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效应

✍ dations ◷ 2025-04-02 17:57:28 #电磁学,物理现象,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Hall effect)是指当固体导体放置在一个磁场内,且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的电荷载子受到洛伦兹力而偏向一边,继而产生电压(霍尔电压)的现象。电压所引致的电场力会平衡洛伦兹力。通过霍尔电压的极性,可证实导体内部的电流是由带有负电荷的粒子(自由电子)之运动所造成。霍尔效应于1879年由埃德温·赫伯特·霍尔(Edwin Herbert Hall)发现。

霍尔效应产生之霍尔电压一般可表达为:

V H = I B R H d {\displaystyle V_{H}={\frac {IBR_{H}}{d}}}

其中, I {\displaystyle I} 为流经导体的电流, B {\displaystyle B} 为施加于导体的磁场, R H {\displaystyle R_{H}} 为该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 d {\displaystyle d} 为导体在磁场方向上的厚度。除导体外,半导体也能产生霍尔效应,而且半导体的霍尔效应要强于导体。

1879年,埃德温·赫伯特·霍尔(Edwin Herbert Hall)在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时发现了霍尔效应。这一发现依靠设计精巧的仪器,比电子的发现还要早18年。

在导体上外加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会使得导线中的电子受到洛伦兹力而聚集,从而在电子聚集的方向上产生一个电场,此一电场将会使后来的电子受到电力作用而平衡掉磁场造成的洛伦兹力,使得后来的电子能顺利通过不会偏移,此称为霍尔效应。而产生的内建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方便起见,假设导体为一个长方体,长度分别为 L {\displaystyle L} b {\displaystyle b} d {\displaystyle d} ,磁场垂直于距离为 d {\displaystyle d} 的两个平面,电流垂直于距离为 b {\displaystyle b} 的两平面,电流 I = n q v ( L d ) {\displaystyle I=nqv(Ld)} ,而 n q {\displaystyle nq} 为电荷密度。设霍尔电压为 V H {\displaystyle V_{H}} ,导体沿霍尔电压方向的电场为 V H / L {\displaystyle V_{H}/L} 。设磁感应强度为 B {\displaystyle B}

相关

  • 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瑞典语: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根据诺贝尔的
  • UNAIDS行政总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英语: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 and AIDS,缩写UNAIDS)是全球范围内组织、推广及协调世界艾滋病运动的机构。规划署旨在唤起全球对艾滋
  • 神威天台山道场一贯道宝光建德神威天台山道场位于台湾高雄市六龟区,占地面积约300余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贯道道场。它隶属于一贯道各大组线中的宝光组线,于2008年建成。其主要由白阳圣殿、祖
  • 普朗克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 瓦尔特·迈斯纳 华特·萧特基 马克斯·冯·劳厄 马克斯·亚伯拉罕 莫雷兹·石里克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 Karl Ernst Lu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关岭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安顺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县内有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1914年当地设关岭县。名字来源是为据传当年三国蜀汉丞相诸
  • 有机铝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是指含有碳-铝键的化合物。有机铝化学是有机金属化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历史上第一个有机铝化合物(C2H5)3Al2I3于1859年发现,之后,在1865年,Buckton和Odling用二
  • The Baffler《The Baffler》是一本关于文化、政治和商业分析的杂志,于1988年由编辑托马斯·弗兰克(英语:Thomas Frank)和基思·怀特(英语:Keith White (II))成立,总部设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后
  • MMR神秘调查班《MMR神秘调查班》(日语:マガジンミステリー調査班)是日本漫画,作者为石垣雄规。1990年至1999年于讲谈社《周刊少年Magazine》上不定期连载,单行本全13卷。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 主
  • 豪情四海《豪情四海》(英语:)是1991年的美国犯罪电影,由巴瑞·李文森执导。内容讲述黑帮Bugsy Siegel与Virginia Hill(英语:Virginia Hill)之间的关系。华伦·比提、安纳·贝宁主演。由Jame
  • 喷泉 (杜尚)《喷泉》(英语:Fountain)又译为《清泉》,是美籍法裔艺术家马塞尔·杜尚于1917年创作的作品,这也是他称为“现成物(英语:Found object)”的系列作品(英语:Readymades of Marcel Duch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