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口鱼
✍ dations ◷ 2025-09-04 18:22:03 #海口鱼
海口鱼(Haikouichthys,/ˌhaɪkuːˈɪkθɪs/)是一种原始的类似鱼类的生物,属于无颌总纲。其下只有一个物种,就是耳材村海口鱼(H. ercaicunensis)。它的化石于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帽天山层)被发现,溯源于寒武纪,被认为是至今发掘的最古老的鱼类。它的发现对古生物学及动物源流的学说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把科学家原先预计脊椎动物出现的时期早推至5亿年前。支序分类学研究显示海口鱼可能是原始的无颔总纲,最接近七鳃鳗。长约25毫米,较在同一位点发现的昆明鱼更修长。完模标本是在中国云南昆明筇竹寺组发现。海口鱼整体呈纺锤形,有明显的头部和躯干。头部具部分软骨,具单鼻孔及单个嗅囊,亦具耳囊软骨,头部有至少6个、可能多达9个鳃弓。躯干分节,和昆明鱼一样,有双V型肌节。有明显的背鳍。可能有脊索,但是标本只保存了一小段。具肛后尾。背鳍指向头部,现今的鱼类中亦有少数是这样的。海口鱼亦有腹鳍,可能成对。在腹部有13个环状结构,估计是生殖腺,而这种“重复型”生殖腺只出现在更早的脊索动物文昌鱼上,圆口类已经具有成对的生殖腺。其骨骼并没有生物矿化的迹象。据测游动能力较强,因为同时被发现的其它生物多浮游,如西大虫,由此猜测化石由突发的风暴掩埋而形成。大多数标本发现自从地层的细砂/粉砂岩层(约3毫米厚)和上覆泥岩层(可达50毫米厚)的交接处。标本在这一“浅湾”中常表现有方向选择性,往往与地层的方向平行,但斜埋在泥岩层中的部分通常比在相邻粉砂岩层中的部分保存得更好。
相关
- 醛固酮拮抗剂抗盐皮质激素(anti-mineralocorticoid、或称"醛固酮拮抗剂"(aldosterone antagonist)、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醛甾酮拮抗剂)是指一种利尿剂能拮抗在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
- 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是一种不完全骨折。通常由于异常的或重复性的外界应力,或者腿部或踝部持续负重所导致。常发生于胫骨、跖骨,以及相对少见的股骨、桡骨。疲劳性骨折是
- 均四甲苯均四甲苯,即1,2,4,5-四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2(CH3)4。它是带有甜气味的无色固体。它是四甲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之一,其余两种为1,2,3,4-四甲苯(熔点−6.2 °C)和1,2,
- 间脑间脑(diencephalon)位于端脑与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两侧半球所遮盖,间脑呈楔形,下部与中脑相连。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和下丘脑,细分可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 同工酶同工酶(Isozyme/Isoenzyme)是指性质不同(Vmax和/或Km不同)但催化反应相同的酶,又称为同功异构酶。它们可以以不同的量出现在一种生物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也可以出现在任何真核生物细
- 教父母教父母,或称谊父母、契爸妈、名义双亲,天主教称神亲或代父母,在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中为受洗者扮演作保的角色,男性为教父,女性为教母。婴儿或儿童受洗后,教父或教母会教导受洗者(即教
- 法兰绒法兰绒(英语:Flannel)是一种用粗梳毛纱织成的柔软且有绒面的毛织品。起源尚有争议,可能源于16世纪的威尔士。早期一般使用羊毛制作,现在也使用绵及化纤制作。此布料多数用来制做
- 1962年请参看:于4月8日颁发
- 修道士修士(英语:friar,或fray),也称修道士、隐修士,是天主教以及东正教对于男性修行者的称呼,但并不属于神职人员。除了以担任神职人员为目标的一般修士之外,另有终身不做神父、专事修道
- b中国佛教协会/b中国佛教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佛教组织,1953年初成立。1952年11月4日至5日,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研究、讨论中国佛教协会的宗旨、任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