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凋萎点

✍ dations ◷ 2025-11-19 16:41:12 #土壤物理学,水文学,森林病理学

永久凋萎点(PWP)或称凋萎点(WP)是指植物能够从中获取水分并不会枯萎的最小土壤湿度。如果土壤湿度低于永久凋萎点,那么在饱和空气中的植物在12小时内就会枯萎。凋萎点(通常用符号θpwp或θwp表示)的物理学定义为-1500 J/kg (-15 bar)吸水压力下的土壤含水量。

永久凋萎点这一概念最早于1910年左右提出。Lyman Briggs(英语:Lyman Briggs)和Homer LeRoy Shants(英语:Homer LeRoy Shantz)在1912年提出了凋萎因子的概念,该概念的定义是:在不往土里浇水以及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前提下,种植于该土壤中的植物开始枯萎并且无法从枯萎中恢复,此时的土壤含水量被称为凋萎因子(Taiz and Zeiger, 1991)。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Frank Veihmeyer和Arthur Hendrickson认为这个量对于土壤来说应该是个常数,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Lorenzo A. Richards(英语:Lorenzo A. Richards)指出,应该把它定义为-15 bar压力下的土壤含水量。

相关

  • 绦虫见内文绦虫纲(学名:Cestoda)是一个寄生性扁形动物门的一个纲。人们常说的绦虫其实是多个物种的泛称。所有绦虫纲的物种都是寄生虫,其生活史可能各有不同,但这些物种的成虫寄生于
  • 特奥雷尔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Axel Hugo Theodor Theorell,1903年7月6日-1982年8月15日)是一位瑞典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持有者。将一生事业专注于酶的研究的特奥雷尔,在1955
  • 食蚁兽侏食蚁兽科 Cyclopedidae 食蚁兽科 Myrmecophagidae食蚁兽,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贫齿总目披毛目下的蠕舌亚目,共有两科四种。除了吃蚁之外,它们也吃白蚁。 本亚目最大的品
  • 丁戊奇荒丁戊奇荒,是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至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
  • 玉衣玉衣为中国汉朝皇帝与王公皇妃所用的丧葬殓服,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200年至200年的四百年间。穿在死者的此类型衣饰主要组成为玉片,并视死者阶级分等级以金丝、银丝或铜线串起玉
  • 利尼斯鸟利尼斯鸟(学名Lenesornis)是一类反鸟亚纲鸟类。它们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其化石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库姆沙漠的Bissekty组发现。
  • 台大法学院坐标:25°02′26″N 121°31′30″E / 25.040519°N 121.525081°E / 25.040519; 121.525081台北高等商业学校(台北高等商業学校、たいほくこうとうしょうぎょうがっこう)是191
  • 金日成将军之歌《金日成将军之歌》(韩语:김일성 장군의 노래)由李灿作词、金元均作曲于1946年的歌曲,是歌颂金日成的朝鲜歌曲中最著名的之一,在朝鲜,与金日成有关的歌曲提及“长白山”,都是用中国
  • 2014年巴林大奖赛2014年巴林大奖赛是2014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第三场分站赛事,于4月4日至6日在巴林萨基尔的巴林国际赛道举行。这也是第10届巴林大奖赛与第900场大奖赛。今年的巴林大奖赛
  • 布索瓦查布索瓦查(克罗地亚语:Busovača),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联邦中波斯尼亚州城镇。市镇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总人口18488(2013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