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王国

✍ dations ◷ 2025-02-24 05:01:59 #1世纪建立的国家或政权,1050年代终结的国家或政权,缅甸历史,历史上的王国,已不存在的亚洲君主国

太公王国(缅甸语:တကောင်း နေပြည်တော်,发音:)是骠人建立的城邦国家。贡榜王朝在1832年官方修订的缅甸王国编年史《琉璃宫史》中,宣称太公这个极具传说色彩的国家是缅甸首个君主制王国。据《琉璃宫史》记载,太公王国是由释迦族人阿毗罗阇(英语:Abhiyaza)于公元前850年建立的(实际没有考古证据表明太公王国有如此久远的历史),缅甸君主的血统可以追溯到与阿毗罗阇同为一族的释迦牟尼以及世界上第一个佛教国王摩诃三摩多(英语:Maha Sammata)。《琉璃宫史》还介绍了另一位释迦族王子Daza Yaza,他在公元前600年建立了太公第二王朝。公元1050年代中期,太公王国成为了蒲甘王国的一部分。

由于贡榜王朝将缅甸早期君主与释迦牟尼及佛教神话(英语:Buddhist mythology)里的世界第一个国王摩诃三摩多(英语:Maha Sammata)联系在一起,太公王国因而得到重视。《琉璃宫史》记载,释迦族(即释迦牟尼与摩诃三摩多的氏族)憍萨罗王国的阿毗罗阇(英语:Abhiyaza)王子与其随从离开故土,跟随军队打败了邻国般阇罗,然后在公元前850年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河岸的太公(今缅甸北部)定居并建立了王国。

《琉璃宫史》没有记载阿毗罗阇(英语:Abhiyaza)抵达的是一个空白、尚无政权的地方,只说他是第一个国王。阿毗罗阇在位25年后去世,有两个儿子。次子甘罗阇额(英语:Kanyaza Nge)在竞争中获胜继承王位,长子甘罗阇记(英语:Kanyaza Gyi)则前往南方,于公元前825年在阿拉干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甘罗阇额之后,太公王国又有31代国王。约在公元前600年,第三十三代国王彬那迦(Binnaka Yaza)统治时,来自“乾陀罗利”(Gandalarit)的“德由”(Taruk)人攻陷了太公,彬那迦身亡。“德由”在现代缅语里是“汉族”的意思,古缅语则泛指所有来自东北地区的人。“乾陀罗利”则是云南梵化的名称。

《琉璃宫史》记载,太公的衰落导致国民分化为三部分。一群人沿江迁徙而下,定居在蒲甘地区,这些人由骠族、Kanyan族和Thet族组成。另一群人向东南迁徙,定居在皎施地区,这个族群属国王彬那迦一脉。第三群人由彬那迦的王后那迦芯(Naga Hsein)带领,留在太公城。

王后那迦芯与释迦族皇室一脉的王子Daza Yaza结婚,他们在靠近太公城的蒲甘旧城建立了新的首都,其后,太公王位沿袭16代。公元前483年,在第十七世国王Thado Maha Yaza在位时,国家被东部来的侵略者占领。

《琉璃宫史》记载,释迦族一脉的王室没有死,公元前503年,末代太公国王德多摩诃罗阇(Thado Maha Yaza)的王后生下了两个眼盲的双胞胎儿子,摩诃丹婆瓦(Maha Thanbawa)和苏拉丹婆瓦(Sula Thanbawa)。国王感到羞愧,要杀掉他们,王后将儿子藏匿并秘密抚养。19年后,公元前484年,国王发现他们没有死,准备再次将之杀害。王后将儿子放到木筏上,顺伊洛瓦底江漂流而下。兄弟两人漂流到河边,在女食人魔的帮助下奇迹般的恢复了视力。

公元前483年,兄弟两人在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室利差呾罗(英语:Sri Ksetra Kingdom)靠近卑谬的地方建立了新王国。摩诃丹婆瓦是第一任国王,在位六年后苏拉丹婆瓦继位,苏拉丹婆瓦在位35年。随后摩诃丹婆瓦的儿子竺多般(Duttabaung)继位,竺多般在位70年。室利差呾罗延续了近六个世纪。

约在公元107年,室利差呾罗末代国王的外甥萨牟陀梨建立蒲甘城(阿里玛达纳普拉(英语:Arimaddana),即粉碎敌人之城),蒲甘城在后来发展为蒲甘王国。据传佛祖释迦牟尼生前曾到访过蒲甘的所在地,宣称这里将会在他死后651年诞生一个强盛的王国。萨牟陀梨之后的国王是罗西姜,第三任国王是167年继位的缅甸著名君主骠绍梯。太公王国与蒲甘王国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此后所有的缅甸朝代王室,敏象至贡榜,都宣称拥有蒲甘君主的血统。

