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

✍ dations ◷ 2025-04-04 11:30:55 #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是小说《扬州十日记》里中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当时南明兵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组织军民对清军殊死抵抗。同年四月十八日,清豫亲王多铎成功突破江淮防御线包围扬州。四月廿四日,清军调集红夷大炮轰击扬州,史可法再次向弘光帝求援,仍没有回应。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剑自刎,为部下所阻。多铎劝其投降,遭史可法严辞拒绝,多铎遂下令在军前斩杀史可法。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继续率领余部和城中居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清军才占领扬州。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屠城。根据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扬州城被清军屠杀八十万人,然而根据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中记载:“扬州(府)初被高杰(明军)屠害二次,杀人无算。及豫王(清军)至,复尽屠之。总计前后杀人凡八十万,诚生民一大劫也”。现代有澳大利亚历史学者安东篱和中国学者张德芬等认为扬州城被屠八十万为夸大之说。多铎后来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中宣告:“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逃,北遁淮安。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十八日,清军兵临城下。当清军初至时,刘肇基建议趁清军立足未稳,率众出击,但为史可法所拒。十九日,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二十一日,总兵官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投降清军,史可法也未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城中力量更加单薄。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副将史德威随可法有年,可法纳德威为义子,托以后事;二十四日清军以红夷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俘。多铎劝降他:“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但史可法表示:“我来此,祗索一死耳!”后壮烈就义,终年45岁。总兵刘肇基、骁将马应魁、幕僚何刚、炮队专家陈于阶等皆遇难。多铎因清军攻打扬州伤亡甚大,攻陷扬州后恼羞成怒下令屠城。王秀楚著的《扬州十日记》是一本记载了扬州被屠城的约八千字左右的小书,有说法认为该书因长期被清廷禁止而无法流通,直到清末才有人将该书由日本带回,清学者姚觐元于光绪八年(1882年)所刻的《禁书总目》中曾记述此书,乾隆时期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中亦列有一本名为《扬州十日录》的书,然而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史书《小腆纪年》却有引用《扬州十日记》: “臣鼒曰,予读王氏《扬州十日记》,言可法抑万里长城之黄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杰,至谓坏东南之天下者,史道邻也。此盖书生率意妄语,无足论也”,且清代史学家计六奇亦有记载清兵在扬州的屠杀。时人对《扬州十日记》一书的部分内容和有关数据有所质疑。区志坚认为有清一代满汉种族冲突为一个重要问题,明末清初不少明遗民及南明抗清人士,多高举华夷之辨,号召排满。但太平天国被平定后,种族冲突的口实再次成为潜流;及至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北京两次陷落,对外用兵的失败,清朝统治的弊点进一步暴露,知识分子更多由排外转而排满,汉人民族主义日炽,再次复兴满汉冲突的历史记忆。《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等此均为排满革命的宣传作品。陈国庆,曹金生指出,像《扬州十日记》这样的著作,与严肃的史学著述并不相同:“它是文学,文学以形象性和艺术性为特征,文学是允许夸张的,明末清初诗人吴嘉纪在他的《李家娘》里对扬州大屠杀作了更加淋漓尽致的夸张:‘城中山白死人骨,城中水赤死人血。杀人一百四十万,新城旧城内有几人活?妻方对镜,夫已堕首。腥刀入鞘,红颜随走。西家女,东家妇。如花李家娘,亦落强梁手。’我们若因此得出扬州大屠杀杀人一百四十万人的结论,那就是贻笑史家了。《扬州十日记》不是正史,也不是有史可考的历史人物记载下来的,作者只是封建社会一个名不见传的小文人,尽管它所记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可靠的,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扬州大屠杀之惨烈。……《扬州十日记》所记载的史实是极具历史价值的,但不能用其数据作为孤证,在史学界广泛引用,左右清史的研究。”史学家张德芳对《扬州十日记》提供的死亡数字提出质疑,他指出,根据当时扬州附近各个乡村的报告,该地区人口总数是78960户,或者说是495497口。加上在17世纪扬州的人口统计数,扬州府总人口为100万。在各种情况下,攻城时挤进扬州城的人口最大数量至多应该是20万—30万人。张德芳亦指出城外灾民大量往城中迁入的说法并不可信,虽然有文献记载有城外灾民为了逃避高杰逃兵而往扬州地中逃去,但只是属于极个别例子,理据如下:澳大利亚东亚史博士安东篱(Antonia Finnane)指出《十日记》记载的八十万数字不可能如此之高,又指出明清战争时期的伤亡数字通常都不可靠,认为王秀楚提供的数字最好被理解为对屠杀的可怕程度的表述。由《扬州历代诗词》所收,不下50首。如黄宗羲“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清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蒋士铨“明日还家拨余烬,十三人骨相依引。楼前一足乃焚馀,菊花(婢女名)左股看奚忍!”(清蒋士铨(焚楼行》)等等。 康熙年间诗人钱澄之的《扬州》诗:“水落邗沟夜泊船,一般风物客凄然。关门仍旧千樯塞,市井重新百货填。商贾不离争利地,儿童谁识破城年?当时百万人同尽,博得孤忠史相传。”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吴嘉纪《挽饶母》诗也说:“忆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另一个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顾炎武也有诗说:“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酬朱监纪四辅》)清初小说《雨花石》中也提及扬州大屠杀作为背景:“大清兵破了扬州城,只因史阁部不肯降顺,触了领兵王爷的怒,任兵屠杀,百姓逃得快的,留条性命,逃得缓的,杀如切菜一般。”(石成金:《雨花石·第五种·倒肥鼋》)

