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 dations ◷ 2025-11-13 20:54:41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荷兰语:Christus in de storm op het meer van Galilea),是十七世纪著名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描绘了《马可福音》第四章中,耶稣与门徒在加利利海的风暴中航行时,耶稣将平息风暴的海难情景,同时也是伦勃朗唯一以航海为题材的作品。

原画曾由美国波士顿的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收藏,但在1990年3月18日的盗窃事件(英语:Isabella_Stewart_Gardner_Museum_theft)中失踪,至今未被寻回。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的创作时间可追溯到1630年代初期,主题的特写处理和整体构图可以追溯到弗兰德地区的印刷师阿德里安·科拉尔特(英语:Adriaen Collaert)与艺术家马尔顿·德·沃斯(英语:Maerten_de_Vost)在设计后所印刷的版画《加利利海上风暴》。并在1583年由萨德勒家族(英语:Sadeler_family)于安特卫普出版的《生命、热情和救世主耶稣》(荷兰语:Vita, passio et Resvrrectio Iesv Christ)中刊出。

而在伦勃朗的版本中,这幅画被加大了戏剧性效果,并以直式构图以显示在暴风雨疯狂挣扎的大浪中陷入危机的帆船,其中巨大的波浪则撕裂了船帆,在14位人物的特写中,可分为两派情绪,左侧呈现多名与风暴搏斗的弟子;右边则是一群围绕着耶稣、面露忧愁的的门徒们,其中可见其中一名门徒正在呕吐。另一位直视观赏者的门徒普遍认为是伦勃朗的自画像,只有位于右侧的耶稣仍保持着冷静、沉稳的情绪,并在弟子们绝望的求救声中苏醒。

1990年3月18日,两名未知身份的男子伪装成警察来到了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先是捆绑警卫,再则偷走了13件作品,其中包括《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同时遭到偷窃的作品则为伦勃朗的另一幅作品《黑衣绅士(英语:A_Lady_and_Gentleman_in_Black)》,扬·弗美尔的《音乐会》、戈弗特·弗林克(英语:Govert_Flinck)的《与方尖碑的风景(英语:Landscape_with_Obelisk)》等多幅作品,在作案手法上,凶手则是使用刀片将画布从画框上剪下后带走。

这起事件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未解博物馆抢劫案之一,至今这些画作依然没被寻回,而原先挂上此作品的画框仍然悬挂在博物馆,以向这些失踪的作品致敬。

相关

  • Micrograph显微照相是以显微镜或类似的器材所摄取的相片或影像,以显示放大了的物件影像。显微照相是由加拿大发明家范信达所发明。有制造显微照相,可以在显微镜上安装照相机,取代目镜;或是
  • 海港海港可以指:
  • 尹桂芳尹桂芳(1919年12月1日-2000年3月1日),浙江新昌人,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擅长小生。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为“越剧十姐妹”之一。1919年12月1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初十日),尹桂芳生于浙江省
  • 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马克斯·霍克海默及狄奥多·阿多诺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它首次出现于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著的
  • 二十烷二十烷是化学式为C20H42的烷烃。它有366,319种同分异构体。二十烷在工业石油化学中没有被太多地使用,因为它的高闪点令它成为低效能的燃油。由于它的化学性质不活跃,所以正二
  • 自动机自动机(英语:Automaton,复数:Automata,又称自动机器、自动机械),是指非电源供应,以发条装置作为动力来源,使自己运作的机器;自动机是必须先手动上紧发条,发条带动机器内部的齿轮及随动
  • 宝滢宝滢(Persil),又译宝莹,是德国汉高品牌。1907年6月6日由汉高创建的一个洗衣产品品牌,但在英国、爱尔兰、法国、拉丁美洲(墨西哥除外)、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联合利华生产营销。
  • 赵海一赵海一(朝鲜语:조해일/趙海一 ,1941年4月18日-2020年6月19日),韩国小说家。1941年生于哈尔滨。1945年回国后在首尔长大。1965年毕业于庆熙大学国文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
  • 街头巷尾《街头巷尾》(英语:)是一部在1963年上映的台湾电影,由自立电影公司所出品,李行导演所执导,李冠章、罗宛琳等人主演。这部电影也是李行所执导的第一部以“健康写实”为题材的国语片
  • 安娜·克劳米安娜·克劳米 (Anna Chromý,1940年7月18日-),出生于捷克克鲁姆洛夫,是一位画家和雕塑家。出生于波希米亚(捷克共和国),在奥地利长大,在法国生活并在意大利工作,她被很多人认为是地道的欧洲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安娜·克劳米全家从波希米亚搬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她的家庭当时没有钱供她读艺术学校,这在她结婚并搬到巴黎之后才成为可能。她是在École des Beaux-Arts接受的教育并在她专攻的超现实画派获得了声誉。'生存还是毁灭', 1982, 100 cm x 100 cm'永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