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 dations ◷ 2025-09-03 04:44:24 #解脱
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梵语:मोक्ष,转写:mokṣa,或 मुक्ति〔mukti〕、vimoksha、vimukti),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学与哲学概念,指生命个体能够脱离世间生死轮回及其带来的各种苦,印度教、耆那教与佛教皆继承了这个观念,但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见解。印度教吠檀多派认为达到梵我境界即是解脱。佛教则认为依靠修行转生到天界并不能完全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无漏学来修行,达到阿罗汉圣果或正等正觉佛陀的两种涅槃方可脱离轮回。具体的方做法有许多种,如印度教讲禅定、瑜伽、诵咒语等,佛教讲诵陀罗尼咒、念佛、禅定等,依各教派传承而定。解脱的梵语有多个,其中的词根muk-、mok-,皆来自同一语根muc,义即“解开”、“放开”。印度教的解脱理论主要是“与梵合一”,回到“梵我”境界,或“与神(自在者)合一”。有三个道路可以达到解脱:耆那教说七谛——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要想解脱必须通过持五戒(不杀、诳、盗、淫、蓄财)、修三宝(正智、正信、正行)的方式制御,一般主张修苦行,以此消除宿业,不生新业,即可达到寂静境界,最终解脱。耆那教还有一种Santhara仪式,是苦行的一种,即斋戒绝食,以此实现解脱的目的。为此印度每年有数百信徒饿死。佛教讲中道,不落二边,即不落入两个极端,破除简单二元论(英语:Dvaita)。如既不主张修苦行,也不主张随顺欲乐;既反对断灭,也反对常有。以中道修行,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无漏学的道路,通过禅定、念佛等法门,逐渐清除业,断除执着和烦恼,从较粗的烦恼——五下分结(疑结、边见结、戒禁取见结、欲贪结、嗔恚结)开始断,终至断除最粗的烦恼——五上分结(掉举结、色界贪结、无色界贪结、我慢结、无明结),永远断除一切粗细的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解脱三界生死、六道轮回之苦。涅槃有两种,阿罗汉的涅槃,是断除了我执、未断法执的果位。而入正等正觉的究竟涅槃,即成佛果位,已经断除法我二执。这在判教称为“渐教”,是渐次成就的教法,佛教也对部分利根者讲“顿教”、“圆教”,即通过明心见性,即生成佛,此一生便可以脱离轮回。

相关

  • 大环内酯大环内酯(macrolides),或称大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英语:cladinose)及去氧糖胺(英语:desos
  • 体外人工受精体外人工受孕(英语:In vitro fertilization,缩写IVF;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是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整个过程真正在试
  • 五金店五金店或称五金行是指专门售卖油漆、螺丝钉子、水喉配件等器具的店铺。新式家品店因为也售卖电器、厨房用品、床上用品等,它们的目标客人有所分别,所以未必能取代五金店。五金
  • 西德西德(德语:Westdeutschland),或联邦德国,是对于1949年5月23日成立至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期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之俗称。西德的正式名称是德意
  • 紫微大帝紫微大帝,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道教的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次子。为紫微垣的星君,道教认为,紫微垣位居苍天众星的正中,协助玉皇上帝掌控星斗、日月等,是众星之主。紫微大
  • 日本列岛日本列岛(日语:日本列島/にほんれっとう、にっぽんれっとう Nihon rettō, Nippon rettō ?)是位于欧亚板块东北部的东亚地域海岸、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海沟附近隆起的群岛,大致从
  • 恋鼻恋鼻(英语:Nose fetishism、nose partialism或nasophilia)是一种对人的鼻子产生特定的偏好的恋物癖形式,这包括认为特定的外观(例如形状或大小)或特定区域(例如鼻梁或鼻孔)是具性吸
  • 皂苷皂苷(saponin),皂苷是一类化合物尤其是发现于各不同植物品种中。更具体地现象学中它们具有两亲性甙组合(亲水与亲脂),在水溶液中摇动的时候,它们产生肥皂般的泡沫,在结构上通过具
  • span style=color:white;行政院会议/span行政院会议,又称行政院院会,是中华民国行政院的决策机关,为《中华民国宪法》第58条所规定设立,由行政院院长、行政院副院长、各部会首长、行政院政务委员组成,以行政院院长为主席
  • 直觉直觉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