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亚伯特·亨特

✍ dations ◷ 2025-08-21 07:20:00 #马修·亚伯特·亨特

马修·亚伯特·亨特(Matthew Albert Hunter,1878年-1961年3月24日 )是冶金学家,发明可以冶炼高纯度钛的亨特法。

亨特1878年生于新西兰奥克兰市,基础教育都在当地的公立学校完成。中学在奥克兰文法学校就读。1900年取得奥克兰大学理学士学位,1902年于同校取得理学硕士学位,之后赴欧往来于欧洲各大学,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取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在欧洲和同学玛丽(Mary Pond)相遇认识,赴美后两人在美国结婚。亨特就职于通用电气后,开始进行钛的研究工作。1908年经济衰退,亨特离开通用电气,进入壬色列理工学院担任电机系教授。

早在1791年威廉·格雷戈尔就已经发现钛,但也证实钛很难分离纯化。1887年尼尔森(Lars Nilson)、派特森(Otto Pettersson)采用钠还原法将钛精炼至95%的纯度,后来又有亨利·莫瓦桑用电弧炉将纯度提升至98%。1910年,亨特以亨特法制备出99.9%的纯钛。亨特法的实验相当危险,不只涉及高温高压,还需要用到活性极高的钠金属来跟四氯化钛在气密钢瓶中反应,也因此亨特法实验的钢瓶也被戏称为"金属炸弹"(metal bomb)。为了避免实验的危险性伤及他人,亨特多度把器材搬到壬色列理工学院校园的美式足球场中空旷处进行实验。亨特起初以为纯钛会有极高的熔点,可以用来取代当时灯泡中的碳灯芯。结果不如预期,纯钛的熔点性质并不适合用在灯泡里,亨特反而发现纯钛的其他性质有更多用途。相较于1940年的克罗尔法,亨特法在大量生产时显得效率不彰,商用生产者越来越少采用亨特法,亨特法后来仅限缩于实验室用途。不过,亨特法生产的钛在纯度方面仍有优势。

亨特在壬色列理工学院当过电机系五年的系主任,并曾协助建立冶金工程系。1935年至1947年间任冶金工程系系主任并于1943年任学院院长。该校的冶金工程系后来转型为材料工程系。1949年亨特取得壬色列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头衔。1959年亨特获美国金属学会(英语:ASM International (society))颁发金牌,以彰其对冶金学教育的奉献。1951年壬色列理工学院冶金工程系设立马修·亚伯特·亨特奖。

亨特过世后,于2009年入选壬色列理工学院校友名人堂。

相关

  • 奥古斯特·凯库勒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德语: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1829年9月7日-1896年7月13日),德国有机化学家。从1850年代直到他去世,凯库勒是欧
  • 老特拉福球场老特拉福德球场(Old Trafford)是位于英格兰大曼彻斯特郡的一个专业足球场,为曼彻斯特联的主场,可容纳75,635人,是英国第二大及全欧洲第十一大的球场。老特拉福德为全英格兰三个欧
  • 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是东汉时期的著作,为稗官杂记体之别史。东汉赵晔撰,共有十卷。叙述春秋时期吴、越二国之间的战事。文辞丰蔚富饶,颇似小说家言。在四库全书中为史部记载类。现今较
  • 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奥托一世(Otto I,912年11月23日-973年5月7日),东法兰克国王(936年—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年加冕)。史称奥托大帝(Otto der Große)。东法兰克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Ringlheim
  • 流星蝴蝶剑 (2010年电视剧)《流星蝴蝶剑》,是2010年中国大陆改编自古龙同名武侠小说的古装剧,华策影视出品,由陈楚河、陈意涵、黄维德、王 艳、刘德凯、贺 刚等人领衔演出。2010年7月12日央视一套和201
  • 上林湖越窑遗址坐标:30°07′22.08″N 121°20′13.24″E / 30.1228000°N 121.3370111°E / 30.1228000; 121.3370111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浙江省慈溪市境内的一处古代瓷窑遗址。遗址分布
  • 普雷沃氏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学名:)为拟杆菌目普雷沃氏菌科的一属厌氧革兰氏阴性菌。多形态杆菌,不产芽孢。该属是由口腔拟杆菌的16个种转入组成的新属。此
  • 姚以缇姚以缇(1986年02月25日-),台湾女演员,父亲为台湾花莲原住民(阿美族)。毕业于台北市立体育学院,自小学开始研习手球运动,曾获选为台湾手球国家代表队。2014年于李岗导演、萧力修导演所执导的电影想飞中,饰演女飞官“乔千惠”一角,帅气亮眼形象成为观众讨论焦点。2016年参演公视人生剧展衣柜里的猫,此片更入围第18届台北电影奖剧情长片及第51届电视金钟奖的多项肯定。2017年与张震领衔主演日本鬼才导演Sabu之电影“Mr Long”,该片入围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姚以缇亮丽登上国际红毯。与吴
  • 主教宫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主教宫(波兰语:Pałac Biskupi w Krakowie),或译克拉科夫主教府、克拉科夫总主教府,是天主教克拉科夫总教区的主教公署所在地,位于波兰城市克拉科夫旧城区的西南方。此处自14世纪起成为克拉科夫的主教官邸,也是该市第二大宫殿式建筑,仅次于曾是波兰王室驻地的瓦维尔城堡。这是方济各会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1958-1978年,若望保禄二世担任克拉科夫主教期间曾居住于此。他经常在晚间从大门上方的“教宗窗户”向信徒们进行祝福和谈话。2005年4月2日若望保禄二世去世后,有4万名天主教徒
  • 迪奥尼齐耶·德沃尔尼奇迪奥尼齐耶·德沃尔尼奇(克罗地亚语:Dionizije Dvornić,1926年4月27日-1992年10月30日),克罗地亚男子足球运动员,场上位置是前锋。他曾代表南斯拉夫国家队参加195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结果队伍止步八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