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奥·安耶洛普洛斯

✍ dations ◷ 2025-09-04 21:59:05 #塞奥·安耶洛普洛斯

塞奥佐罗斯·“塞奥”·安耶洛普洛斯(希腊语:Θεόδωρος Αγγελόπουλος,罗马化:;1935年4月27日-2012年1月24日)是希腊的一位著名的导演和编剧。

1935年,安耶洛普洛斯生于雅典。童年时代历经纳粹德军占领。希腊内战期间,安哲洛普斯的父亲曾被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逮捕并判处死刑,原因不明,9个月后又突然被释放。1953年,在雅典大学修读法律,1961年,就读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其后转读法国高级电影研究学院,因与教授理念不同,自愿退学返回希腊,以撰写影评维持生计。1964年,回到雅典,当时的希腊还处于专制统治下,安哲罗普洛斯加入希腊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支持民主变革,在报刊上发表宣扬民主共和的电影评论和杂文。

他的电影事业始于希腊军政府时期,1968年拍摄第一部电影短片《放送》。接着在1970年拍摄第一部长片《重建》,于翌年柏林影展获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导演地位从而受到肯定。他在1970年代拍摄了“希腊近代史三部曲”:《36年的岁月》(1972)、《流浪艺人》(1975)、《猎人》(1977),透过三个独立的故事,回眸1940年代至1970年代希腊经历法西斯入侵、内战、右翼军政府的岁月。1980年以《亚历山大大帝》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安耶洛普洛斯1980年代拍摄了“沉默三部曲”:《塞瑟岛之旅》、《养蜂人》与《雾中风景》。《塞瑟岛之旅》获得1984年戛纳影展最佳剧本奖。

安耶洛普洛斯1990年代拍摄了“巴尔干三部曲”:《鹳鸟踟蹰》、《尤利西斯的凝视》与《永恒和一日》。其中《尤利西斯生命之旅》获得1995年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以及《永远的一天》获得1998年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

安耶洛普洛斯在2012年1月24日于比雷埃夫斯遭遇车祸,数小时后不治身亡,享年76岁。

在安哲罗普洛斯76年的生命和40多年的电影生涯里,除去早期一部未完成的故事片和最后拍摄了一半的遗作之外,一共创作了13部剧情长片和2部纪录片。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迷人的场面调度、希腊北部阴霾的冬日、浓得化不开的雾中风景、永远处在旅途中的主人公、静如止水的时间和诗画叠加的空间、沉重的希腊历史与深邃的自我放逐,甚至一段空白的胶片、一只从海上升起的巨大雕塑的手、轰隆向前的火车,这些都可以成为解读安氏电影的关键词。

相关

  • 著骨点炎著骨点炎(过去也称为:接骨点炎、附着部炎;英语:Enthesitis)是著骨点(英语:Enthesis)(肌腱或韧带附着在骨头的部位)的发炎。它是一种著骨点病变,著骨点发生病变。 早期临床症状类似“锻
  • 辛蒂·克劳馥辛西娅·安·“辛迪”·克劳馥(英语:Cynthia Ann "Cindy" Crawford,1966年2月20日-),美国超级名模,曾是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的模特儿。西北大学化学系肄业。育有1子1女
  • 阿米巴虫变形体(amoeba),是一种通过伸长或收回伪足来改变自身形状的细胞或生物。变形体并不属于某个单一的生物分类,相反地,在许多真核生物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存在。变形体细胞不仅存在于
  •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是针对自然环境、社会、科技与生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内的各种灾害风险,研究风险起因事件的孕育、发生、发展、后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政府监管、社会响应、应急救援等
  • 停战协定康边停战协定(法语:Armistice de 1918;德语: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1918)),又译贡比涅停战协定、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康白尼停战协定,是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协定,
  • 实证学派犯罪学(英语:Criminology)是一门社会科学,主题是寻找犯罪行为的现象与规律,寻找犯罪发生的原因,借此寻找方法以减轻犯罪对社会的影响(最后这项于今日已被更精致地分科为刑事政策,而
  • 国立海洋博物馆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位于韩国釜山广域市影岛区,是韩国首座海洋综合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4万5千平方米,建筑面积25,870平方米,总投资1142亿韩元,于2012年7月9日正式开馆。 国立
  • 佛兰德斯的亨利佛兰德斯的亨利(1176年-1216年6月11日)是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的第二任皇帝(1205年-1216年),佛兰德伯爵和埃诺伯爵(英语:Count of Hainaut),亨利参与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和1204年君士坦丁
  • 多稳态模棱函数多稳态模棱函数(Multistatic ambiguity functions),是由模棱函数延伸而来的几率模型,用以模拟多组雷达侦测同一目标的状况。多稳态模棱函数是由模棱函数延伸用以模拟多稳态雷达
  • 阿摩昼经《阿摩昼经》,(巴利文:Ambatth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三部经。该经中主要阐述佛陀对种姓制度的批判。该经共分两章。讲述佛陀在乔萨罗时,婆罗门人阿摩昼遵照其师沸伽罗娑罗的吩咐,前来观察佛陀是否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其见到佛陀时,傲慢无礼并指责佛陀出身卑下,不敬重婆罗门。佛陀于是询问阿摩昼的出身,指出阿摩昼祖先是干诃。佛陀告诉阿摩昼,释迦族祖先锇迦格王为了让宠妃的儿子继承王位,放逐四个年长的儿子。这四兄弟在雪山附近的释迦树下,为了保持种姓纯洁,兄弟姐妹结为配偶,史称释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