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保巩

✍ dations ◷ 2025-07-20 16:00:55 #1847年出生,1930年逝世,大日本帝国陆军将官,日本陆军大将,日本元帅,戊辰战争人物,日本华族,日本甲午战争人物,日俄战争日本军事人物,明治时代人物,勋一等

奥保巩(1847年1月5日-1930年7月19日,弘化3年-昭和5年),明治时代陆军军人,官居元帅陆军大将从一位大勋位功一级伯爵。

奥保巩之父为奥保矩,为丰前小仓藩小笠原家的家臣,官居利右卫门。奥保巩为家中长子,1847年出生于小仓,幼名为次郎。15岁时过继给本家奥保义作为养子,继承了家督地位,为马回武士,年俸知行取300石,并改名为七郎左卫门。奥姓为小姓,武士等级为物头。

幕府末年随主家支持幕府一方,并参加长州征讨。明治2年(1869年)1月担任足轻队长一职。次月,游学于东京。明治4年(1871年)5月,担任常备第4小队长。同年6月,加入陆军,任西海镇台第2大队的小队长。同年11月,代理陆军大尉,所属镇西镇台(后属熊本镇台)。明治5年(1872年)正式晋升陆军大尉,所属鹿儿岛分营。

明治6年(1873年)8月,任熊本镇台中队长。佐贺之乱时随军出征并负伤。明治7年(1874年)6月,晋升为陆军少佐,并担任步兵第11大队大队长。同年8月,随军参加牡丹社事件,明治8年(1875年)2月,调任步兵第13联队,任大队长,并参加神风连叛乱的平定。

明治10年(1877年)2月,参加西南战争。2月21日熊本城围城战期间率军在城内坚守。4月8日天明前,率领一个步兵大队突破萨摩军防线,并和萨摩军后方登陆的政府军取得联系。在战斗中,奥保巩的脸颊被敌弹穿透,其用左手摀住伤口,右手持军刀继续指挥战斗。4月20日,在熊本晋升为步兵第14联队代理联队长。

明治11年(1878年)11月,晋升陆军中佐,正式就任步兵第14联队长,后转任步兵第10联队长。明治15年(1882年),晋升陆军大佐,后任近卫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明治18年(1885年)5月,晋升陆军少将,任步兵第7旅团长。先后出任近卫步兵第一旅团长,东宫武官长,近卫步兵第二旅团长等职。明治27年(1894年)2月至9月赴欧洲访问。

明治27年(1894年)11月,继野津道贯后担任第5师团中将师团长。12月,领兵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明治28年(1895年),以军功封华族,叙男爵。明治29年(1896年)10月14日任第一师团长。明治30年(1897年)10月27日,任近卫师团长,其后,任东京防御总督,东部都督。明治35年(1902年)10月,访问印度,次年3月返日。明治36年(1903年),晋升为陆军大将。

明治37年1月,就任军事参议官。同年3月,日俄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军司令官。

明治39年1月,复任军事参议官一职。同年7月,儿玉源太郎猝死后就任参谋总长。明治40年(1907年)9月叙伯爵。明治44年(1911)10月名列元帅府。明治45年(1912年)2月,任议定官。

昭和5年(1930年)7月19日病逝,享年85岁。

奥保巩麾下第二军由第一师团,第三师团,第四师团和骑兵第一旅团编成,目的为确保辽东半岛的登陆港湾和根据地大连。

全军于1904年5月5日至13日于盐大澳登陆,并于5月25日凌晨5时对俄军防守的金州城外南山阵地发起攻击。第二军猛攻俄军驻守堡垒,俄军装备机关枪让日军大吃苦头,进展缓慢。奥保巩决断不惜一切代价猛攻,下午5点,凭借海军炮舰舰炮射击的掩护,第二军发起突击,并于晚8时占领南山。此战伤亡4,387人,乃木希典大将的长子亦在此战战死。当损失上报大本营时,大本营竟怀疑“统计时小数点是否多了一位”。此战后,“南山之奥”的威名传遍日俄两方。

大连占领后,第一师团移交第三军,参加旅顺攻围战,第二军编成为第三师团,第四师团,第五师团,野战炮兵第一旅团和骑兵第一旅团。第二军开始以辽阳为目的北上。6月14日,救援旅顺的俄军四万大军南下,在辽阳以南210公里处的得利寺和第二军遭遇。战斗持续两天,第二军攻击俄军侧翼,有效的击退了兵力数量远大于自身的俄军。此战后,旅顺要塞被孤立。

