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泛泰民族主义
✍ dations ◷ 2025-04-26 14:36:55 #泛泰民族主义
泛泰主义(英语:Pan-Thaism),是指20世纪前半叶,尤其是二战期间,在暹罗(今天的泰国)兴起的一股泛民族主义浪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开始盛行,影响了不少当时泰国的政治领袖。泛泰主义是一种民族运动,认为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英属缅甸的掸族、英属印度的阿萨姆邦阿豪姆人、法属印度支那的侬族、岱依族、越南泰族以及中国云南的傣族乃至中国南方广西、贵州的壮侗语系的壮族、布依族、水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海南岛上的黎族、临高族等都是泛泰民族。有些泛泰主义者还把南诏、大理国当泰人国家。在泰国政治领域的泛泰主义的最早表现则是泰国驻日公使受当时日本法西斯思潮影响,之后便影响当时的总理銮披汶·颂堪陆军元帅,之后便奉行泛泰主义方针,二战时是他领导的泰国政府与德意日三国同盟结盟,并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二战时泰国法西斯政府在1940年和法国发生了泰法战争,在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和马来亚时提供日军支援。根据銮披汶·颂堪总理的说法,改变国名具有下列的意义:部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主张将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黎族、仫佬族、水族等居住区从中国独立出去,并与泰国、老挝组成独立的民族国家联盟。2010年初在印度阿萨姆邦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的一个壮族学者在会上的公开报告中将广西的壮族称为“广西的Tai民族”(该文全名为《广西的Tai民族分布与壮族的文化特点》。(存疑)
相关
- 巴金森氏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系统。它的症状通常随时间缓慢出现,早期最明显的症状为颤抖、肢体僵硬、运动
- 情绪不稳假性延髓效应(英语:PseudoBulbar affect,缩写 PBA),或称情绪调节障碍(日语:情動調節障害),俗称强哭强笑,或啼笑皆非。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病,多半源于脑部受伤。例如头部撞到,或中风等里外
- 混合酸发酵混合酸发酵(英语:Mixed acid fermentation)是一种无氧发酵。其发酵产物由多种酸组成。其发酵成分主要由乳酸盐,乙酸,琥珀酸和甲酸、乙醇和等量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组成。这种发酵通
- 萨拉托夫萨拉托夫(俄语:Сара́тов,俄语拉丁字母拼写:Saratov),是俄罗斯萨拉托夫州首府、伏尔加河下游右岸的港口,位于乌克兰与哈萨克之间。2002年人口为873,055人。建于1590年。曾为
- 比耶省比耶省(葡萄牙语:Província de Bié)位于安哥拉,与库安多古班哥省、南广萨省、万博省、威拉省、南伦达省、马兰哲省、莫希科省等省份相邻。
- 自己自我意像(self-image),亦作自我意象或自我映像,为心理学概念,一般用来指一个人在内在的图像。通常来讲自我意象挺难改变的,它不仅是指能具体被他人观察到的客观事物(身高,体重,头发颜
- 儿媳儿媳是儿媳妇的省称,古汉语称“媳”,特指儿子的妻子,也可以用“媳妇”指代;吴语、粤语和闽南语等多谓之新妇(粤语白读为pou5,音“抱”),粤语口语又称家嫂,晋语称“媳妇子”,均指“儿媳
- 逆城市化逆城市化(英语:counterurbanization)或去城市化(de-urbanization)是人们从城市地区迁移到农村地区的人口和社会过程。与郊区化一样,它反而是和城市化密切相关的。逆城市化最初作为
- 火流星火流星是与流星和陨石有关的一个术语。因此,使用这个术语的团体和单位,对于这个名词的定义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对于火流星的描述,一个依据视星等的定义是亮度达到-14等或更亮的
- 比奇角英吉利云崖(英语:Beachy Head)也作比奇角、俾赤岬、比切峭壁、海滩之顶,位于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郡伊斯特本西南、七姐妹岩以东的英吉利海峡岸边,为一处白垩岩组成的海岸悬崖,悬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