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傣仂文(傣仂语:ᦷᦎᦺᦑᦺᦖᧈ ,义“新傣文”),又称西双版纳新傣文,简称西双版纳傣文或西傣文是傣仂语(西双版纳傣语)的一种文字。1954年由老傣仂文修改而成。西双版纳傣文用字母表示元音和声调,因此比一般的元音附标文字更加接近全音素文字。
西双版纳傣文的音节之间可以有小空格。
西双版纳傣文有44个声母字母,分为高音和低音两组。高低音只影响音节的声调,不影响声母的发音。
排列顺序是先按行排,再按列排。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声母的名称是声母字母单独成音节时的发音,即声母加韵母。
西双版纳傣文有91个韵母。下表是声母 ᦂ和各韵母的拼合形式。表中第二行是基本的元音字母,和第一列韵尾字母组合构成复韵母。第三行韵尾为的复韵母都是独立的字母。注意列比较特殊。 ᦵ—、 ᦶ—、 ᦷ—、 ᦺ—要写在声母左侧,其他字母写在声母右侧。
韵母的排列顺序是,先排前两行,再排后八行。前两行先按列排,再按行排;后八行先按行排,再按列排。
有几个韵母有两种写法: ᦶ—ᧂᦰ和ᦶ—ᧂ; ᦶ—ᧅᦰ和ᦶ—ᧅ; —ᦳᧅ和—ᦴᧅ; —ᦸᧂ和—ᦸᧂᦰ。反映了这些韵母在过去曾经有元音长短之别。
音节 ᦶᦟᦰ可以简写成一个字符᧞,音节 ᦶᦟᧁᧉ可以简成一个字符᧟。
西双版纳傣文有两个声调字母,标在音节末尾。配合上声母的高低音组表示傣仂语的六个调值、九个调类。
短阴入和阳入不标调,长阴入且韵母不为/aːp/、/aːt/、/aːk/的音节标-ᧈ。排列顺序是阴平1、阴去5、阴上3、阳平2、阳去6、阳上4、短阴入7、长阴入9、阳入8。
老傣文数字有经俗两套,新傣文数字来源于俗体。
新傣文数字1(᧑)的字形和元音字母 ᦱ非常接近。为了避免混淆,有时会用来自经书体的数字1(᧚)代替᧑。
Unicode一般要求采用逻辑顺序或拼读顺序,如缅甸文“ေ”、傣绷文“ႄ”、老傣仂文“ᩮ”、“ᩯ”、“ᩰ”、“ᩱ”、“ᩲ”、绒巴文“ᰧ”、“ᰨ”等等。然而,由于计算机处理泰文的时间要早于复杂文字处理出现的时间,泰文的国家标准TIS 620(泰语:TIS-620)已于佛纪2533年通过,采取类似打字机的空间顺序处理。Unicode在制定泰文标准时,为了与TIS 620更好地兼容并方便转换,破例地采纳了空间顺序处理模式;由于老挝文与泰文实为同一种文字的两种字体,后来在Unicode老挝文标准指定时,采取了与泰文一一对应的空间顺序处理。
Unicode新傣仂文标准制定初期,采用了与老傣仂文类似的逻辑顺序处理,例如傣“ᦺᦑ”()的编码是“ᦑ”()、“ᦺ◌”()。然而,由于傣文的广汎计算机处理早期,复杂文字处理仍然极不成熟(Windows Vista出现以后两到三年复杂文字处理才慢慢成熟起来)早,加之中泰两国的频繁交流,西双版纳在应用Unicode新傣仂文标准时将其与泰文空间顺序处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事实上的假Unicode标准,例如傣“ᦺᦑ”()的编码是“ᦺ”()、“ᦑ”(),并延续到了复杂文字处理高度成熟的今天。而Unicode方面则受到频繁敲打而在2015年修改新傣仂文标准,使得新Unicode 8.0标准对无人使用的早期Unicode 7.0不向下兼容,而与西双版纳假Unicode标准一致。共有“ᦵ◌”、“ᦶ◌”、“ᦷ◌”、“ᦺ◌”四个原有字符的组合顺序受到影响,另有15个字符的组合状态受到影响(导致“鼠标选取”等特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