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 dations ◷ 2024-10-06 04:30:36 #解脱
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梵语:मोक्ष,转写:mokṣa,或 मुक्ति〔mukti〕、vimoksha、vimukti),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学与哲学概念,指生命个体能够脱离世间生死轮回及其带来的各种苦,印度教、耆那教与佛教皆继承了这个观念,但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见解。印度教吠檀多派认为达到梵我境界即是解脱。佛教则认为依靠修行转生到天界并不能完全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无漏学来修行,达到阿罗汉圣果或正等正觉佛陀的两种涅槃方可脱离轮回。具体的方做法有许多种,如印度教讲禅定、瑜伽、诵咒语等,佛教讲诵陀罗尼咒、念佛、禅定等,依各教派传承而定。解脱的梵语有多个,其中的词根muk-、mok-,皆来自同一语根muc,义即“解开”、“放开”。印度教的解脱理论主要是“与梵合一”,回到“梵我”境界,或“与神(自在者)合一”。有三个道路可以达到解脱:耆那教说七谛——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要想解脱必须通过持五戒(不杀、诳、盗、淫、蓄财)、修三宝(正智、正信、正行)的方式制御,一般主张修苦行,以此消除宿业,不生新业,即可达到寂静境界,最终解脱。耆那教还有一种Santhara仪式,是苦行的一种,即斋戒绝食,以此实现解脱的目的。为此印度每年有数百信徒饿死。佛教讲中道,不落二边,即不落入两个极端,破除简单二元论(英语:Dvaita)。如既不主张修苦行,也不主张随顺欲乐;既反对断灭,也反对常有。以中道修行,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无漏学的道路,通过禅定、念佛等法门,逐渐清除业,断除执着和烦恼,从较粗的烦恼——五下分结(疑结、边见结、戒禁取见结、欲贪结、嗔恚结)开始断,终至断除最粗的烦恼——五上分结(掉举结、色界贪结、无色界贪结、我慢结、无明结),永远断除一切粗细的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解脱三界生死、六道轮回之苦。涅槃有两种,阿罗汉的涅槃,是断除了我执、未断法执的果位。而入正等正觉的究竟涅槃,即成佛果位,已经断除法我二执。这在判教称为“渐教”,是渐次成就的教法,佛教也对部分利根者讲“顿教”、“圆教”,即通过明心见性,即生成佛,此一生便可以脱离轮回。

相关

  • 底物底物(英语:substrate)在生物化学领域指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一个生化反应的底物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物质(又称作反应物)经由化学变化转化为不同于反应物的产物的过程。化学变化定义为当一个分子接触另一个分子合成大分子;或者分子经断裂分开形成两个
  • 谷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五十个(七划的则为第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谷部归于七划部首。谷部通常从左方、右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
  • Hsub4/subXeOsub6/sub高氙酸(化学式: H 4 X
  • 列文虎克奖章列文虎克奖章(荷兰语:Leeuwenhoekmedaille)是由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1877年创建的奖章,以17/18世纪微生物科学家列文虎克的名字命名。该奖章每十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对微生物领
  • 雷蒙·科帕雷蒙·科帕(Raymond Kopa,原名Raymond Kopaszewski,1931年10月3日-2017年3月3日),是一名法国足球员,1950年代著名球星之一。科帕先世乃波兰人,早年出道于法国球会兰斯(Stade de Reims
  • 萨尔保护领萨尔保护领(德语:Saarprotektorat,法语:Protectorat de Sar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德国分离出来的短暂保护国。由法国所管理,位于德、法两国之间。1955年举行全民公投后,于195
  • 斜率斜率用来量度斜坡的斜度。数学上,直线的斜率在任一处皆相等,是直线倾斜程度的量度。透过代数和几何能计算出直线的斜率;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反映此曲线的变数在此点的变化快
  • 文化马赛克文化马赛克(英语:cultural mosaic,法语:la mosaïque culturelle)描述于加拿大社会共存的各个族群、各种语言和各样文化互相融合。文化马赛克的理念是为了捍卫多元文化的理想,不同
  • 准卫星准卫星是与行星有着1:1轨道共振,在公转许多次后便会接近行星并留驻的天体。准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周期与行星相同,但是有着不同的离心率(通常更大),如右图所示。当从行星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