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伦温庄长公主

✍ dations ◷ 2025-10-29 08:45:16 #1625年出生,1663年逝世,固伦公主,清太宗皇女,爱新觉罗氏

固伦温庄长公主(1625年-1663年),常名马喀塔(满语:ᠮᠠᡴᠠᡨᠠ,转写:),顺治十四年册文亦作雅啚达。清太宗皇太极的皇二女。

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初九日午时出生,生母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天聪九年九月,许配给八月时投诚后金的苏泰太后之子。天聪十年(1636年)正月十日,马喀塔格格嫁给了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

崇德元年(1636年)十月十六日,皇太极册封的七位公主都是他的姐妹、女儿等女性亲族。其中“察哈尔部公主,爱尔犹如我亲生女,当循大礼,赐尔册文,封为固伦公主。尔勿以我之女,越份悖道逆理”。有认为马喀塔即是受封为固伦公主的察哈尔部公主。

崇德五年,皇太极偕皇后和诸妃去察哈尔公主所在地行猎。同年十月,额哲夫妇曾回京探亲。崇德六年 (1641年) 正月二十三日,固伦额驸兼和硕亲王额哲孔果尔逝世。额哲孔果尔死后,皇太极悲痛恸哭,丧礼赐以亲王仪仗,以蒙古之礼令喇嘛讽经又以汉人之礼令僧人超度。马喀塔则带着额哲孔果尔的骨灰回到察哈尔,由济尔哈朗及福晋等人护送。

顺治二年十月,马喀塔再嫁主管察哈尔部事务的额哲弟阿布奈,生二子布尔尼和罗卜藏。顺治十四年 (1657年) 二月十五日,晋封为固伦长公主。顺治十六年 (1659年),赐号为固伦永宁长公主。

顺治朝晚期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康熙二年 (1663年) 二月二十六日未时,固伦温庄长公主去世,享年三十九岁。康熙十四年 (1675年),她的儿子布尔尼参与罗卜藏发起的叛乱,阿布奈连坐被杀。

《大清纪事》卷百七之九有录入长公主雅啚达的册文。由册文可知,她所写的诗作性质恭敬而温和,诸位王姬赞扬她所写的诗华丽。她以谨慎为内心的根本,示范着柔和美善的女德。她为人母的典型轨范胜任推崇,在宫中训诲诸人,不违背妇人应具有的美德,因而在她的婆家有着极好的名声。

制曰:温庄长公主,太宗文皇帝之女、世祖章皇帝之姊、朕之姑也。生于天命十年八月初九日午时,卒于康熙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未时,春秋三十有九。ト以本年十月二十一日窆于妙儿沟。呜呼!朕缵鸿绪,念系皇祖之女、皇考同气之亲,方期骈集繁祉、永享大年,何意遽尔奄逝。朕怀震悼,曷其有极。为ト兆域,并设垣宇;窀穸之文,式从古制;祭享之仪,爰考典章。勒之贞珉,用志生殁之年月,惟灵其永妥于是焉。

相关

  • γ-羟基丁酸γ-羟基丁酸,又称4-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GHB),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天然物质,亦存在于葡萄酒、牛肉、柑橘属水果中,也少量存在于几乎所有动物体内。它也是
  • 海潮水坑潮池(英语:Tide pool),亦作岩池(Rock pool),是一种在海岸地形较低陷而且充满岩石和海水的地方。这些地方当涨潮时,海水会涌进其间,甚或淹没有潮水之下;退潮时,残留在岩石间的潮水形成一
  • 希斯·莱杰希斯克里夫·安德鲁·莱杰(英语:Heathcliff Andrew Ledger,1979年4月4日-2008年1月22日),澳大利亚男演员,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得主,代表作为《断背山》和《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年因
  • 华裔麦士蒂索人菲律宾麦士蒂索人,是描述祖先一方是外国人的菲律宾人的术语。西班牙远征队在1565年来到菲律宾群岛后,殖民时期持续了333年。罗马天主教会为西班牙人定居在菲律宾发挥了重要作
  • 全面战争总体战(英语:total war)又称全面战争,是指一个国家动员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摧毁另外一个国家参与战争能力的军事冲突型态。总体战的实践古已有之,但在19世纪中后期才成为一门独立
  • 第二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华民国发生于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的一场内战,以奉胜直败收场。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与沪浙皖系、广东孙中山、冯玉祥国民军联手对抗直系把持的中央政府。
  • 赤羽台赤羽台(日语:赤羽台/あかばねだい  */?)是东京都北区的地名。行政地名为赤羽台一丁目至四丁目。已实施住居表示。位于东京都北区西北部。北邻赤羽北,东邻赤羽,南邻赤羽西,西邻桐
  • 兰陵剧坊兰陵剧坊,创立于1980年,是台湾第一个业余的实验小剧场剧团,前身为耕莘实验剧场,创团团长为金士杰,艺术指导为吴静吉。以现代话剧演出为主,为台湾小剧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兰陵剧坊在
  • 斑点花耳斑点花耳(学名:)是属于花耳目花耳科花耳属的一种真菌,生长在阔叶树朽木上。该种分布于中国、日本、加拿大、芬兰、俄罗斯、法国、英国、挪威、美国、荷兰、瑞典、新西兰、德国、
  • 邪术邪术就是“不正当的方术”、“妖术”的意思,也有称巫术。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自古以来就存在许多神秘的方术,其中一些是由宗教方术或由巫医演变而来的邪术。无论是黑道或白道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