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克拉斯诺夫

✍ dations ◷ 2025-02-23 22:15:18 #1869年出生,1947年逝世,俄罗斯帝国陆军将领,俄国内战人物,俄国白军将领,俄罗斯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物,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与纳粹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克拉斯诺夫(俄语: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сно́в,1869年9月22日-1947年1月17日),俄罗斯军官、顿河哥萨克。俄国内战期间,他为白军重要将领。

彼得·克拉斯诺夫出生在圣彼得堡,其父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克拉斯诺夫(英语:Nikolay Krasnov (soldier))少将,祖父为伊万·伊万诺维奇·克拉斯诺夫(英语:Ivan Krasnov)中将。1888年毕业于巴甫洛夫斯克军事学校,后入伍。一战期间,指挥第三骑兵团的哥萨克旅团和师团。十月革命期间,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提拔他为中将军衔,任命他为军队指挥官,派往彼得格勒镇压布尔什维克的十月革命(参见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起义(英语:Kerensky–Krasnov uprising))。然而3天内克拉斯诺夫战败,被捕入狱。随后他向苏维埃当局作出不再参加任何反对革命的斗争后,获得释放。

获释后的克拉斯诺夫马上就食言了,他于1918年5月逃往顿河一带的新切尔卡斯克,并被顿河哥萨克人推举为首领。在德国秘密支持下(因为德国同苏俄订有和约,不能公开支持),与马蒙托夫将军发动了顿河哥萨克的叛乱,1918年5月至6月期间,取代了苏维埃在顿河一带的统治地位。6月中旬,一支顿河军(英语:Don Army)有40,000人、56支枪、179支机关枪。1918年下半年,克拉斯诺夫将军队推进到波沃里诺、卡梅申和察里津,计划向莫斯科进军。然而他的军队在察里津被约瑟夫·斯大林率领的红军击败,撤退到克里米亚。在后来斯大林上台后,察里津战役被宣传为重要战役,察里津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克拉斯诺夫认为寻找新的同盟者很必要,因此在1919年1月宣誓效忠于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的南俄武装力量(英语:Armed Forces of South Russia)。

1919年2月19日,克拉斯诺夫在白军内部斗争中失败,前往德国。1923年前往法国,继续从事反苏维埃活动。他也是反共地下组织真俄罗斯兄弟会(英语:Brotherhood of Russian Truth)的创始人之一。在流亡期间,他写下了回忆录和数部小说。他的小说《从双鹰旗到红旗》,讲述白军英雄米哈伊尔·萨布林(英语:Mikhail Sablin)将军的故事。他的小说被翻译成英语、德语、法语、塞尔维亚语及其他一些欧洲语言。

二战期间,克拉斯诺夫得到纳粹德国的支持,组织白军哥萨克军团和苏联战俘(多数为哥萨克),参加德军作战。1944年11月,克拉斯诺夫拒绝了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加入俄罗斯解放军的邀请。战争结束以后,克拉斯诺夫在获得不会被遣返回苏联的承诺之后,率军主动向在奥地利的英军投降。然而在1945年5月28日,克拉斯诺夫却在“严责行动(英语:Operation Keelhaul)”中被英国当局引渡给了苏联。他与安德烈·什库罗(英语:Andrei Shkuro)、季莫费·多马诺夫(俄语:Доманов, Тимоф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和赫尔姆特·冯·潘维茨(英语:Helmuth von Pannwitz)被苏联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1947年1月17日,在莫斯科被绞死。

相关

  • 出生体重出生体重指婴儿在诞生之时的身体重量。具有欧洲血统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是3.5千克(7.7英磅),而正常的范围则为2.5至5千克(5.5至11.0英磅)。南亚和中国血统的婴儿与欧洲婴儿的出生
  • 伊斯兰教徒65–75% 逊尼派 10–13% 什叶派 15–20% 无教派穆斯林 ~1% 阿赫迈底亚 ~1% 其他教派,如穆斯林(阿拉伯语: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
  • 夹肌夹肌包括:后面:腰方肌 · 腰大肌/腰小肌 · 胯肌会阴浅隙(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
  • 基本关系热力学基本关系可将一热平衡封闭系统中的内能无穷小变化,表示为以下熵及体积的无穷小变化: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用下式来表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下式在可逆过程中成立:因此
  • 酉阳杂俎《酉阳杂俎》是唐朝博物学家段成式所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共三十卷,最后十卷为续集。其中介绍了许多汉唐以来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等,为后来社会研究关中历史提供了史料,也是了解
  • 兰开斯特轰炸机兰开斯特(Lancaster)轰炸机是英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重要的战略轰炸机之一,担负对德国城市的夜间轰炸任务。在执行三处德国水坝的轰炸任务之后获得水坝克星(Dam Buster)的昵
  • 基里维纳语基里维纳语(Kilivila或Kiriwina)属于南岛语系下的基里维纳-路易西亚德语言(英语:Kilivila–Louisiades languages),主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特罗布里恩群岛使用,当地学校也使用该语言
  • 绵课庄襄亲王绵课(1763年-1826年),满洲爱新觉罗氏。清圣祖第十六子庄恪亲王允禄的曾孙,弘普之孙,三等奉国将军永珂之子,为第5任庄亲王(1788年-1826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袭其伯父庄慎亲
  • 汉惹拔汉惹拔(马来文:Hang Jebat,又译作汉惹伯、汉泽拔、汉日拔、汉嘉伯、汉杰巴、杭兹巴特等)是马来传奇故事中的人物,他最早出现于马来古典小说《汉都亚传(马来语:Hikayat Hang Tuah)》(H
  • 曹鸿勋曹鸿勋(1848年-1910年),字仲铭,号兰生。潍县(今山东潍坊)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光绪七年(1881年),出任湖南学政。历官云南永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