阿毗罗阇(英语:Abhiyaza)的故事首次出现于1832年著成的《琉璃宫史》中。这本缅甸编年史下限至18世纪,内容很多基于1724年成书的《大史(英语:Maha Yazawin)》编写,但是《大史》并未提及阿毗罗阇。《大史》中关于上古史取而代之的说法是,缅甸君主制起源于骠绍梯,他是太阳神与龙公主的儿子,建立了蒲甘王朝。

1770年代,贡榜王朝早期的国王努力推广更正统的上座部佛教,这种趋势在波道帕耶在位时得到发展,他相信自己就是下一个弥勒佛。继任国王巴基道在位时,佛教进入缅甸前的骠绍梯源流史被官方替代为阿毗罗阇的故事,宣称“皇室沿袭自释迦牟尼与第一位佛教国王摩诃三摩多(英语:Maha Sammata)的氏族”。

中国的史籍中记载有“太公”,例如《元史》载“建都太公城乃其巢穴,遂水陆并进,攻太公城,拔之,故至是皆降。”不过中国史籍记载的太公并非是一个王国,只是缅北的一个小镇。关于中国军队灭亡太公第一王朝,则是公元13世纪元缅战争的事,缅甸编年史将战事提前至公元前六世纪。缅语的“Taruk”,则是由“突厥”一词演变而来的。

对英国殖民时期的欧洲历史学家而言,缅甸编年史收录阿毗罗阇的故事大大降低了其可信度。他们直截了当的驳斥了大部分编年史的缅甸早期历史内容,认为是“取自梵语或巴利语的印度神话复制品”,严重怀疑上古时代的纪事,并排除了“缅甸任何种类的文明都早于公元五世纪”的可能性。

虽然阿毗罗阇(英语:Abhiyaza)是神话故事,但是神话中提到的许多地方在3,500年前已经有人居住。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人工制品表明,在Kyan Hnyat(太公城以南30公里)已经有人居住,系与太公王国同一时代。需要明确的是,人类居住的证据不能证明已经建立城邦国家。现有证据表明,太公建立过一个有三面城墙、位于伊洛瓦底江以东的城邦,时间大致是公元一世纪。不过,太公城尚未进行进一步考古发掘,未来可能会发现有更多证据,除了室利差呾罗(英语:Sri Ksetra Kingdom)和毗湿奴之外,其余骠国城邦均未进一步发掘。此外,骠国诸邦并非《琉璃宫史》记载的那样一个接一个出现,而是共存了很长时间。

编年史的前佛教时期故事代表了时代的“社会记忆”。骠国疆域内有不同民族的居民,诸如Thet Kadu、Kyan、Tircul等民族,编年史中反复提到族群的破裂和迁徙,证明了时代的变迁。太公作为一个城邦国家一直存在到11世纪,学者卢斯(英语:Gordon Luce)认为太公是Kadu人的“东都”,但历史学家貌丁昂(英语:Htin Aung)并不赞同,他指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此说。最终,太公城在1050年代中期被蒲甘王朝吞并,在1061年成为国王阿奴律陀建立的43个堡垒之一。

相关

  • 鼻病毒人类鼻病毒A (Human rhinovirus A) 人类鼻病毒B (Human rhinovirus B) 人类鼻病毒C (Human rhinovirus C)鼻病毒(学名:rhinovirus,rhino-是希腊文“鼻”的意思)是最常造成一般感
  • 观察员截至2012年,联合国大会共有64个观察员。当中包含2个观察员国、4个观察员实体、和58个观察员组织。联合国在联合国会员国之外,还设有观察员制度,邀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实体
  • 美国联邦机构列表议长:南希·裴洛西(民主党) 多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斯坦利·霍耶(民主党) 少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
  • 盒子盒子是一种盛载物件的容器。其包装物料令它的空间不变,也保护盛载物不易变形。盒子用料可能有各种材料,例如:木板、玻璃、纸皮、陶瓷、铁皮等。大一点的盒子有些称为箱子,例如
  • 鸳鸯鸳鸯(学名:Aix galericulata),本名㶉
  • 萤火虫萤光素萤火虫萤光素是在许多萤火虫(Lampyridae)体内存在的萤光素。它是萤光素酶(EC编号1.13.12.7)的底物。在许多萤火虫种中,荧光素酶使荧光素发出特征性黄色亮光。 和其它的荧光素
  • 龟仑岭铁道桥遗构坐标:25°00′57″N 121°23′33″E / 25.015839088321°N 121.392367844869°E / 25.015839088321; 121.392367844869龟仑岭铁道桥遗构(分为第二尖山桥、大坑溪桥),是位于台湾
  • 拉丁语西班牙语语音对比此页面列出拉丁语及西班牙语在其各自主要发展阶段的语音对比。由于此处并不会展现出由语音变化导致的正写法变迁,因此在现代正字法中某一字母代表的音素并不一定和在历史写法
  • 奥氏体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
  • 根 (数学)数学上,函数 f {\displaystyle f} 的一个根(或称零点)是 f {\displaystyle f} 的定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