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色黄丽蘑

✍ dations ◷ 2025-11-26 10:27:56 #欧洲真菌,北美洲真菌,亚洲真菌,食用菌,丽蘑属

蕈伞凸面

子实层附生

可食用

肉色黄丽蘑(学名:),俗称粉红色方安兰(pink fairhead)或粉红色圆顶盖(pink domecap),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丽蘑属。这种真菌体形细小,颜色为粉红色,并且常于春天到秋天期间在草地、田野和草坪上出现。这种真菌广泛地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

肉色黄丽蘑最早是由法国真菌学家让·巴蒂斯特·比弗朗索瓦·皮埃尔·比利亚尔于1792年描述的,其学名为肉色黄伞菌()。自此,这种真菌被多次改名,并且因此获得很多异名。后来,荷兰真菌学家马里纳斯·安东·栋克(英语:Marinus Anton Donk)将其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拉丁文,意思是“肉色黄”。而其属的学名则源自古希腊文中的“”和“”,两者的意思分别是“美丽的”和“头”。

肉色黄丽蘑的菌盖直径约为1.5–4厘米(0.6–1.6英寸),通常呈淡粉色,但可以是较暗,较粉,甚至是偏红。其颜色通常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淡。其菌盖呈凸面状,但是随着年龄增加会逐渐变成扁平状,并且可能变成波浪状。其表面光滑且干燥。其菌柄呈淡粉色,高度能达4厘米(1.6英寸),并且是光滑的或者是纤维质的。菌柄呈倒锥体状,并且经常是畸形的。其菌褶是连生的或波状的,呈白色,且其孢子印也是白色的。这些菌褶之间的间距不大。其菌肉呈白色,并且只有极淡的味道和气味。

桃色丽蘑()与肉色黄丽蘑外观相似,并且有时候会被视为肉色黄丽蘑的亚种。

肉色黄丽蘑主要于春天到早秋期间出现,并且广泛地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这种真菌通常是在草地、田地和草坪上生长,但极少部分会在树林里出现,除非树林里有一个小草坪。

肉色黄丽蘑是可供食用的,但是其菌肉质感很差,并且仅仅有着极淡的味道和气味。另外,其菌肉亦很薄。因此,人们很少将之用作食材。除此以外,其外观亦与很多有毒真菌类似,容易让人误吃下有毒真菌而中毒,因此不建议食用。

相关

  • 技术奇异点技术奇点(英语: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出自奇点理论;根据技术发展史总结出的观点,认为人类正在接近一个使得现有技术被完全抛弃或者人类文明被完全颠覆的事件点,在这个事件点
  • 约翰·范扶累克约翰·范扶累克(英语:John van Vleck,1899年3月13日-1980年10月27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
  • 有下颔的脊椎动物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逸散层散逸层(英语:Exosphere),亦称外气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位于热层的上方,其顶界可被视作整个大气层的上界。散逸层大气的温度极高,因此空气粒子运动很快。又因其离地心较远,受地球
  • 高加索高加索(格鲁吉亚语:კავკასია;车臣语、俄语:Кавказ; 旧名太和岭)是位于西亚及东欧交界处,黑海、里海之间高加索山脉的地区,总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该地名根据古罗马学
  • 文本挖掘文本挖掘有时也被称为文字探勘、文本数据挖掘等,大致相当于文字分析,一般指文本处理过程中产生高质量的信息。高质量的信息通常通过分类和预测来产生,如模式识别。文本挖掘通常
  • 黄乔歆黄乔歆(Yuri Huang,1986年4月11日-),艺名瑶瑶(Yao Yao),台湾桃园市新屋区客家人,女艺人,毕业于中坜家商美容美发科,黑涩会美眉成员之一,2005年10月3日首次亮相。在学时曾是田径队队员,平
  • StepStep是一个开源的二维物理引擎,KDE教育计划的一分子。此程式是由 Vladimir Kuznetsov 开发并在 2007年2月介绍。和 KDE 4.1 一起发布。Step为国际标准(ISO 10303)3D模型规范,基
  • 枝垂樱枝垂樱(学名: f. )是樱花的一种变种,属蔷薇科的植物。树枝垂下的樱花的总称。多属于江户彼岸樱的系统,品种众多。八重红枝垂、红枝垂等较有名。花语:勿忘我乙姫樱(福岛县白河市)万博
  • 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