相关

  • 水溶液水溶液(aqueous,aq)是指溶剂是水的溶液。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水溶液,一般会在其化学式右下方加上(aq)识别。例如食盐NaCl的水溶液,会用NaCl(aq)表示。由于水是自然界
  • 止血止血(英语:hemostasis):使出血停止。当血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后,以下四个事件可阻止进一步出血: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机化。血管壁连续性中断后,受损部位及其附近的血
  • 花粉热过敏性鼻炎,又称为鼻敏感、干草热、花粉热、花粉症或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因为免疫系统受到空气中的过敏原影响而导致的鼻炎症状。征兆和病症包括流鼻涕或鼻塞、打喷嚏、眼睛的
  • 伊斯兰教国家穆斯林世界有几种含义。在宗教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坚持伊斯兰教法的国家。在文化意义上说,它指的是伊斯兰文明,不包括生活在该文明的非穆斯林(齐米)。在现代的地缘政治意义上,该术
  • 克林奇县克林奇县(Clinch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南部的一个县,面积2,135平方公里,县治霍默维尔。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996。克林奇县成立于1850年2月14日。历史 | 经济
  • 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2,5-dimethoxy-4-bromophenethylamine,2C-B),一种隶属2C-X家族(英语:2C's)的致幻剂,由Alexander Shulgin于1974年合成,其制备与应用剂量(12-24mg)在PiHKAL一书
  • span title=呼吸系统 class=rt-commentedTextR/spanATC代码R(呼吸系统)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所制定的
  • 手抄本手抄本指的是用人手抄写而非用印刷制成的书籍。英文“manuscript”一词可以指“手抄本”或文本原作者付梓的“原稿、手稿”,但中文“手抄本”一词通常只指称以手抄方法代替印
  • 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宗教博物馆,简称宗博,位于台湾新北市永和区,为全世界首座以世界宗教为主题的博物馆。宗博为灵鹫山无生道场的创始人心道师父首创及推动的。借由博物馆的典藏、展览、活动、
  • 肉蝇科麻蝇即肉蝇,是双翅目麻蝇科(学名:Sarcophagidae)下的所有苍蝇的统称。麻蝇以卵胎生的方式繁殖,大部分种类的麻蝇都在腐肉、粪便或者腐败的物质上产下蛆,少数种类会在哺乳动物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