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锦春

✍ dations ◷ 2025-08-02 02:09:26 #卢锦春

卢锦春(?-1899年12月21日),又名卢野、卢阿野,清朝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竹围乡人,约在1884至1885年间渡台,营生为杂货商、茶贩与采矿者。卢锦春为1897年开始活跃于淡水郡、金包里堡、石碇堡延伸到八芝兰一带的土匪集团匪首,四处“和庄”(指收取保护费),是北山(阳明山)匪徒集团的一员。1898年8月一度归降,修筑公路,同年底又传复叛消息。1899年7月被捕于水返脚,因有信件往来资助简大狮、林李成而依《匪徒刑罚令》处以死刑。

1897年7月,卢锦春、林太平、简大狮等,在淡水、金包里、石碇地区“和庄”。《台湾新报》报导了这批“新土匪”的出现。

1898年1月16日,扬言派两千人袭击宪兵屯所,导致金包里民众逃难。3月10日,袭击磺溪宪兵屯所,是卢锦春集团少数主动出击的行动。

8月,在土匪招降策的契机下,由蔡焕、郑碧香、郑维隆居中斡旋,卢锦春归顺。归顺前和部下李养入侵文山堡大肆劫掠,堡民请求陈秋菊保护,因而和陈秋菊爆发冲突。协调过程中,双方各持国旗对抗,后经辨务署、警部长等调解后签和解书。

卢锦春集团归顺后,负责修筑金包里到士林的道路,但纪律不佳、强盗事件频传。

1898年12月10日,再度反叛,和金包里警察队与当地守备队冲突。

1899年7月24日,据称卢锦春藏有弹药欲接应林李成,于水返脚被逮,送地方法院审理。12月21日,依《匪徒刑罚令》判决执行死刑。

卢锦春的部众相当多,归顺部下就有750名,部属组成多属于低阶层分子,沿古道谋生的流动商贩。卢锦春的部众在投降后,大多投入道路工事等公共事业,也有从事农业等生计者。

卢锦春和简大狮集团关系密切,和简为结拜兄弟。在简大狮逃亡厦门前,两者犯案大多雷同。友好的结盟势力包括林李成、林火旺和1898年之前的徐禄。

陈秋菊集团势力范围拥文山堡一带,是商人与当地领袖的身份。不友好的联盟势力包含:郑文流、陈捷陹。

在诸多抗日史观下被视为抗日的武装活动中,卢锦春集团是货真价实的土匪事业,行劫掠之实。唯一一次主动岀袭的“袭击磺溪宪兵屯所事件”,可视为对设置屯所维护治安的抗衡。土匪集团对官方相当不信任,也不热切的接受招降,归降后立刻又滋扰地方民众。也因为打家劫舍,该集团不受民众喜欢,名声极恶。

从期刊报导中,不乏民众书写对土匪招降策的疑虑,认为或有大权侵害问题。

相关

  • 歌词歌词是歌曲中的文词部分。许多用以咏唱,并有较具体和详细内容的歌,除了音乐部分以外,都会有文词部分。歌词与歌曲,绝大多数都能互相配合,成为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作品。由于
  • 马利厄斯丘陵马利厄斯丘陵(Marius Hills)是位于月球风暴洋的一组熔岩穹丘。一般认为形成这些穹丘的熔岩比形成月海的有更高的黏度。这些穹丘的高度大约是200到500米。该区域的名称来自附近
  • 以色列·奈森·贺斯汀以色列·奈森·贺斯汀 (1923年3月28日-1988年2月9日)是一位数学家,1951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其研究兴趣主要是非交换环。他亦在有限群、线性代数及数理经济这些领域有所研究,
  • 维特比算法维特比算法(英语:Viterbi algorithm)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它用于寻找最有可能产生观测事件序列的维特比路径——隐含状态序列,特别是在马尔可夫信息源上下文和隐马尔可夫模型中
  • 拉苏里王朝拉苏里王朝(阿拉伯语:بنو رسول‎),是一个1229年-1454年统治也门的逊尼派王朝。王朝奠基人拉苏里是一个土库曼人酋长,后来接受阿拉伯语并称自己是阿拉伯部落后裔,他在1180年
  • 马里安·雷耶夫斯基马里安·亚当·雷耶夫斯基(Marian Adam Rejewski,1905年8月16日-1980年2月13日),波兰数学家和密码学家,20世纪30年代领导波兰密码学家率先对德国使用的Enigma密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
  • 宾州广场一号宾州广场一号(One Penn Plaza)是位于纽约市的移动摩天楼,位于33街、34街之间,第七大道西侧,临近宾夕法尼亚车站和麦迪逊广场花园。它是宾夕法尼亚广场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
  • 爱司基地爱司基地(Ace of Base)是一个瑞典流行音乐组合,其成员包括 Jonas Berggren(Joker)、Ulf Ekberg(Buddha)、Malin Berggren和Jenny Berggren(Jonas是Malin和Jenny 的哥哥);爱司基地乐队常被和ABBA乐队和水叮当乐队并称。Jonas、Malin和Jenny三兄妹出生和成长于瑞典西南方的第二大城哥特堡。Ulf Ekberg曾经是瑞典新纳粹组织的成员,后来脱离该组织并且好几年没有和该组织接触过了。1987年Jonas兄妹和他的
  • 尼古拉·米特罗法诺维奇·卢尼科夫尼古拉·米特罗法诺维奇·卢尼科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Митрофанович Луньков,1919年1月7日-2021年1月26日),苏联外交官,曾任驻意大利大使。1919年1月7日出生。1940年加入联共(布)。1944年毕业于联共(布)中央高级党校。1946年至1949年,担任苏联驻瑞士代表处一秘。1951年至1952年,担任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的助理。1954年至1957年,担任苏联驻瑞典大使馆参赞。1957年,担任苏联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副司长。1957年至1959年,担任苏联外交部第三欧洲司
  • 亚瑟·盖尔斯敦亚瑟·盖尔斯敦(英语:Arthur W. Galston,1920年-2008年)是一位美国植物学家和生物伦理学家。他在还是个研究生时,发现了一种促进大豆落叶的化学物质TIBA(2,3,5-三碘苯甲酸)。在该物质的基础上,美军的生物武器专家制造了曾在越战中大规模使用的橙剂。自1965年,盖尔斯敦开始游说科学界和政府部门,并促使了美国国防部研究橙剂对人类的毒性,最终使尼克松总统于1970年禁止了橙剂的使用。盖尔斯敦曾多次前往越南和中国,他是第一批受邀请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科学家。1971年盖尔斯敦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