑陵(1535年-?年),字之义,山西泽州阳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授嵩县知县。擢评事,转工部主事,历官湖广参政,所至有声。曾祖王鼎,寿官;祖王纬,寿官;父王言;前
  • 巴西高原巴西高原(葡萄牙语:)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原(第一大是南极高原)。巴西高原占巴西一半以上的国土,巴西总人口的80%居住于高原上
  • 班夫山地电影节班夫山地电影节(英语:Banff Mountain Film Festival)是一年一度举行的电影节,主题为表彰关于山地文化、运动和环境的电影短片和记录片。电影节开始于1976年,由班夫中心组织策划。
  • 198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198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1986年1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 张闳张闳(1962年6月-),中国文学批评家,江西都昌人。1981年毕业于九江医学专科学校,1989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获文艺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起任教于同
  • 泗水 (小说)《泗水》(印尼语:,精确拼音:,或拼作)是印度尼西亚(印尼)作家伊德鲁斯在1946年或1947年发表的一部小说,故事取材自泗水战役。由于作者以冷嘲热讽的语气描写军民的反面形象,把泗水战役描
  • 鬼船鬼船,也称幽灵船。在文学作品当中通常指称一艘由鬼所驾驶的船,同样指一艘船在被报道失踪或沉没后神秘的再次被人发现或看见,或指船只被发现在海上漂流且无人驾乘。到现在为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