得利寺之战获胜后,第六师团纳入第二军序列,并在盖平,大石桥等战斗中连战连捷。随后,第五师团转交第四军战斗序列,8月4日,前进至辽阳位置。8月24日,第一军打响辽阳战役,第二军和第四军在次日投入战斗。第二军轻取鞍山站,但在首山堡阵地遭遇俄军顽强抵抗,第二军强攻,伤亡惨重而未得手。第二军于8月30日晚发动夜袭,第三师团步兵第34连队第一大队长橘周太少佐战死,后被封为军神第一号。31日晨,日军一度占领首山堡但被俄军夺回,双方继续拉锯战,第二军陷入崩溃的危机。但在9月1日,第一军在俄军左翼侧面发起攻击并追击动摇撤退的俄军,扭转了战场局势。9月4日造成,辽阳一带被日军完全占领。

1904年10月2日,俄军预见到日军缺乏补给,主动出击发起沙河会战。于此相对应,日本军亦发起以右翼第一军为轴的旋转包围战,位于左翼的第二军于10月10日果断前进,特别是于10月13日至14日,对沙河左岸一带的俄军阵地发动猛烈夜袭攻击作战。第二军的连续夜袭使俄军大本营发生误判,认为日本军仍有充足的预备队。10月17日日军继续进攻时,俄军已经开始败退。然而战力有限,第二军无法继续追击敌军。

1905年1月25日,俄军出动10万人的兵力,对日军防线最左翼秋山支队(以骑兵第一旅团为核心,编成有步,炮,工兵混成部队,总数8000人,指挥官秋山好古少将)发动进攻。秋山支队以其右翼李大人屯,韩山台,沈旦堡,黑沟台四个阵地为支撑点顽强抵抗。满州军司令部将总预备队第八师团增援左翼。但由于第八师团司令部误判敌情,黑沟台阵地被迫放弃,第八师团自身反击时亦陷入俄军重围。第二军麾下第三师团亦被抽调增援左翼。此战满州军司令部犯下了逐次投入兵力的错误,使得部队无法快速展开行动。增援部队编成临时立见军,第八师团长立见尚文任临时司令官。至28日,第三师团和第五师团终于击退了秋山旅团右翼进攻的俄军。黑沟台阵地,第八师团和第五师团发起夜袭决战,俄军最终停止进攻并撤退。

1905年2月22日,鸭绿江军首先打响奉天战役。第二军所属为第三,第四,第六,第八四个师团,秋山支队,以及三个后备旅团,部署在日军中央偏左翼位置。2月27日,炮击开始,3月7日,第二军发起攻击,起初俄军抵抗强烈,第二军进展缓慢。然而到深夜时,俄军突然开始撤退。俄军指挥机构误以为已经身陷日军重围,故下令全线撤退。3月8日第二军展开追击战,10日,第二军和第四军携手占领奉天。但是此战后,第二军伤亡较大,亦无力继续追击俄军。奉天会战成为日俄战争最后一场陆战。

相关

  • 屈光度屈光度,或称焦度,英语用“Diopter”表示,是量度透镜或曲面镜屈光能力的单位。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能力的大小,焦距越短,其折光能力就越大,近视的原因就是眼睛折光能力太大,远视的
  •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又称精准农作(precision farming)或者是定点作物管理(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等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耕细作。精准农业研究的目标是
  • 梯田梯田是一种分层的丘陵种植区。梯田一般采用人工或者管道输送水措施分层保持水土,避免灌溉用水造成快速地面径流。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便有梯田的雏形。《诗经·小雅》记载:
  • 谷崎润一郎谷崎润一郎(日语:谷崎 潤一郎,1886年7月24日-1965年7月30日),为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琴抄》、《细雪》,被日本文学界推崇为经典的唯美
  • 孙家鼐孙家鼐(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入值上
  • 邓巴数邓巴数(英语:Dunbar's number),也称150定律,指能与某个人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通常人们认为是150。这里的人际关系是指某个人知道其他人是谁并且了解那些人之间的关系。支
  • 64式64式、六四式,可能指:
  • MG 15机枪MG 1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的德国空军用机枪,普遍用于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作为自卫机枪并由机枪手操作,它和陆军MG34通用机枪一样源自索罗通MG30通用机枪,1940年开始渐由MG 81机
  • 七味粉七味唐辛子,简称七味、七味粉或SHICHIMI,是日本料理中一种以辣椒(唐辛子)为主材料的调味料,是由辣椒和其他六种不同的香辛料配制的。而在以前的江户,亦有称之为七色唐辛子或七种唐
  • 迪特里希·潘霍华迪特里希·潘霍华(德语:Dietrich Bonhoeffer,又译迪特里希·朋霍费尔,1906年2月4日-1945年4月9日),德国信义宗牧师、神学家,认信教会成员之一,出生在德国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