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圈

✍ dations ◷ 2025-11-27 13:24:09 #冰雪圈
冰雪圈(英语:cryosphere),这个名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κρύος(cryos),指"寒冷"、"霜"或是"冰";以及σφαῖρα(sphaira),指"球体"。冰雪圈是用来描述在地表上,水以固态形式出现的区域,包括了:海冰、湖冰、河冰、积雪、冰河、冰帽、冰盖和冻土。因此,冰雪圈与水圈有很大的重叠。 冰冻圈是全球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地表能量、水分通量、云、降水、水文、大气和海洋循环的影响,产生重要的联系和回馈。 这些回馈过程使得冰冻圈对全球气候和全球变化中的气候模式(英语:Climate_model)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冰消学(deglaciation)描述冰雪圈特征的衰退。冰雪学(cryology)则是对冰雪圈的研究。地表上发现的固态水主要为积雪、湖泊和河流中的淡水冰、海冰、冰川、冰盖、冻土和永久冻土。 每个冰冻圈子系统中水的停留时间差异很大。积雪和淡水冰基本上是季节性的;除了北冰洋中心的海冰以外,绝大多数海冰只会持续几年。然而,冰川、冰盖或底土冰中的水分子可能会冻结10-10000年或甚至更长时间。南极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冰层年龄可能接近100万年。世界上大部分的冰量都是在南极洲,尤其是东南极冰盖。不过要是从面积来看,北半球冬季积雪面积最大,在1月份平均占半球面积的23%。冰和雪的气候作用,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相关。若具备观察且模拟冰雪覆盖程度、厚度和物理性质(辐射与热)的能力,对气候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冰和雪的几种基本物理性质调节地表和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最重要的几个特性是表面反射率(反照率),传热能力(热扩散率)和改变状态的能力(潜热)。这些物理性质以及表面粗糙度、发射率和介电特性对于从太空中观察冰和雪很重要。例如,表面粗糙度通常是决定雷达背向散射(英语:Backscatter)强度的主要因素。晶体结构、密度、长度和液态水含量等物理性质,则是影响热与水的转移,以及微波能量散射的重要因素。入射太阳辐射的表面反射率对于表面能平衡(SEB)是重要的,这是太阳辐射反射与入射的比,通常称为反照率。气候学家主要关注电磁波谱短波(300-3500奈米)部分的反照率,与主要太阳能输入吻合。通常,除了森林区域,未融积雪覆盖表面的反照率很高(可达80-90%)。冰和雪的反照率,导致秋季和春季高纬度地区的表面反射率迅速变化,但这种变化的总体气候意义在空间和时间上会被云量所调节。(行星反照率主要由云量决定,以及冬季在高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少。)夏季和秋季是北冰洋高平均云量的时期,因此反照率回馈与大面积海冰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大幅降低。格罗伊斯曼等人观察到,在春季(4月至5月),太阳辐射在积雪覆盖地区最大时,积雪对地球辐射平衡影响最大。冰雪圈组成的热性质也具有重要的气候结果。热扩散率表示温度波穿透物质的速度。冰和雪在热扩散方面的效率比空气低很多个数量级。积雪隔离地面,海冰隔离海洋,使地表-大气界面的热通量和水汽通量去耦合。对于厚度30-40公分以下的薄冰,热通量仍然是可观的,但只要有薄冰存在,就能消除水面的水分流失。然而,即使在冰层上有少量的雪,也将显著地减少热通量,并降低冰的增长速度。雪的绝热效果也有水循环有很大影响。在非永久冻土区域,雪的绝热效果使得只有接近表层的地面冻结,深水土壤排水不会间断。冰和雪在冬季可以避免地表能量大量损失,但因为冰的融化也需要大量能量(融化潜热,0℃时为3.34×105J / kg),它们也延迟了春季和夏季的回暖。然而,在广布冰或雪的地区,大气的静态稳定性很强,倾向于将即时冷却效果限制在较浅的层,使相关的大气异常通常是短暂的、本地局部尺度的 。世界上一些地区,如欧亚大陆,已知厚重积雪和春季潮湿土壤相关的冷却可以调节夏季季风的循环。古茨勒和普雷斯顿也在美国西南部提出了相似的雪-夏季循环回馈的证据。

相关

  • 药品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英语:Pharmacodynamics (PD) ),简称药效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作用(action)与药理效应(effects)(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 黄道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它是黄道坐标系的基准。另外,黄道也指太阳视运动轨迹所在的平面,它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共面(看起来像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并不能
  • 组曲《镜》(法语:Miroirs)是莫里斯·拉威尔于1905年在30岁时所创作的作品,总计由5首钢琴曲组成的组曲。1906年1月6日在巴黎的国民音乐协奏演奏会上,由里卡多·韦恩斯初次演出。全
  • 加工食品食品加工业是将食物透过物理或化学途径转化为其他形态的食物产业,旨于令食材更易包装及烹饪。典形的食物加工包括切碎、浸渍、液化、乳化、烹调(例如煮、烤、煎、烧)、腌制,甚至
  • 剑羚东非剑羚 Rüppell, 1835 弯角剑羚 Cretzschmar, 1827 南非剑羚 (Linnaeus, 1758) 阿拉伯剑羚 Pallas, 1766剑羚属(Oryx)包含四种剑羚。其中三种原生于非洲的干燥区,第四种原生
  • 电热膜远红外线辐射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透明聚酯薄膜,由可传导性碳纤维为主成分的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不同于传统的电热丝发热,以电热膜为发
  • SF11YOW、​1ZDT、​4QJR、​4QK4251626423ENSG00000136931ENSMUSG00000026751Q13285P33242NM_004959NM_139051、NM_001316687NP_004950NP_004950.2、XP_005251928.1、XP_01151
  • 樟山寺坐标:24°58′23″N 121°34′46″E / 24.9730897°N 121.57938°E / 24.9730897; 121.57938樟山寺位于台湾台北市老泉街,为主祀十八手观音之佛教庙宇,俗称十八只手。该建物兴
  • BTCBTC可以指:
  • 性别决定系统性别决定系统(英语:Sex-determination system),是一个生物系统,决定了生物性特征的发展。大部分生物都有两个性别(如木瓜有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三种性别),一些比较原始的生物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