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热带风暴黛比

✍ dations ◷ 2025-08-13 02:23:10 #2006年热带风暴黛比

热带风暴黛比(英语:Tropical Storm Debby)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5场热带风暴,源于8月21日非洲近海的一股东风波。从佛得角群岛附近经过后,系统总体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增强至风速每小时85公里的最高强度。受强烈的风切变影响,风暴逐渐减弱,于8月27日在北大西洋上空消散。

气象机构在黛比存在早期预测气旋会以热带风暴强度从佛得角群岛南部经过,并且有可能引发威胁生命的洪灾。多个计算机模型预计黛比会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动,但在强度预报方面遇到许多问题。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认为风暴会达到飓风标准,但受强烈风切变的影响,黛比的最高强度也没有超出热带风暴标准。

8月20日晚,一股强劲的东风波离开非洲海岸,而且几乎立刻就发展出大范围环流和对流带。次日,东风波行进至佛得角群岛东南方向约420公里海域,其中已经有大规模低气压区形成。8月21日清晨,系统内的对流有所消退,但低气压区的组织结构仍然完整且层次分明,于当天晚上发展成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四号热带低气压。受北侧的高压脊影响,低气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行经洋面水温够高,上层风切变也很少。由于多个模型都认定气旋会向西北方向移动,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起初也这样预测,但正如气象学家詹姆斯·富兰克林(James Franklin)所说,这些模型也一直都在犯错误。

低气压成形后不久,其中的对流有所减退,但组织结构依然良好,规模也很庞大,风场直径有930公里。8月22日,气旋从佛得角群岛以南约225公里洋面经过,其环流中心上空已有深层对流发展出来,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于8月23日清晨将位于佛得角西南方向约485公里海域的热带低气压升级成热带风暴,并以“黛比”(Debby)命名。系统缓慢增强,带状特征继续组织,黛比于8月23日在大西洋开放水域上空达到风速每小时85公里的最高强度。气象机构预计气旋行经水域的水温比较高,上层风切变为中等强度,所以会继续增强至飓风标准。

达到最高强度后不久,黛比因遭遇干燥空气而减弱。系统整体仍在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但下层环流已经同逐渐消亡的对流分离。之后气旋中心上空部分区域有对流重新发展出来并持续组织,于8月24日再度达到风力时速85公里的最高强度。南向风切变令对流偏移至中心北侧,8月25日时,黛比的强度已降至热带风暴的最低标准。风暴中心变得细长且不对称,于8月26日降级成热带低气压。系统内未能重新发展出足够对流,很快就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低气压区转向北上,之后又转朝东北偏北方向逐渐逼近的低压槽前进,最终在8月28日完全消散。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针对第四号热带低气压发布首份公告的同时,佛得角群岛政府发布热带风暴警告,意指当地可能会在24小时内遭遇热带风暴袭击。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指出,该群岛可能会有暴雨,其中山区有可能高达250毫米,引发威胁生命安全的山洪和泥石流。但由于气旋是在更偏南面的海域成形,热带风暴警告也随低气压的远离而中止。低气压在该群岛大部分岛屿西南方向约185公里洋面经过期间,福戈岛上的阵风时速达到55公里,还出现一定程度降水,但没有出现造成破坏的报道。

气象机构一直预报风暴会行进至百慕大附近,但黛比即便是在距该岛最近时也在超过1450公里外。气象部门还预计气旋会一直远离墨西哥湾,但投资者对风暴可能影响石油设施的担忧令每桶原油价格上涨了60美分。

相关

  • 马六甲苏丹王朝马六甲苏丹国(马来语:Kesultanan Melayu Melaka)是于1402年由拜里米苏拉在马来亚半岛所建立的国家,明史中称为满剌加国,其首都即是如今的马六甲市,其全盛时期的国土范围覆盖北大年
  • 溴化铁溴化铁,化学式为FeBr3,棕黄色或深红棕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略显酸性,其水溶液可以结晶出暗绿色的FeBr3·6H2O。可溶于给电子溶剂(如乙醚、乙醇)中。固体溴化铁具有和氯化铁相似
  • 罗斯托克城市快铁罗斯托克城市快铁(德语:S-Bahn Rostock)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罗斯托克的S-Bahn系统。罗斯托克城市快铁现在共有三条路线,全长90公里。罗斯托克城市快铁连接罗斯托克市区
  • 丁继善丁继善(17世纪-17世纪),字饶仲,云南富民县人,南明政治人物,官至首辅。丁继善是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自高州推官迁转为知府湖南副使,入朝担任太仆卿,之后曾出任吏部左侍郎。永历八
  • 杜成锦杜成锦,是中国清朝官员,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杜成锦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福建泉州府儒学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 爱娃·马克斯爱娃·马克斯(Eva Marks,1932年-),奥地利人,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出生于维也纳,在水晶之夜事件之后逃到拉脱维亚,德奥合并之后前往纳粹德国,以期获得美国签证。1941年德国入侵俄国
  • 岭脚瀑布岭脚瀑布,又称“岭下瀑布”,位于新北市平溪区基隆河上游,落差约11米,瀑幅宽约40米,与十分瀑布同为帽岩瀑布、帘幕型瀑布,为平溪规模仅次于十分瀑布的第二大瀑布。相传早期有退伍军
  • 阿尔瓦特拉阿尔瓦特拉(西班牙语:Albatera),是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阿利坎特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67km2,总人口8633人(2001年),人口密度129人/km2。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荷兰语:Bibliotheek TU Delft)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简写为TU Delft)的中央图书馆,坐落于荷兰城市代尔夫特。其由荷兰建筑事务所麦肯诺设计,建于1997年,是该国最大的科技类图书馆。设计图书馆时麦肯诺成立尚不久,其创始成员埃里克·范埃赫拉特(Erick van Egeraat)、亨克·德尔(Henk Döll)、法兰馨·侯班、罗埃尔夫·斯滕霍伊斯(Roelf Steenhuis)及克里斯·德韦耶尔(Chris de Weijer)皆是代尔夫特理工的毕业生。此馆
  • 基督教安息日基督教的安息日是基督教对安息日这一概念的沿袭。基督教早期通过摩西律法在犹太教内部建立起来,因此也继承了安息日的习俗。这一习俗反映了两个伟大的戒律: 诫命“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以及上帝在创世记创造叙事中宣告第七日(星期六)为休息日的祝福。后来耶稣声称这一规定是为人所定。原先,这些规定与犹太教有关,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或犹太会堂里,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敬拜。而目前西方基督教的主流是,遵守主日取代了安息日的戒律,据称前者是“庆祝基督教社区从罪恶、撒旦和世俗的情欲中被解救出来,皆因耶稣七日的第一天复活。” 早期的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