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 dations ◷ 2025-11-26 07:46:18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英语: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是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它属于双缝实验的一种变形,该实验很好地体现了量子力学与传统实在观间的巨大分歧。惠勒是197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延迟选择实验的,该实验源自爱因斯坦曾提出的分光实验(与双缝实验有同样的物理意义)。实验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从一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一半镀银镜,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反射镜A和B,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而C处则放有两探测器,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此时只有一个探测器能够测得光子,即能确定光子走的是哪一路径(A→C或B→C)。而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再放置一个半镀银镜,可以使光子自我干涉。如适当调整光程差,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将无法收到信号,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接收到信号。按量子力学理论,这说明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光子已经通过A或B后再决定是否放置第二块半镀银镜(此即实验名称“延迟选择”的由来)。如不放置,则根据前一种情况,光子只通过一条路径;如放置,则根据后一种情况,光子通过两条路径。也就是说,观察者现在的行为可以决定过去发生的事,而这一结论是与传统实在观相违背的。哥本哈根学派对此的解释是,我们不能将观察仪器与观察对象分开来讨论,尽管实验中的两种情况只有最后部分不同,但这局部的变化使得整个物理过程发生了改变,这两种情况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玻尔对此就曾说:“事实上,在粒子路径上再加任何一件仪器,例如一个镜子,都可能意味着一些新的干涉效应,它们将本质地影响关于最后记录结果的预言。”
相关
- 显微图谱《显微图谱》(Micrographia,又译为《显微制图》、《显微术》、《显微镜图集》、《显微图象》、《显微图志》、《微观图集》)是罗伯特·胡克的一部著作。这本书于1665年9月出版,
- 硫氰酸钠硫氰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SCN,为无色易潮解晶体。硫氰酸钠是一种白色斜方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易潮解,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等溶剂,水溶液呈中性。与浓硫酸作用生成黄
- 热疲劳中暑(英语:Heat stroke)是一种受室外空气的高温多湿或阳光过久直接照射动物体、人体等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所引起的症状的通称。从病情的差异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类:
- 特征中文里的特征可能有以下意义:在生物学中:在数学中:
- 皮肤 (电脑)电脑软件皮肤或界面皮肤,是指一款计算机软件或网站用户界面的外观和样式。软件皮肤是软件个性化的象征之一。人机交互和图形用户界面软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的诞生,是软件皮肤
- 异速生长异速生长(英语:Allometry)是关于身体大小与形状、解剖学、生理学及至行为间关系的研究,于1892年被Otto Snell,1917年被D'Arcy Thompson和1932年被朱利安·赫胥黎首先阐述。异速生
- 后肾后管肾(单数:Metanephridium复数:Metanephridia)是环节动物等真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后管肾较原管肾高级。后管肾开始从血液中接受代谢废物,使进入管内的体腔液代谢废物浓度大大
- 再城市化再城市化(英语:Reurbanization),也称为再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
- 四福音书四福音书(希腊语:Τὸ ἅγιο Εὐαγγέλιο,《古兰经》汉译本中称之为“引支勒”)是分别由耶稣的门徒马太(玛窦)、约翰(若望)以及彼得(伯铎)的门徒马可(马尔谷)和保罗(保禄)的门徒
- 法兰克福宪法保罗教堂宪法(保罗教会宪法) (Paulskirchenverfassung)是第一部整个德国范围的由民主决议产生的宪法,然而这部宪法却从来没有生效过。它作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于1849年3月27日
