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格尼尼

✍ dations ◷ 2025-07-15 04:16:40 #生年不详,1876年逝世,塔斯马尼亚人,澳洲原住民,澳洲原住民历史,塔斯马尼亚历史,语言最后使用者,塔斯马尼亚原住民

楚格尼尼(Truganini,约1812年-1876年5月8日)是目前被世界普遍认定最后一位离世的纯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

楚格尼尼约于1812年,出生于塔斯马尼亚岛南部的布鲁尼岛,她的父亲名叫曼加纳(Mangana),是布鲁尼岛的酋长。

楚格尼尼的名字取自蓝灰滨藜这种植物。在楚格尼尼还未满18岁的时候,她的母亲被捕鲸人杀害。后来楚格尼尼遭到木材商绑架,而她的第一任未婚夫Paraweena在拯救她时丧生。1828年,她的两个妹妹和被绑架到坎加鲁岛,被贩为奴。1829年,她与布鲁尼岛的伍瑞迪(Woorrady)结婚。

1824年,乔治‧亚瑟(英语:George Arthur)中将治理塔斯马尼亚岛。乔治‧亚瑟推出两项政策来解决新移民及原住民之间日益升温的冲突。首先,他奖励人们擒捕原住民,而同时对原住民采取怀柔政策,以拉拢原住民。这些政策由布鲁尼岛先开始实施,也使布鲁尼岛的冲突比率比起塔斯马尼亚岛的任何地区都较低。

1830年到1835年,楚格尼尼也和伍瑞迪担任原住民保护官(英语:Protector of Aborigines)乔治‧奥古斯都‧罗宾逊(英语:George Augustus Robinson)和他的儿子的导游及语言教师,罗宾逊将他们与楚格尼尼夫妻的相处过程记录下来,是目前对于塔斯马尼亚原住民最完善的一份人类学纪录。

1830年,罗宾逊将楚格尼尼和伍瑞迪等约100人的最后一批塔斯马尼亚原住民移至弗林德斯岛,希望可以保护他们。然而,这项措施却造成许多原住民死于传染病及其他病症。对此,楚格尼尼表示,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可能在新居住地规划完成之前绝嗣。

1839年2月,楚格尼尼和伍瑞迪,以及其他14名原住民陪伴罗宾逊到菲利普港湾。楚格尼尼和四名原住民加入了波特兰湾附近的一场捕鲸人的聚会,然而在1841年,这五名原住民被控杀害两名捕鲸人。1842年1月,其中两名原住民在墨尔本被判处绞刑。1856年,楚格尼尼、伍瑞迪和另外两位女人,芬妮(Fanny)和玛蒂达(Matilda)回到弗林德斯岛,伍瑞迪却死于归途。之后这些少数幸存的原住民移民到霍巴特南部的牡蛎海湾(Oyster cove)。

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楚格尼尼之后嫁给来自布鲁尼岛的塔斯马尼亚原住民“比利王”()威廉‧连恩(英语:William Lanne)。威廉死于1871年3月,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塔斯马尼亚原住民男性。1873年,楚格尼尼搬到霍巴特,当时她已是最后一位幸存的纯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1876年,楚格尼尼过世,遗嘱中希望能将自己身体烧成灰,并撒在德‧恩特列卡斯托海峡(英语:D'Entrecasteaux Channel)中。然而,她被葬在喀斯喀德(英语:Cascades, Tasmania)一家废弃的女犯工厂。1878年12月,她的尸骸被皇家塔斯马尼亚学会(英语:Royal Society of Tasmania)掘出,并在塔斯马尼亚博物和艺术馆(英语:Tasmanian Museum and Art Gallery)公开展示。1976年4月,接近她死后一世纪,楚格尼尼的遗骸终于如她遗嘱所愿,火化并洒至大海。

楚格尼尼也被普遍认为是最后一位说塔斯马尼亚语(英语:Tasmanian languages)的纯种塔斯马尼亚人。 但在《塔斯马尼亚历史的同伴们》()一书中提到,在1870末年,南澳大利亚的坎加鲁岛还留存了三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女性:萨尔(Sal)、苏克(Suke)和贝蒂(Betty)。而在弗林德斯岛和弗诺群岛上还留存了一些原住民。芬妮‧寇克瑞恩‧史密斯(英语:Fanny Cochrane Smith)(1834-1905)在1889年被官方正式认定为最后一位存活的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史密斯录下了塔斯马尼亚语歌曲,并成为唯一留存的塔斯马尼亚语的有声史料。1997年,英国艾克希特的皇家亚伯特纪念博物馆(英语:Royal Albert Memorial Museum)将楚格尼尼的项链和手镯还给塔斯马尼亚。2002年,皇家外科医师学会(英语: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将她的部分表皮和头发归还到塔斯马尼亚。

楚格尼尼的名字有多种译名,有、、、、这几种译名。而“”则是最普遍的英文译名。而他的昵称也广为人知。

相关

  • 宗教宗教是美国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部分。与欧洲基督信仰衰落的情况不同,在美国,基督宗教作为第一大宗教,一直占有主流的社会地位。现在七成以上的美国人信仰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
  • 乍得– 非洲(浅蓝及深灰)– 非洲联盟(浅蓝)乍得共和国,通称乍得(或译查德,阿拉伯语:تشاد‎ Tšād; 法语:Tchad i/ˈtʃæd/),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接利比亚,东接苏丹,南接中非共
  • 阳维脉阳维脉,“奇经八脉”之一,“维”有维系联络之意,阳维脉有“维系”人身阳经的功能。起于外踝下方金门穴,从胻骨而上,经下肢外侧、侧腹部、侧胸部、肩部、后颊部、止于头顶。阳维脉
  • 通加斯通加斯国家森林(英语:Tongass National Forest)位于阿拉斯加狭地,是全美国最大的国家森林。林地面积17 × 106英亩(69,000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区的温带雨林,
  • 饮冰室文集《饮冰室文集》是梁启超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自选的文集,以编年体印行,广智书局出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四(1915年)年改为分类体,中华书局出版。民国五年(1916年),收入新民说
  • 周永春周永春(1573年-1639年),字孟泰,号毓阳,山东金乡县城北关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历任知县、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辽东巡抚。因开原失陷,天启初年(1621年)遭遣戍。终官
  • 远东地区远东(英语:Far East),是西方国家所发明对亚洲使用的地理概念。以西欧为中心,东欧、东南欧、北非、安纳托利亚称为“近东”,东非、黎凡特、阿拉伯半岛、中亚一带称为“中东”,西伯利
  • 辛克莱·刘易斯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年2月7日-1951年1月10日),美国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剧作家,在1930年因“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
  • 阿尔班·贝尔格阿尔班·马里亚·约翰内斯·贝尔格(德语: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1885年2月9日-1935年12月24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也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第二维也
  • 日本美学日本美学是由一系列古老理念组成,包括:侘寂、幽玄及其他理念,建立了日本人判断品味与美的审美观。西方对日本审美观的研究约开始于两百多年前,虽然日本审美观在西方被视为一种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