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定义

✍ dations ◷ 2025-04-25 00:44:02 #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指将一些事物如变量、术语与客体等以某种操作的方式表示出来。操作定义与概念型定义(英语:conceptual definition)相区别,强调确立事物特征时所采纳的流程、过程或测试与检验方式。举个例子,“花生果酱三明治”的操作性定义是“使用抹刀先将花生酱涂抹到一片面包上,再将果酱涂抹在花生酱上,最后盖上另一片厚度相同的面包后所得到的成果。”科学选择研究项目时,所用的原则是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属于操作定义才是科学可研究的范围,非操作定义则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所谓“操作定义”,是定义中包含有测量方法;如果定义中不含测量方法,就不是操作定义。 比如“长度”的定义包含以公里、米、公分等为单位,和用尺做工具来测量长度的数量;“时间”的定义包含以年、月、日、时、分、秒等为单位,和用钟表做工具,来测量时间的数量,所以“长度”和“时间”都是操作定义。此外,“美”和“神圣”的定义没有包含单位和测量的方法,“人命值多少”的定义中也没有大家共同接受的测量方法,所以“美”、“神圣”和“人命值多少”不是操作定义,因此不在科学研究之列。 在操作定义的影响之下,使得科学非常实际,远离虚无缥缈的戏论。艾萨克·牛顿定义质量为物体内部所含有的物质数量。这句话相当合理。但是,他接着表示,这物质数量,可以从物体的密度与体积乘积求得。德国物理学者恩斯特·马赫严厉批评这句话触犯了循环推理,因为密度是质量每单位体积。严谨地思考,牛顿的定义并没有提到怎样实际得到物质数量。对于同类的物体,这问题并不困难,只要设定某参考物体S的质量为标准质量,那么,两个物体S的质量必定是这标准质量的两倍。对于不同类的物体,就比较复杂,假设这参考物体是一块银砖,那么,某块金砖的质量为何?是否要做原子分析?借着牛顿第二定律,操作定义尝试从实际测量的方法,给出物体的质量。通过这种方法定义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当施加外力于某物体时,惯性质量衡量这物体对于运动状态改变的抗拒。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任何瞬间,物体遵循方程式 F = m a {displaystyle F=ma} 。这方程式可以解释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假设分别施加相同的外力于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则质量较大的物体的加速度较小,而质量较小的物体的加速度较大。因此,质量较大的物体在响应外力的作用时,对于改变其运动状态表现出较强的“抗拒性”。然而,怎样才能制造出相同的力?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问题。例如,应用弹簧的物理性质,就可以解决这问题。当弹簧被压缩时,它会因为倾向于回复原状而产生弹力。两个同样的弹簧,假若被压缩同样的距离,则其各自产生的弹力必定相等,不论弹力的大小为何。因此,将两个物体,分别安装在这弹簧的末端,就可以确保这两个物体都感受到相等的力。假设这质量分别为 m A {displaystyle m_{A}} 、 m B {displaystyle m_{B}} 的两个物体A、B,由于感受到力 F {displaystyle F} ,加速度分别为 a A {displaystyle a_{A}} 、 a B {displaystyle a_{B}} ,则因此,可以从 m A {displaystyle m_{A}} 计算出 m B {displaystyle m_{B}} :按照这公式,选择一个参考物体A,定义它的质量为(譬如说)1千克。然后,通过测量与参考物体感受到同样大小的力而产生的加速度,就可以计算出任何其它物体B的质量。:87古斯塔夫·基尔霍夫主张定义外力为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按照这方法,第二定律只是一个定义式,而不是自然法则。实际而言,这方法没有将大自然里各种各样的力纳入考量,它忽略了每一种力的独特性。为了要显示出这独特性,可以采用操作定义的方法来给出定义。两个同样的弹簧,假若被压缩同样的距离,则其各自产生的弹力必定相等。将这两个弹簧并联,可以制成两倍的弹力。将一物体的两边分别连接这两个弹簧的末端,使弹力方向相反,则作用于物体的净力为零,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应用这些结果,设定标准单位力为某弹簧压缩某距离所产生的弹力,就可以制成任意标准单位力倍数的弹力。这可以用来做测量实验,比较任意弹力,给予任意弹力测量值。这方法也可以给予任意万有引力、地球引力测量值。假设一个弹簧被压缩一段距离,则经过上述测量实验,可以得知,安装在这弹簧末端的物体,会感受到的弹力 F s {displaystyle F_{s}} 为其中, k {displaystyle k} 是弹簧常数, x {displaystyle x} 是压缩距离。假设质量分别为 m A {displaystyle m_{A}} 、 m B {displaystyle m_{B}} 的两个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 r {displaystyle r} ,则经过上述测量实验,可以得知,物体B施加于物体A的万有引力 F G {displaystyle F_{G}} 为其中, G {displaystyle G} 是万有引力常数。假设在地球表面有一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的物体,则经过上述测量实验,可以得知这物体感受到的地球引力 F g {displaystyle F_{g}} 为其中, g {displaystyle g} 是重力加速度。

相关

  • 淋巴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是由淋巴、淋巴管与淋巴结所组成。不单是回收剩余的体液,调控体内环境的平衡,也是身体内的免疫反应之处,逐步过滤保证个体的健康
  • 巴龙霉素巴龙霉素(英语:Paromomycin),是一种抗菌剂(英语:Antimicrobial),用来治疗一些寄生虫感染,像是阿米巴症、梨形鞭毛虫病、利什曼病和绦虫纲等。对怀孕的患者,用作阿米巴症和梨形鞭毛虫病
  • 肾病症候群肾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NS、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主要肇因于肾小球对血液过滤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诸如蛋白质透过尿液流失、血液的白蛋白浓度过低、身体
  • 酵母菌纲酵母菌纲(学名:Saccharomycetes)是在真菌界的子囊菌门以下的纲,是酵母亚门以下唯一的纲。酵母菌纲中只有一个目,是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酵母菌纲之下包括有近千个已知物种
  • 潘他密汀潘他密汀(英语:Pentamidine)是治疗寄生虫感染(英语:antimicrobial)的药物,如非洲人类锥虫、利什曼原虫、巴贝氏虫(英语:babesiosis)。也可以让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用来预防及治疗肺囊虫肺
  • 血凝素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C53H67N9O17) (TYR-PRO-TYR-ASP-VAL-PRO-ASP-TYR-ALA),是指可使红血球凝集的抗体或其他物质。在流感病毒、痳疹病毒(以及许多其他细菌和病毒)表面等均
  • 依附依附理论(英语:attachment theory)是一种心理学、演化、动物行为学理论,旨在探讨“人际关系”:二或多个个体间的感情纽带。依附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幼童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而至少
  • 印度教唯心主义唯心论(英语:idealism)或唯心主义、理想主义、理念论或观念论,在哲学中是一个提出心灵是基本之存在的哲学理论。唯心论直接相对于唯物论,后者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为物质,我们对世界
  • 副词副词(英语:Adverb)是一类用以修饰动词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修饰名词的词一般为形容词,又称限制词。一般而言,中文在一个词(通常是定语)的后面加“的”接主语或宾语,使定语成
  • 姜黄姜黄(学名:Curcuma longa)又称宝鼎香,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在一些亚洲国家称作turmeric或kunyit。其根茎所磨成的深黄色粉末为咖喱的主要香料之一,也用在南洋料理,尝起来味苦而辛,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