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泰顺蛮讲
✍ dations ◷ 2025-11-11 17:24:12 #泰顺蛮讲
蛮讲,又称蛮话或蛮讲话,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南部和东南部一带的一种方言,分为两支:一支为泰顺蛮讲,使用者居住在泰顺县;另一支为苍南蛮话,使用者居住在苍南县东北部沿海一带。泰顺蛮讲是泰顺县的原住土语,百越语与汉语的融合体,语式多样,辞彩丰富。泰顺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上古时期居住着古东越人,明景泰三年分疆立县,除西北部分地区与东端一小片以外,大部分地区通用蛮讲语,以蛮讲为母语的人口约有二十余万人。蛮讲先民信奉闾山教,族群神祇为“佛姨妮”(顺天圣母陈十四娘娘),蛮讲人居住的地方称为东山越。蛮讲为“闽讲”的谐音。作为境内的代表方言,蛮讲不断地影响着当地其它方言,同时也不断地受周围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方言特色。苍南蛮话主要分布在苍南县的东部沿海地区,通行蛮话的乡镇有:钱库、夏口、陈东、芦浦、仙居、项桥、新城、炎亭、白沙、海城等。蛮讲分布在泰顺县的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乡镇有:泗溪、凤垟、三魁、下洪、仕阳、东溪、雅阳、柳峰、筱村、岭北、南山等。蛮话和蛮讲的主要区别在于蛮话受瓯语(温州话)影响较大,特别是语音系统基本上向瓯语靠拢,如:“东、通、同”三个字声母不同:“东”的声母不带音不送气;“通”的声母不带音送气,“同”的声母带音不送气,具有一般瓯语的特点,因此人误以为蛮话应同瓯语一样。至于蛮讲则直接和福建寿宁话连成一片,属于闽东话系统,保留着古闽越语的许多特点。至于蛮话究竟属于闽语还是吴语尚无定论。蛮话和蛮讲虽有相同之处,如:“有”的主要元音都是u,“没有”都说“无”,“吃”都说“食”,“打”都说“拍”,“猪、桌、抽、丑、虫、迟、除、场、沉、潮、郑”等字的声母都与闽语相同或相近,但相互难以通话。男孩,蛮话和蛮讲都说“丈夫囝”;女孩,蛮话说“作母囝”,蛮讲说“做母囝”,与闽语相同或相似。据统计,泰顺讲蛮讲的有20万,苍南讲蛮话的有25.4万。蛮讲与闽语各话为同源关系,但却与闽东语的福宁片(北片)沟通困难;另外一方面,蛮讲又受到了吴语温州话很深的影响。因此,语言学界对于蛮讲的归属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中国的语言学家或认为归属于闽东语,或认为归属于吴语,没有定论。《中国语言地图集》将蛮话(蛮讲)归属于闽东语,和侯官片、福宁片为并列关系的片区;ISO 639-6则将蛮话(蛮讲)当作闽语之下的一个分支,与闽东语是并列关系的语言。
相关
- 活动体活动体(trophozoite)是原虫类寄生虫(Protozoan parasites)生活史上的一个活跃、有运动性和繁殖的阶段。活动体之后会发展成裂殖体(schizont)阶段,即成为一个母细胞。寄生虫在活动体
- 闪锌矿闪锌矿(英语:Sphalerite)是种由锌和铁结合的硫化物。晶形常为四面体状。纯闪锌矿近于无色,但随着成分中铁含量的增加由浅黄、黄褐、棕甚至黑色,因此难鉴定。具有完全的菱形十二
- 西布兰诺人西布兰诺人(学名:Homo cepranensis)是一个于1994年发现的人属头颅骨。这个化石是在意大利罗马东南89公里弗罗西诺内省的西布兰诺发现。这个化石比西班牙前人的化石还要古老,估计
- 交配行为受到阻碍生殖隔离,又称生殖屏障,在生物学上通常指由于生殖方面的原因,即使地缘关系相近,但物种不同的类群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不易交配成功的隔离机制。一般来讲生殖隔离用以定义物种,不具
- 二茂铁二茂铁(英文:Ferrocene),或称环戊二烯基铁,是分子式为Fe(C5H5)2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室温下会微量升华因而带有似樟脑的特殊气味 。二茂铁是最重要的金属茂基配合物,也是最早被发现的
- 硝化纤维素硝化纤维(Nitrocellulose),学名纤维素硝酸酯,也称硝化棉、硝基纤维素,通常由棉绒纤维和木浆等纤维材料浸入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中制得,多数用于制作发射药。与硝化甘油相比,比较稳定
- 普萨美提克二世普萨美提克二世(Psammetichos II)是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公元前594年-公元前588年在位)。尼科二世之子。普萨美提克二世继续执行其父、祖的亲希腊政策,与各希腊城邦发展良好关
- 自助法在统计学中,自助法(Bootstrap Method,Bootstrapping,或自助抽样法)是一种从给定训练集中有放回的均匀抽样,也就是说,每当选中一个样本,它等可能地被再次选中并被再次添加到训练集中
- 牛皋牛皋(Niú Gāo,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
- 豆腐酿豆腐酿,又称酿豆腐,是流行于中国两广,湖南,福建等地的一种豆制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豆腐酿的制作原料包括,新鲜的南豆腐(即采用添加石膏做的水豆腐),肉馅,卤汁。肉馅可由纯猪肉、纯鸡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