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效应

✍ dations ◷ 2025-10-14 14:52:48 #电磁学,物理现象,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Hall effect)是指当固体导体放置在一个磁场内,且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的电荷载子受到洛伦兹力而偏向一边,继而产生电压(霍尔电压)的现象。电压所引致的电场力会平衡洛伦兹力。通过霍尔电压的极性,可证实导体内部的电流是由带有负电荷的粒子(自由电子)之运动所造成。霍尔效应于1879年由埃德温·赫伯特·霍尔(Edwin Herbert Hall)发现。

霍尔效应产生之霍尔电压一般可表达为:

V H = I B R H d {\displaystyle V_{H}={\frac {IBR_{H}}{d}}}

其中, I {\displaystyle I} 为流经导体的电流, B {\displaystyle B} 为施加于导体的磁场, R H {\displaystyle R_{H}} 为该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 d {\displaystyle d} 为导体在磁场方向上的厚度。除导体外,半导体也能产生霍尔效应,而且半导体的霍尔效应要强于导体。

1879年,埃德温·赫伯特·霍尔(Edwin Herbert Hall)在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时发现了霍尔效应。这一发现依靠设计精巧的仪器,比电子的发现还要早18年。

在导体上外加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会使得导线中的电子受到洛伦兹力而聚集,从而在电子聚集的方向上产生一个电场,此一电场将会使后来的电子受到电力作用而平衡掉磁场造成的洛伦兹力,使得后来的电子能顺利通过不会偏移,此称为霍尔效应。而产生的内建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方便起见,假设导体为一个长方体,长度分别为 L {\displaystyle L} b {\displaystyle b} d {\displaystyle d} ,磁场垂直于距离为 d {\displaystyle d} 的两个平面,电流垂直于距离为 b {\displaystyle b} 的两平面,电流 I = n q v ( L d ) {\displaystyle I=nqv(Ld)} ,而 n q {\displaystyle nq} 为电荷密度。设霍尔电压为 V H {\displaystyle V_{H}} ,导体沿霍尔电压方向的电场为 V H / L {\displaystyle V_{H}/L} 。设磁感应强度为 B {\displaystyle B}

相关

  • 中暑中暑(英语:Heat stroke)是一种受室外空气的高温多湿或阳光过久直接照射动物体、人体等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所引起的症状的通称。从病情的差异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类:
  • 肠鳃纲肠鳃纲(acorn worms or Enteropneusta)是半索动物门的一个纲。现存约有100种。大多数种类在泥沙中穴居,或在石块下生活。例如柱头虫(Balanoglossus)等。
  • 诺勃酮诺勃酮 (乙基羟基二降孕烯酮) 是一种合成代谢类固醇。最早由惠氏实验室于1966年合成,作为增加体重和治疗身材矮小的药物进行试验,因为担心潜在的毒性没有进行商业销售。21世纪
  • 寒衣寒衣可以指:
  • 圣裔圣裔(阿拉伯语:أهل البيت‎、土耳其语:Ehl-i Beyt)原本是指“家族成员”的意思。在伊斯兰教的传统里,这个词语被用来指称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家人。什叶派教派较重视
  • 白喉疫苗白喉疫苗是一种用来对抗白喉杆菌(英语: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的疫苗,而白喉杆菌正是白喉的致病原。在1980年到2000年间,白喉疫苗的出现让白喉患者的感染人数减少90%之多。
  • 皖系皖系是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一,主要人物是段祺瑞、徐树铮、卢永祥、吴光新、曾宗鉴、倪嗣冲、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等。皖系领袖段祺瑞原籍安徽(皖),皖系故以此得名。段祺瑞一度曾
  • 马儿古儿吉思麻儿可儿(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 阿尔达河阿尔达河是欧洲南部的河流,流经保加利亚东南部和希腊东北部,属于马里查河的支流,发源自斯莫梁附近,河道全长290公里,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
  • 鲁伊兹·布劳威尔鲁伊兹·艾格博特斯·杨·布劳威尔(Luitzen Egbertus Jan Brouwer,多写作L. E. J. Brouwer)(1881年2月27日-1966年12月2日)是一位荷兰数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数学直觉主义流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