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脱
✍ dations ◷ 2025-04-03 18:50:35 #解脱
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梵语:मोक्ष,转写:mokṣa,或 मुक्ति〔mukti〕、vimoksha、vimukti),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学与哲学概念,指生命个体能够脱离世间生死轮回及其带来的各种苦,印度教、耆那教与佛教皆继承了这个观念,但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见解。印度教吠檀多派认为达到梵我境界即是解脱。佛教则认为依靠修行转生到天界并不能完全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无漏学来修行,达到阿罗汉圣果或正等正觉佛陀的两种涅槃方可脱离轮回。具体的方做法有许多种,如印度教讲禅定、瑜伽、诵咒语等,佛教讲诵陀罗尼咒、念佛、禅定等,依各教派传承而定。解脱的梵语有多个,其中的词根muk-、mok-,皆来自同一语根muc,义即“解开”、“放开”。印度教的解脱理论主要是“与梵合一”,回到“梵我”境界,或“与神(自在者)合一”。有三个道路可以达到解脱:耆那教说七谛——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要想解脱必须通过持五戒(不杀、诳、盗、淫、蓄财)、修三宝(正智、正信、正行)的方式制御,一般主张修苦行,以此消除宿业,不生新业,即可达到寂静境界,最终解脱。耆那教还有一种Santhara仪式,是苦行的一种,即斋戒绝食,以此实现解脱的目的。为此印度每年有数百信徒饿死。佛教讲中道,不落二边,即不落入两个极端,破除简单二元论(英语:Dvaita)。如既不主张修苦行,也不主张随顺欲乐;既反对断灭,也反对常有。以中道修行,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无漏学的道路,通过禅定、念佛等法门,逐渐清除业,断除执着和烦恼,从较粗的烦恼——五下分结(疑结、边见结、戒禁取见结、欲贪结、嗔恚结)开始断,终至断除最粗的烦恼——五上分结(掉举结、色界贪结、无色界贪结、我慢结、无明结),永远断除一切粗细的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解脱三界生死、六道轮回之苦。涅槃有两种,阿罗汉的涅槃,是断除了我执、未断法执的果位。而入正等正觉的究竟涅槃,即成佛果位,已经断除法我二执。这在判教称为“渐教”,是渐次成就的教法,佛教也对部分利根者讲“顿教”、“圆教”,即通过明心见性,即生成佛,此一生便可以脱离轮回。
相关
- 麻醉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麻醉学(英语:Anesthesia、Anesthesiolog
- 疹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Kr3d10 4s2 4p62, 8, 18, 8蒸气压第一:1350.8 kJ·mol−1 第二:2350.4 kJ·mol−1 第三:3565 kJ·mol主条目:氪的同位素氪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Kr,原子序数是36,是一种无色
- RT-PCR逆转录PCR,或者称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透过PCR
- 间歇泉间歇泉(英语:Geyser),是温泉的一种,因为地下水变成蒸气而间歇地喷出而形成。间歇泉的英语Geyser是语源是来源于冰岛语的Geysir(“喷出”的意思),因为英国人登陆冰岛后第一次看到间歇
- 伍迪·艾伦海伍德·“伍迪”·艾伦(英语:Heywood "Woody" Allen,1935年12月1日-),本名艾伦·斯图尔特·柯尼斯堡(英语: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喜剧演员、作家、剧
- 液压液压机械(英语:hydraulic machinery)是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增大机械力量的设备和工具,可应用于液压钳、手推液压叉车等小型工具,也可应用于一些重型设备中。以重型设备为例,液压液在
- DJDJ音标(英语:Daniel Jones Phonetic Symbol),是一种标英式发音的IPA音标,发明者是丹尼尔·琼斯。他根据IPA编了一本英国英语的发音辞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1版至第1
- 吲哚吲哚(拼音:yǐn duǒ,注音:ㄧㄣˇ ㄉㄨㄛˇ,粤拼:jan5 do2,音同“引朵”、IUPAC命名:indole),是芳香杂环有机化合物,为双环结构,包含了一个六元苯环和一个五元含氮的吡咯环。因为氮的孤
- 温尼伯温尼伯(英语:Winnipeg;i/ˈwɪnɪpɛɡ/),加拿大当地粤语人士称之为温尼辟,座落于草原三省东缘,是加拿大第八大城市,也是马尼托巴省省会和该省最大城市,半数以上的马尼托巴省人口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