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 dations ◷ 2025-04-05 21:42:48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英语: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是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它属于双缝实验的一种变形,该实验很好地体现了量子力学与传统实在观间的巨大分歧。惠勒是197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延迟选择实验的,该实验源自爱因斯坦曾提出的分光实验(与双缝实验有同样的物理意义)。实验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从一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一半镀银镜,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反射镜A和B,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而C处则放有两探测器,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此时只有一个探测器能够测得光子,即能确定光子走的是哪一路径(A→C或B→C)。而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再放置一个半镀银镜,可以使光子自我干涉。如适当调整光程差,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将无法收到信号,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接收到信号。按量子力学理论,这说明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光子已经通过A或B后再决定是否放置第二块半镀银镜(此即实验名称“延迟选择”的由来)。如不放置,则根据前一种情况,光子只通过一条路径;如放置,则根据后一种情况,光子通过两条路径。也就是说,观察者现在的行为可以决定过去发生的事,而这一结论是与传统实在观相违背的。哥本哈根学派对此的解释是,我们不能将观察仪器与观察对象分开来讨论,尽管实验中的两种情况只有最后部分不同,但这局部的变化使得整个物理过程发生了改变,这两种情况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玻尔对此就曾说:“事实上,在粒子路径上再加任何一件仪器,例如一个镜子,都可能意味着一些新的干涉效应,它们将本质地影响关于最后记录结果的预言。”

相关

  • 官能基官能团(英语:Functional group),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和原子团。根据所含π键的不同,不同的烃基官能团具有不同的性质。卤代烃中含有碳-卤素键,键能随卤素不同而有变
  • 阿凡达阿凡达航天飞机(梵语:अवतार )(Avatar "Aerobic Vehicle for Transatmospheric Hypersonic Aerospace TrAnspoRtation")是印度的航天飞机计划,预定2025年实现,2001年前就
  • 贝叶斯贝叶斯推断(英语:Bayesian inference)是推论统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用贝叶斯定理,在有更多证据及信息时,更新特定假设的概率。贝叶斯推断是统计学(特别是数理统计学)中很重要的
  • ddGTP双脱氧核苷酸(英语:Dideoxynucleotide)是DNA聚合酶的链终止性抑制剂,应用于DNA测序桑格法。这些核苷酸亦被称为2',3'-双脱氧核苷酸,常被简写为ddNTPs(ddGTP、ddATP、ddTTP与ddCTP)
  • 睫毛睫毛是一种毛发,长于眼睛的眼睑的边缘。具有保护眼睛的功用,十分敏感。如果有尘埃等的异物碰到睫毛,眼睑会反射性地合上,以保护眼球。在现时世上多种文化里,长长的眼睫毛被视为一
  • 刘忠范刘忠范(1962年10月-),吉林九台人,中国物理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 义齿假牙或称义齿是一种替代牙齿的辅助装置。一般用于代替由于意外事故、天生缺失或牙齿老化脱落等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牙齿。假牙的制作到十八世纪都没有大进步,主要是材质方面没有
  • 释放甲状腺激素(英语:thyroid hormones)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主要是四碘甲腺原氨酸(又名甲状腺素,缩写为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缩写为T3),此外,还有少量逆-三碘甲腺
  • 小儿痳痹症脊髓灰质炎(英语:poliomyelitis,简称polio),俗称小儿麻痹症(中文名称译自日语“小児麻痺”;后者则译自英语infantile paralysis),又译急性灰白髓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可感染人
  • 幸福川幸福川(二号运河)是一条位在台湾高雄市境内的小型河川,全长约5.3公里。河道两侧为高雄市的河南路及河北路,横跨三民区、前金区、新兴区、苓雅区,上游河段延伸至苓雅区,至民族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